顾雏军再审案宣判,算赢了?15年前“郎顾之争”是否太责备求全?

“我坚信我一定会赢”,“如果还留一条罪,真的无话可说了”;顾雏军如是说。10个月后,答案揭晓,4月10日,顾雏军再审案宣判:撤销部分量刑,维持挪用资金罪的定罪,改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顾雏军再审案宣判,算赢了?15年前“郎顾之争”是否太责备求全?

顾雏军再审案宣判,算赢了?

顾雏军再审案宣判,算赢了?15年前“郎顾之争”是否太责备求全?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4月10日,原审被告人顾雏军等虚报注册资本,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挪用资金再审一案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公开宣判。

审判长裴显鼎宣布,撤销广东高院(2008)粤高法刑二终字第101号刑事裁定和佛山中院(2006)佛刑二初字第65号刑事判决第一项对原审被告人顾雏军犯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定罪量刑部分和犯挪用资金罪的量刑部分。维持佛山中院(2006)佛刑二初字第65号刑事判决第一项对原审被告人顾雏军犯挪用资金罪的定罪部分。原审被告人顾雏军犯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已执行完毕)

4月8日深夜,案件的主角顾雏军及其代理律师陈有西等,提早一天抵达鹏城,静待判决结果。

9日下午,顾雏军在入住的酒店接受网易号外访谈。据报道,对于此次再审判决,“顾雏军坦言结果无非两个:完全无罪;或有一项罪名,即挪用资金罪成立。如果他仍然被判有罪,将抗争到底;而即便这次赢了,他也高兴不起来——这场长达14年的法律长跑,已经让他输得一无所有。”

顾雏军再审案宣判,算赢了?15年前“郎顾之争”是否太责备求全?

静待判决结果,顾雏军在入住的深圳酒店接受网易号外访谈

顾雏军说:“如果还留一条罪,真的无话可说了。”当记者问“那一条”,顾雏军说:“就是2.9亿资金那个。。。。。。”(注:顾雏军等人被指挪用科龙电器和江西科龙合计2.9亿元,划转到扬州格林柯尔个人验资账户一事)网易号外问:“如果2.9亿这一条被最高法采信了,判你有罪,你怎么办?”

顾雏军回道:“我已经不能上诉了,因为这是最高法判的,上不了诉了。现在是国家的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国家要优化营商环境,如果这次还留一条罪,那我们真的无话可说了。”

另外,当被问及案子宣判后有何打算,顾雏军表示:“别的东西,我真的说不了,说了也没意义,你说是不是?那就明天再说。明天无罪以后,我希望你们让我安静一个月时间,然后再去采访,看看我是不是有些打算,想干点什么。因为我先要从无罪的这种激动的心情当中平复自己,有罪的话我都不可能平复,马上要进行下一轮斗争。”他还表示,“尽管比较渺茫,也还得争取。愚公移山嘛,不是说愚公挖山不已,感动了上天嘛,结果派了两个大神来把两个山移走。也许我也要“挖山”不已,我已经“挖”了15年山了,再挖5年又何妨?挖吧。”

截稿时,代理律师陈有西在其个人微博上,发了“两罪无罪,保留半罪”微文。有一律师在其微博评说:“这个再审判决,很值得研究。民营企业风向标。不多说了。”

顾雏军再审案宣判,算赢了?15年前“郎顾之争”是否太责备求全?

2018年6月13日,顾雏军与陈有西在最高法第一巡回法庭(深圳)开审前合影

据代理律师陈有西去年公布的《顾雏军再审案辩护词》,案子再审的大致时间如下:2014年5月19日,广东省高级法院立案庭听证;2018年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听取意见;同年5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再审庭前会议;6月13、14日,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开庭。时隔10个月,2019年4月10日,顾雏军案再审宣判。

据报道,10日宣判后,合议庭向顾雏军等原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送达了再审判决书,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释明。本案后续的国家赔偿等工作将依法进行。

不管如何,经历漫漫申诉路,格林柯尔创始人、科龙前董事长顾雏军的经济犯罪案,14年后终有定论。曾梦想成为‘第三代企业家领袖”的顾雏军,于2001年至2003年间,通过其控制的格林柯尔系公司,靠资本运作接连收购了科龙和美菱,成为当年家电行业风光无二的人物。

2004年年末,顾雏军迎来人生的转折点,“郎顾之争”交战半年后,顾雏军收到了证监层的问询函;2005年5月,科龙电器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同年8月,顾雏军被拘捕。顾雏军入狱后,他的格林柯尔系也逐渐瓦解;其中,科龙被海信并购。2012年9月,刑满释放后的顾雏军,一直认为“我这个案是冤案”,甚至还希望拿回科龙,走上了申诉之路。

顾雏军再审案宣判,算赢了?15年前“郎顾之争”是否太责备求全?

