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早上好!今天是2018年11月21日,星期三,歡迎來到藥械網醫藥日報時間,馬上爲您播報全球最新健康頭條!

醫界動態

1、13家械企被查!居然有企業生產假冒醫療器械供醫院使用!

11月,吉林省藥品監管部門對一次性使用醫用橡膠檢查手套、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帶針、超聲霧化器等173家企業的31個品種338批(臺)醫療器械產品進行了監督抽檢。抽檢結果顯示,13家企業21批(臺)產品不符合標準規定!

據悉,在這批不符合標準規定的醫療器械產品中,有2家企業生產的,供兩家醫院使用的,2個品種共3批(臺)產品屬於假冒醫療器械!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醫療器械因爲單包裝,識別、標記和文件等項目不符合標準規定被通報。

2、耗材“兩票制”下流通大檢查來了!超2萬家械商、醫院被整治!

日前,安徽省食藥監局公佈2018年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經營使用醫療器械專項整治工作戰果,全系統歷時7個月共檢查涉械單位25024家次,限期整改2476家次,查處經營未經註冊產品等違法案件281起,涉案貨值116.06萬元,罰沒款合計349.14萬元,移送公安機關案件2起。其中,僅10月一個月,安徽就檢查出了472家醫療器械存在問題需要限期整改的單位,這些單位裏有257家是醫療器械經營企業。

3、20億!這家藥企易主了

日前,海南海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深圳市南方同正投資的《告知函》。告知函顯示:爲促進公司長久可持續發展,南方同正公司實際控制人劉悉承先生及其配偶邱曉微女士與新興際華醫藥控股(甲方)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新興際華醫藥擬通過現金增資南方同正的方式取得對海南海藥的控制權,增資金額不超過人民幣 20 億元。

據悉,新興際華醫藥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所直接監管的大型中央企業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二級子公司,是新興際華集團公司醫藥板塊的業務平臺。

4、大批常用藥,都漲價了

11月19日,據齊魯晚報報道,最近不少市民發現,家用常備中成藥的價格上漲得有點猛,原來平均九毛錢一支的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竟然悄然漲到了2.5元。調查發現,漲價的藥品並非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西瓜霜含片等,許多常用藥都漲價了。綜上來看,藥價上漲的原因基本是因原料藥上漲。

5、國內慢性乙肝患者喜訊!吉利德又一新藥韋立得?獲批

11月19日,吉利德科學(納斯達克上市代碼:GILD)宣佈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日服一次的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片(韋立得,TAF,以丙酚替諾福韋計25mg)可用於治療成人和青少年(12歲以上,體重至少爲35kg)的慢性乙型肝炎(HBV)。

韋立得是一種新型替諾福韋靶向前體藥物,研究顯示其類似於吉利德韋瑞德(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300mg)的抗病毒功效,但劑量僅爲後者的十分之一。數據顯示,與韋瑞德相比,韋立得具有更大的血漿穩定性,能夠更有效地將替諾福韋傳遞給肝細胞,因此能以更小的劑量給藥,從而減少血循環替諾福韋的含量。臨牀實驗顯示,與韋瑞德相比,韋立得?可提高腎臟和骨骼實驗室安全參數。

政策簡報

1、新基本藥物全國最低價聯動來了!

11月19日,湖北正式下發關於做好《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實施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原非基藥且新進入2018版基藥目錄的藥品,調整其掛網價格爲全國最低價。同時,截至今年底,原280種省增補基藥且未進入新版基藥目錄的品種繼續按基藥管理,明年初目錄將廢止,轉爲“非基藥”管理。

大健康

1、藥師可坐診、開方、收費了

日前,廣東省藥學會發布《藥學門診試行標準》。文件中顯示,建議授予藥學門診藥師部分處方權限,並經醫務部門批准和備案。這意味着,符合條件和資質要求的藥師,不僅可以坐診、還具有了開具部分處方的權利。

除此之外,文件顯示,爲保證藥學服務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各醫療單位應開設收費藥學門診,或先開設免費藥學門診最終實現收費。其中,藥學門診可參照現有的藥學服務建立可以使用的收費標準。據悉,廣東省已有19家醫療機構開設了藥學門診,是國內開設藥學門診最多的省份。

2、GPO團購,藥價降了2成!深圳又一項醫改經驗向全省推廣

藥價虛高,人人聲討。爲了真正把藥價降下來,深圳於2016年引入“團購”的思路,試點藥品集團採購(簡稱GPO模式)。經過近2年“真刀真槍”的實戰檢驗,GPO初顯成效,成爲降費“神器”。

目前深圳GPO平臺已吸引了深圳61家公立醫院,以及東莞、肇慶的214家公立醫院採購藥品。

近日,深圳GPO模式迎來新的“里程碑”——廣東省政府在深圳召開全省推廣藥品集團採購工作現場會。會上,廣東省副省長張光軍指出,全省要總結推廣深圳藥品集團採購試點經驗,全面推進藥品集團採購工作;市原則上不再建立新的平臺,自主選擇省、廣州、深圳三個交易平臺開展集團採購,未上線採購的地市今年內要上線。這意味着,深圳“GPO模式”正式獲全省推廣。

3、2018百強榜“潮向”何方?醫健行業融資超85億元,2017年100強有28家再獲融資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11月15日,2018年醫健行業共發生了1113起融資,其中國內有539起,總額超過85.8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榜的百強企業,有28家在今年仍然順利拿到融資。

從2018年醫健行業融資事件來看,很明顯出現三個梯隊。第一梯隊:醫療器械、醫療信息化、醫藥、生物技術;第二梯隊:基層醫療、科技醫療、消費醫療、大健康,第三梯隊:康復護理、母嬰健康、醫護工具、醫療支撐等。醫療器械、醫療信息化、醫藥傳統三大領域分別位列TOP3。當然,除了以上領域,生物技術、基層醫療、科技醫療今年也仍然備受關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