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一支牙膏到四大板塊業務,兩面針在2004上市後開始探索多元化發展之路。最新公告顯示,兩面針明確聚焦主業,緊緊圍繞日化主業,深度融合日化與醫藥業務板塊,發展中藥日化的經營方針。

轉讓地產、造紙業務,兩面針“斷臂”可否自救?

兩面針被問詢,緣起11月16日,兩面針對外披露《重大資產出售暨關聯報告書(草案)》,擬以11.74億元的交易總價,向控股股東廣西柳州市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出售其持有的房開公司、紙品公司的相關股權及債權。交易完成後,兩面針將專注於發展日化、醫藥等核心優勢業務,不再從事紙業及房地產相關業務。

從一支牙膏到四大板塊業務,兩面針在2004上市後開始探索多元化發展之路。然而,2006年至2018年,兩面針連續13年扣非淨利潤爲負值。

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向《商學院》記者表示:“兩面針轉讓其他業務,本身在於其難以多線作戰,過去基於‘雞蛋放在不同籃子’中的做法,只適合在上升期。而現在兩面針主業不暢的狀態下,則必須通過收縮戰線來降低風險,同時確保將資金回籠來用於主業的破局之上。”

“多元化”之殤

作爲中藥牙膏開創者,自1996年起,兩面針牙膏產量銷量長期位居全國牙膏行業前三名,內資企業第一名。“兩面針”曾與佳潔士和高露潔一起,長期位列國內牙膏市場份額前三,獨佔本土品牌銷量冠軍,被譽爲“國民牙膏”。

2003年,兩面針營業收入5.8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主營淨利潤高達2800萬,其中牙膏品類收入爲4.42億。2004年,兩面針A股上市,成爲“中國牙膏第一股”。 

早在2004年上市時,兩面針就已在招股書中點明隱憂。招股書指出,近年外資企業大量湧入,世界知名品牌如佳潔士、高露潔等已全部進入中國,行業競爭激烈,毛利率不斷下降。中國牙膏市場價格戰被點燃,牙膏價格直逼2元左右一支。

上市後,兩面針開始多元化佈局。2004年-2006年,兩面針主營業務爲日化和醫藥;2007年增加了三氯蔗糖的生產銷售、房地產開發經營和物業管理等業務;2008年又納入了生產銷售賓館酒店一次性用品;隨後還拓展了紙業相關業務。

兩面針2018年財報顯示,公司以日化產業爲主營業務,深度融合日化與藥業,致力於發展“大消費、大健康”產業。公司現有日化、醫藥、紙業、房地產四個板塊。

不過,多元化發展戰略並沒能夠給兩面針帶來高收益。查看歷史財務數據發現,2006年至2018年,兩面針連續13年扣非淨利潤爲負值。

2019年第三季業績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期共實現營收8.8億元,同比下降1.44%;淨利潤779.86萬元,同比增加263.51%;但在扣除非經常性收益後,淨利潤則爲-4343萬元,較去年同期的-1517.5萬元有所擴大。

此外,兩面針公告顯示,房開公司2018年淨利潤爲虧損169.64萬元;2019年上半年未經審計淨利潤爲虧損176.48萬元。紙品公司2018年淨利潤爲虧損4554.03萬元;2019年上半年未經審計淨利潤爲虧損2847.88萬元。

記者注意到,兩面針此次出售造紙與房開業務,是繼2017年出售“精細化工”業務後,再次縮小業務範圍。

12月9日,兩面針發佈公告稱,轉讓地產、造紙業務事項獲柳州市國資委批准。不過,兩面針表示,本次重大資產出售事項尚需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商學院》記者就多元化戰略、產品競爭力,以及未來發展等問題向兩面針方面發送了採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迴歸”之路

2013年5月,兩面針在柳州舉行發佈會,高調宣佈其全新升級的新品—兩面針中藥消痛系列牙膏面世,最高售價59.9元/支。2015年2月,兩面針在廣州召開張嘉譯代言簽約發佈會,宣佈兩面針正式啓動戰略復興。此外,兩面針花重金在央視打廣告,並在主流電商平臺開設官方旗艦店,拓展銷售渠道。

兩面針董事長林鑽煌曾提出,“聚焦主業,效益先行”將是兩面針今後的運營重心。

最新公告顯示,兩面針明確聚焦主業,緊緊圍繞日化主業,深度融合日化與醫藥業務板塊,發展中藥日化的經營方針。

張書樂認爲,大健康產業是一個大風口,日化和醫藥結合是一個趨勢,兩面針有一個強知名度的標籤,但其優勢也僅僅是這個IP的認知度,在大健康領域,需要有真正的落腳點,比如一些日化產品的健康元素,甚至是跨界產品,如馬應龍的口紅、六神的雞尾酒。

“但此處必須有過得硬的產品和能夠將原有IP跨界而形成聯想的可能,如雲南白藥牙膏所產生的止血聯想、做婦科千金片的千金藥業在衛生巾上帶來的其他聯想等,非如此,不能跨界和真正形成用戶影響力。”張書樂說。

“兩面針緣起於植物,其自帶的純天然植物色彩,加上其本身中草藥上的功效,都可以形成類似逆向雲南白藥的衍生能力。未必是藥品,可以是基於健康的更多日化產品或食品。”張書樂表示。

兩面針在2018年年報中稱,公司在酒店牙膏市場的佔有率估計超過50%。年報顯示,2018年兩面針共計賣出超12億支牙膏,其中酒店牙膏約11.7億支,佔比98%左右。

“To B端主要是走量,且這種模式沒有真正體現出兩面針在市場佔有中的護城河,而僅僅是性價比上的被選擇。當然,在B端市場上尋找更多場景,對於窘境中的兩面針來說,是一個最容易快速突圍的路徑,但不能形成依賴,還是要在大衆消費市場上建立新的立足點,才能穩定。”張書樂如是說。

對兩面針的後續發展,《商學院》將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