15年前“郎顾之争”责备求全?

顾雏军再审案宣判,算赢了?15年前“郎顾之争”是否太责备求全?

人民法院报头条的截图

2017年12月29日的《人民法院报》发布头条文章《人民法院决定依法再审三起重大涉产权案件》,其中,“顾雏军案”备受社会及舆论的关注。

当时,《人民法院报》配发的评论员文章说:“以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上述两案(张文中案、顾雏军案)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审理。”

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重审顾雏军案,还改革一个清白。

发端于2004年的“郎顾之争”,以及之后持续多年的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曾令郎咸平声名鹊起,其背后则是以国企改革为代表的产权改革追问与反思。

这么多年以来,始于2005年7月,终于2008年1月的“顾雏军案”,学界一直有人呼吁“重审”,2012年被提前释放后的顾雏军本人,也一直为当年“蒙冤”鸣不平。

顾雏军案,本质上是一起涉产权案件,其不仅改变了一位风云企业家的命运,也是中国家族企业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之一。重审顾雏军案、张文中案、以及李美兰案,事件本身已释放出一个新的强烈信号,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创新权益、自主经营权等权益。我们曾如此评价:“重审顾雏军案”,乃2018中国家族企业年度大事!

顾雏军再审案宣判,算赢了?15年前“郎顾之争”是否太责备求全?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出台,用产权司法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感,已成一项治国理政大事。

顾雏军,生于1959年,祖籍江苏泰县,即今天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俞垛镇仓场村。他的父亲顾善鸿,早年毕业于江苏农学院,后来当上泰县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母亲郑文娟,早年是泰县附近一家水产养殖场出纳。顾雏军是家中的长子,有兄妹5个,他有个弟弟,还有三个姐姐。

因“大跃进”,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顾雏军一家人,直到1984年才落实政策返城。

1977年,18岁的顾雏军来了镇江,进入江苏工学院学习。据说,酷爱农机等机械的顾雏军,考大学投档志愿全都是物理系。对于顾雏军大半生而言,大学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否则,可能至今仍困在农村,或许日后就无法成为一个始终与争议相伴的民营企业家。

顾雏军再审案宣判,算赢了?15年前“郎顾之争”是否太责备求全?

泰州姜堰俞垛镇的古海陵仓遗址

仓场,在西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地名叫顾家墩。史料记载,当时的顾家墩,全庄7户,顾姓3家,金姓2家,王姓和张姓各一家。

汉时吴王刘濞,派部下刘忠向百姓征集稻谷、建粮仓,日后,在顾家墩设立了粮食仓库和晒谷场,吴王刘濞还下令将顾家墩命名为海陵仓。到唐时,扬州大都督徐敬业起兵10万,讨伐武则天,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中的“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这里的“海陵”,指的就是这里。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他下令将海陵仓,改名为仓场庄,另外,将粮食仓库改为祖师庙。1987年,泰县(后改为姜堰区)政府在祖师庙址的白果树旁,立了一块“古海陵仓遗址”石碑,即今天仓南村仓场小学内。

简略说几句,大致可多少知道顾雏军老家仓场的来历,另外,汉高祖时,顾氏就已是庄里大姓,历史够久远!

顾雏军再审案宣判,算赢了?15年前“郎顾之争”是否太责备求全?

