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是神圣而光荣的职业,同时也是具有极高风险的职业。尤其是边疆部队和境外维和部队的危险指数最高,有人说他们是就是生活在刀尖上的人,的确形容很恰当。

相比前两种部队形象,我们普通老百姓更容易接触到的是普通的军人和警察,而大部分人对于边疆部队和境外维和部队并没有太多了解,尤其是境外维和部队,了解的人更是知之甚少,鲜少有人真正的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处境,也难以想象他们每天承受着怎样的危险和责任。

电影《中国蓝盔》作为我国第一部讲述维和部队现状题材的电影出现在大银幕,是观众的荣幸,更是电影行业中有意义的一部作品。片中用相对写实的手法,展现出了维和部队在境外的工作内容、工作情况和工作状态,他们是真正的高危行业者,因为人在境外,陌生和环境和陌生的人群,一切都是未知,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必定需要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又要具备震慑别人和保护自己的能力,着实不易。

据《中国蓝盔》的出品方介绍,这部电影的创作背后,是中国参与维和28年的缩影。3.5万维和人员、1.4万余公里的道路新建和修复、9800余枚地雷爆炸物等排除、20余万次人的接诊、135万吨1300余万公里的物资运输等等,这所有数据的背后凝结了维和部队的心血和力量。就像片中所有维和人员的表现一样,他们站在最危险的地方,却个个要成为最勇敢的人。

“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中国蓝盔》片中这句精髓的台词,是全片的内核。从徐洪浩饰演的“兵王”杜峰,到彭士腾饰演的黄启典,每一位战士都是英雄。尤其黄启典这个人物角色,作为一个独生子,当“兵王”说让他留下来带着其他人撤退的时候,他那种义无反顾的不惧怕献身的精神让很多观众泪目了,虽然是独生子,却立志从戎报国,不怕牺牲,这种勇气和精神是值得发扬的,也是不少当代青年缺乏的血性和阳刚之气,这个角色让整部电影更加鲜活起来,更真实,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正是因为有了黄启典以及其他战士这样不惧牺牲的人存在,才使得我们能够生活在和平的国家,是他们用夜以继日的辛苦守卫,才创造了这样一个和平的环境。同样是年轻人,想一下我们身边生活的养尊处优的年轻人,有些是缺乏男孩子的阳刚之气,有些根本就吃不了苦受不了累,有些更是遭受了小小的打击便一蹶不振,相比要牺牲生命这件事,很多当代年轻人渺小得多。

《中国蓝盔》虽然是展现维和部队的现状和伟大,更是从另一个维度让我们看到了这群不怕死的战士们内心中的信仰,他们对国家的热爱,远远超过了自己。他们对工作职责的使命感,更是超越了生命。这种家国情怀的电影总会使人泪目,但眼泪流过之后,总会让人思考点儿什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