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夜风雨,满地缤纷,花落,也绚烂过。

樱花烂漫之季节

西安赏樱花有两个去处,一是青龙寺,一是交大。青龙寺以名贵品种见长,但多集于一小院之中,需买票方得进入;交大则有两条樱花道,图书馆前三列樱花,可行可游可望,可谓各擅胜场。

1.

青龙寺的八重樱

前几日得有机缘途经至青龙寺时,正好随人流去看著名的青龙寺樱花。我来西安的前一年(1987年)这里刚有樱花。据说都是从日本移栽来的,有上千株。只是那时青龙寺很冷清,也就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每到花季,西安地方上才有了去青龙寺赏樱花的习惯。

青龙寺,又名石佛寺,中国佛教密宗寺院。位于地势高峻、风景幽雅的乐游原上。

它极盛于唐代中期。当时有不少外国僧人在此学习,尤其是日本僧侣。

著名的“入唐八大家”中的六家:日本的空海、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睿就受法于此。尤其是空海(号弘法大师)拜密宗大师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后回日本创立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祖师。因此青龙寺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

说句心里话,青龙寺从日本的引进这千余株樱花树,还真不错,每年三、四月间,樱花盛开,春色满圆,姹紫嫣红,风光异常。

尤其是有一株八重樱,更是樱花中的珍品。一般的樱花是单瓣白色的花朵,或单瓣微带粉红的花朵;而“八重樱”则是重瓣粉红的花朵,花朵大,单苞内花数多,其花色白色至深粉红色,数朵丛生,悬垂开放,花瓣多而密,具淡香味,花梗长而光滑,虽然花朵总数较少,但反而有一种别的樱花少有的疏朗之美。

去青龙寺时,看到了寺院墙上有“樱花七日”的解释,说樱花花期只有十六天,最美的时间只有七天,所以叫“樱花七日”。

这解释不能说是错,但失之过简。其实,“樱花七日”只在日本是一句名言,是说一朵樱花的花期只有七天,而实际上整个樱花树的花期却有十六天左右。因为一棵树上的花有的落有的开,可谓前仆而后继——树下落红无数,树上依旧花团锦簇,这可谓是樱花最美的地方。“樱花七日”单指樱花而言,却不可概指整株樱花树。

所以欣赏樱花必须明白花与树的分别。其实这在中国早有先例:《诗经》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灼灼”是说每朵桃花鲜艳如火的样子,而“夭夭”则是整个桃花树亲切、温暖、微笑的风貌,这和“樱花七日”把一朵花和整个树的花分而言之是一样的路数。

还值得一说的是,从青龙寺到交大新校区也一路樱花开放,这在别的城市是很难得的,是沾青龙寺的光吗?

说起来在西安,交大樱花是历史最悠久的了。换句话说,对西安成为樱花最烂漫的城市贡献最大的不是青龙寺,而是交大。

2.

交大的老樱花树

我来西安交大时,看到那烂漫的樱花着实是很激动呢。鲁迅说: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只是当时交大的樱花树被修剪得很矮小,所以仍然不像“绯红的轻云”,但却十分“烂漫”了—一毕竟是成片的。

最早的樱花树是交大迁校时栽下的,据说是因为当时的校长彭康在日本留学过,喜欢樱花,而树也是从上海迁来的,如果是那时的树,快该有六十年了!

只是樱花道上的樱花树大都更新了,特别是樱花东道的北段,老树都砍掉了,只保留了两棵,大概是留作纪念吧,直径有三十厘米左右,看上去的确有些老态了。

好在樱花西道还有些老树,图书馆两旁的樱花树也还是以老的居多。老树有些花已很稀疏了,有两棵干脆只有叶了——毕竟是烂漫的开放那么多年了!这些树,在很多城市都够树王的年龄了!

毕竟是新栽的树,虽然年青,但花却是开的妩媚而烂漫,也许再有些时日就更美了!不只烂漫,也更像“绯红的轻云”呢!

交大的樱花其实有很多点,有3月之前就开的早樱,但前面提到的三列普遍是在4月开放,所以归为晚樱,皆重瓣樱花,品种很多,广义上可通称属于八重樱品系。主要有粉红色,白色,绿色三种颜色。粉红色樱花多层花瓣,是八重樱的代表性品种;白色的也是多层花瓣,花朵很大、颜色为白的八重樱;绿色樱花树花朵相对较小,绿黄色多层花瓣,是珍稀颜色的樱花,可惜在交大樱花群里太少,也太小,还是西区校园里那几株高大的绿樱更有代表性。

在中国大学里以武大、西交大的樱花最有传统。但武大樱花的来源有点抖落不清,总被人拿来做“国耻”的文章;交大则不然,当年彭康校长组织在学校种下很多樱花树,最终形成了两条绚烂的樱花道。老校长是研究哲学的,更看重的是这樱花所体现的精神: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生命就像樱花一样短暂,既然活在世界上就要像樱花一样绚丽多彩,即使是在生命的尽头也要华丽的退去。先开的花落了,后开的花跟上,单单花的绝美七日却能保持整树花的十六日的骄艳,满地落红时枝上依然花团锦簇。满地落英缤纷却不会让人感到忧伤,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花泥更护花”!这才是真正的樱花哲学与精神,非以滥觞“自杀”为樱花精神之族所能知也。

编辑整合:珂瑶、生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