顾雏军早年的照片

毕业时,成绩好的顾雏军,性格上却相当狂妄暴躁,自认非凡人一个,不把周边同学看在眼里。有一次争执,他连扇了班长二记耳光,把留校名额也打飞了。

1982年,留校无望的顾雏军,凭着自信考入天津大学工程热物理的研究生;聪明且爱出新的他,选择了当时很冷门的制冷专业。彼时的顾雏军,志向不是当什么老板,还是想成为领域中出名的科学家。

顾雏军人生与“制冷”结缘,1988年9月,他在“顾氏循环理论”(制冷理论)基础上,发明了“格林柯尔制冷剂”。次年,顾雏军下海经商,到国外办公司卖制冷剂。

当他重返国内时,是带着一笔“来历不明”第一桶金回来的。此前,顾氏科研成果遭到了国内制冷专家的一致抵制。顾雏军的海外创业史,至今“莫衷一是”,流传着各种版本,不过,这都不重要,您知道他当年有一笔在当时不算太少的回国创业资本就好吧!

顾雏军再审案宣判,算赢了?15年前“郎顾之争”是否太责备求全?

腾讯《原子智库》对话顾雏军

再审宣判的4月10日,腾讯《原子智库》播发了独家对话顾雏军的具体内容,专访中,顾雏军说:郎咸平欠我一份道歉。

顾雏军是格林柯尔集团创始人,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后,一度是香港创业板的“盈利状元”,内地的制冷业巨头。(注:格林柯尔是顾雏军在开曼群岛注册的离岸公司)后来,他也变为一个资本运作的“高手”。

2004年8月,经济学家郎咸平指责当时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在收购科龙、美菱等4家公司中,使用欺骗手段侵吞国有资产,由此引爆“顾雏军案”。

科龙电器,如今已改名为“海信科龙电器”,创办于1984年,初期隶属于广东顺德容桂镇。

顾雏军再审案宣判,算赢了?15年前“郎顾之争”是否太责备求全?

顾雏军接受腾讯《原子智库》对话的截图

据说,顾雏军与科龙结缘,有一段“厌缘”。当初,格林柯尔在天津有一个生产制冷基地,1999年,顾雏军拿着自己发明的“宝贝”去容桂镇推销,吃了闭门羹。科龙电器,是当时国内冰箱巨头,人家根本看不上他的顾氏制冷剂,也就嘲笑他:我们用的都是国际标准的,你这东西能用吗?

从某种角度来说,顾雏军算是深谋远虑、眼光独到,收购科龙带有一定的战略意图,就是为了拿下上、中、下游的完整制冷产业链。制冷剂,本是一个很狭窄的产业,控制不了下游,只能“听天由命”,而科龙,则兼具冰箱和空调两类优势产品。

此后,顾雏军多次接触科龙,可当年科龙的主人,看不到格林柯尔的优势,均以“踢铁板”失败告终。2001年,科龙形势“急转直下”,在A股市场上,股价跌得一塌糊涂,港股那边,也是短短几个月内跌破2港元。此时,科龙又面临着体制变革的卡口,整个顺德除了剩下科龙这根“硬骨头”外,其余的均已完成了国企改制;更重要的是,当时科龙的“婆婆”,也就是其最大股东容桂镇政府,已决意退出。

顾雏军再审案宣判,算赢了?15年前“郎顾之争”是否太责备求全?

科龙总裁刘从梦

2001年4月,顾雏军副手的刘从梦带着4人谈判小组,从北京赶赴顺德,与容桂镇政府展开了为期半年的收购谈判。刘从梦,1998年出任格林柯尔副总裁之前,是驻美等国大使馆外交官,还曾出任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等公职。

当年与顾雏军争食的竞争对手,都非常强大,除了国内同行几个巨头,还有GE、松下等海外巨无霸,格林柯尔仅算是“菜鸟”,财力、知名度都不行。另外,当时科龙公司上下也抵制顾氏的收购。为了收购,顾雏军以个人名义在顺德当地注册了一家公司,既后来的广东格林柯尔公司。

顾雏军是怎么打败GE、美的等强手,又是如何去说动当地政府的“心”,别人都不行,唯独看上了顾雏军和他的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的过程,艰难曲折、一路是磕磕绊绊、风波四起,但不管怎么说,顾雏军最后完成了“蛇吞象”的壮举!

