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一旦把任務變成一項小小的、需要動腦思考、有一定難度的“挑戰”,大腦就會自然而然地被吸引過去,反而不容易走神了。這纔是你所需要去專注的,永恆的問題。

原標題:“我爲什麼無法專注?”

相信許多人都曾被這樣的問題困擾:

爲什麼我就是無法做到全神貫注?

總覺得注意力很容易渙散,

怎麼辦?

今晚,我們就聊聊這個話題。

1

“我也知道,要專注在手上的事情,要心無旁騖,要排除外界的干擾……但就是做不到,總覺得注意力很容易渙散,怎麼辦?”有些人可能會有這樣的困惑。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好解決。

既然實在做不到專注,那就……不要專注嘛。

不是說笑,我是認真的。

很多朋友可能會覺得,我每次寫作,一寫就是一個下午,文章又那麼複雜,一定具備非常強的專注力。

所以,經常有人問我:怎樣才能培養自己的專注力呢?

其實不是的。說實話,我的所謂“專注力”一點都不強。

比如,我並不是那種“心無旁騖”的人,相反,我常常走神。哪怕是在寫文章的時候,也會經常閃過奇怪的念頭,或者翻翻書、刷刷朋友圈、到處閒逛……

同樣,我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可能也就幾分鐘而已,也許比許多人還要短。

甚至,長遠來看,要說我“專注於寫作和做產品”也很奇怪,因爲我的生活裏還有許多其他事情。我常常心血來潮去接觸一些新東西,涉獵一些新領域,甚至有時候會耽誤正事……

從這個角度來看,很難說我是一個“有專注力”的人。

所以,我想告訴你的是什麼呢?

“專注力”這個東西,其實是一個極度簡化的、意義不大的概念。

2

我自己的心得,是把養成專注力變成一種闖關打怪的遊戲。

什麼意思呢?具體來說,可以分成兩步。

第一步:覺察和接受

我知道自己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能持續幾分鐘,那麼,我就接受這一點,不去否定它、強迫它,而是順其自然:控制不住時就讓它走神。等覺察到自己似乎走神了,再順其自然地把它拉回來。

你要接受這個現實,你才能跟自己和解,更好地引導自己的大腦。

第二步:分解和挑戰

接下來,我會把要做的任務,分解成一個個小小的挑戰,來挑戰自己,看能否把它完成。

以寫文章爲例,我可能會這樣挑戰自己:

我能否在下一次走神之前:講清楚這個現象在生活中常見的場景;用最簡單的語言和這個概念解釋清楚;想出一個比喻來說明這個現象;把這段話重新修改一下,讓語氣更流暢、更自然……

這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一旦把任務變成一項小小的、需要動腦思考、有一定難度的“挑戰”,大腦就會自然而然地被吸引過去,反而不容易走神了。

原因很簡單:大腦對“問題”有着天然的興趣。

你創造了一個挑戰,就相當於給它提了一個問題。解決問題本身,及其所帶來的成就感,都會令大腦感到非常愉悅。

就這樣,一步一步,一項挑戰接一項挑戰逐步完成,一篇文章就寫完了。

你會發現,這本質上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心流”的體現。

所謂的心流,並不是一個持續的、連續不斷的“專注”,而是一個一個關卡接連不斷,需要不停調動你的技能,讓你動動腦筋、跳一跳才能過去 —— 這麼一連串的“闖關”過程。

每一個關卡闖過後,所帶給你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就是支撐你不斷“跑”下去的動力。

所以,爲什麼說營造“心流”,需要一定的挑戰性?因爲只有具備挑戰性,才能形成挑戰,給大腦製造問題,從而驅動大腦去解決它。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讀小說、看電影時,會需要強迫自己“專注”嗎?一般不會,我們總是欲罷不能,想一口氣看完,除非它實在不好看。

爲什麼會這樣呢?

正是因爲,好看的小說和電影,會不斷給你設置一連串的懸念:一個懸念解決了,立刻拋出一個更大的、更有趣的懸念,一直吊着你的胃口,讓你不停地想知道後面會怎麼樣。

這就是利用“問題”來吸引大腦的模式。

通過這種分解+設置挑戰的方式,吸引大腦的興趣,把漫長的任務變成一個個關卡—— 這纔是“專注”背後的祕密。

3

最後,再簡單提幾點小建議,希望能對你有啓發。

1.避免分心

分心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好的。所以,當你需要“專注”時,不妨試一試把自己隔絕開來,屏蔽掉可能的呼叫、信息、干擾……留出一個可以安靜思考的空間。

這很難。所以,也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創業者、管理者,能在公司裏帶動這種文化,爲團隊的小夥伴創造獨立的空間,儘可能減少對他們的打擾。

2.掌控思維

許多人並不理解“出神”的作用,只是被動地任由它發生。所以,可以試着:

避免負面的、不好的想法,引導自己想一些愉快的事物,比如編制幻想、想象未來圖景,諸如此類;

如果有機會,嘗試做做冥想,體會那種“讓思緒飄蕩,從旁靜靜觀察”的感受;

如果對一個問題想不出解答,不妨把它拋諸腦後,過幾天再回來看;

養成一個習慣,每天抽出一點時間,放下手機,放空手頭的事情,散散步,讓自己放空。

3. 停頓下來

不要覺得發呆是在浪費時間,也不要過分追求效率。

很多時候,停下來,等一等,重新回頭看看之前的路徑,想一想過去和未來,或許是一種更有效的做法。

關鍵在於,屏蔽掉外界的信息輸入,讓思維可以不受干擾地、自由地遊蕩。重新審視那些看似熟悉的事物。

也許,你會有全新的發現。

4. 改變看法

不要過分追求“專注”。

要明白,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要去強迫它。

試着觀察你的注意力,覺察到它的轉移、聚焦、切換,讓它自然地走神,再自然地拉回來,習慣這種工作模式。

不要過分追求長時間、完全投入的沉浸狀態,這不現實。更可行的做法,是通過創造一連串的問題和挑戰,自然地吸引大腦的注意力,從內部去驅動它。

前行的道路很多時候不是直線,而是由一個個微小的循環所組成的,長長的鏈條。

5. 以我爲主

從生活中去營造多樣化,從多樣化中獲取幸福感、成就感和力量。

與此同時,弄清楚自己的長遠目標,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希望成爲什麼樣的人。用它去主導生活中的得失和權衡。

“我是誰”?這纔是你所需要去專注的,永恆的問題。

4

實際上,專注本身並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理解它,理解生活,對待生活。

也給大家一個小提議:讀書、讀文章的時候,試着問自己一個個問題,再從文章裏面去尋求解答、跟自己的猜想作對比。

這樣去閱讀,會更有意思,也更容易“專注”。

來源:L先生說(ID:lxianshengmiao)

編輯:小 華 王惟宇(實習)

● 太難了!四川大學生第一次看雪被困9小時

理解專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