并购科龙,顾雏军耗费了6.6亿元巨资,整合过程更是步步坎坷,还爆出所谓的“骗子”一说。此中,还涉及复杂的债务清理,至收购尘埃落定已整整耗时3年之久,直到2002年1月7日,顾雏军才正式以中国第二大冰箱公司新董事长身份,走入那宽敞豪华的董座办公室。

除了各式利益方的争执外,当年顾雏军面临的是来自国内财经界“口水”压力。自2001年起,国内主要经济类媒体均发表了许多质疑文章,火力多集中于顾氏理论、收购资金来源、企业业绩等。不管咋说,科龙到了顾雏军手上,迅速摆脱了困境,当年就扭亏为盈,顾雏军也由此名扬在外。

顾雏军再审案宣判,算赢了?15年前“郎顾之争”是否太责备求全?

财经学者郎咸平

受访《原子智库》时,顾雏军再次提及一个故事。他说:“郎咸平在我2002年,我入驻科龙之后,他在香港媒体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因为科龙已经ST,我拿一块工资,我每个月拿一块工资,他在香港媒体上发了一篇文章,吹捧我是负责任的企业家。然后他拿着这篇文章,到我香港公司来,跟我的香港公司职员说,你看我写你们老板一个很好的文章。我们的人当时请他吃了一顿饭。从此他就跟我,借我的两地牌奔驰车,每个周末他都借。”

顾雏军说:“突然有一天,他发表一篇文章(攻击我)。我感到很吃惊。我不理解一个人怎么可以,他借我的车总是欠我一份人情,我虽然没有给他钱,但是我借车给他这总是一个人情吧。郎咸平如果不是拿到了别人的钱,你会来骂我吗?而且都是无中生有的骂我。他对我收购科龙的故事很了解,他写过文章来赞扬我。然后几乎每个末都跟我的司机在一块,他肯定了解我们是怎么收购科龙。”

“郎咸平是一个邪恶的人,这一点我2012年就这么说,我现在仍然这么说。而且我根本不在乎他来告我,我正准备等他来告我,所以我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敢这么说。”受访中,顾雏军如是说。

顾雏军再审案宣判,算赢了?15年前“郎顾之争”是否太责备求全?

顾雏军以往接受采访时的照片

从叱咤风云、到身败名裂,日后走出牢房后又是一大段的抗争人生,所谓“性格决定成败”,从个性而言,顾雏军作为家族企业掌门人,也有一些须反省的地方。

比如,欲望是会膨胀,有时也会令人鲁莽从事。当年,尚在质疑阴影中,顾雏军已不满足于“冰箱大王”这一舞台,抢购小天鹅时,他曾狂妄地说:“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

说一下发端于2004年的“郎顾公案”吧。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令“资本狂人”顾雏军财富人生命运改变的转折点。

2004年8月,出生于台湾的香港中文大学金融教授郎咸平,接连发表了《海尔变形记一次曲折而枪瞄的MBO》和《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的演讲,就“国退民进”中的产权改革、特别是对海尔、TCL和科龙电器的改制进行了质疑,火力焦点主要集中于“席卷国家财富”之上。

处于舆论焦点当中,海尔张瑞敏选择了低调,人家“一声不吭”;而性格倔犟出名的顾雏军却选择了高调回击。

顾雏军再审案宣判,算赢了?15年前“郎顾之争”是否太责备求全?

“郎顾之争”主角之一郎咸平

当科龙电器于2005年出现了36.93亿元巨亏,面对迎面而来的“口水”,顾雏军无疑是百口难辩、“越抹越黑”。另外,当时的主流经济学家中,也裂变为两大阵营,既有力挺顾雏军的,比如张维迎等;也有挺郎咸平的,一度闹得沸沸扬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郎顾之争”。

对于顾雏军个人而言,“郎顾之争”不在于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孰对孰错问题,而是令顾雏军及其资本运作的目标被无限放大,从商业逻辑上说,这是大忌,中间任何一点小小的犯错,都可能被放大,令自身处于社会“显微镜”照射之下;而这,可能是顾雏军当年最容易被击中的软肋。

返回头来,客观地想一想,纵观当年顾雏军的一系列收购,其染指的均是国有企业,令人称奇的是,经他的“金手指”一点,一家家债台高筑、风雨飘摇的国有企业,都从困境中走出来,被带进有活力的生路,收购狂人,实际上成了解决国企危机的大救星!

关于国企改革的方向和道路,一直是百家争鸣,核心的问题在于具体怎么去做。特别是产权改革,如何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没有猫腻。“郎顾之争”,当时确实有点“责备求全”,可如何在市场化改革中推动市场定价,也是今后改革推进中必须去破解的。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