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22日第一批科創板IPO被受理起始,據上交所科創板(kcb.sse.com.cn)網站披露,迄今已有72家企業的IPO申報被受理;其中收到問詢的企業已有35家,所有信息公開透明,僅僅有條,科創板作爲A股改革試驗田名不虛傳

國際章:科創板作爲A股資本市場的改革試驗田,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科創板核心改革之一是“市場化的IPO詢價機制”。迄今,申報企業全部披露了IPO擬發行融資金額然而主承銷商的《企業價值評估研究報告》尚未出臺,企業發行融資金額的測算是根據企業募集資金用途需求倒推出來的。因此隨着科創板覈准進程緊鑼密鼓,有必要就科創板企業的發行估值做一番探究。

科創板六大板塊估值邏輯及應用場景

科創板估值邏輯可參考納斯達克等海外成熟資本市場高科技創新型企業的估值邏輯。

一般創新型高科技企業估值邏輯分兩大類:絕對價值和相對價值。

前者主要是DCF估值,就企業未來存續年度產生的淨現金流通過一定的折現率,測算出企業的“Present Value”當下價值。後者主要是對標可比企業或同行,結合二級市場的股價或市值,測算出企業的相對估值,最常用的是市盈率PE(當然PE又分歷史PE,滾動PE和未來PE),市淨率PB,市銷率PS,EV/EBITDA(企業價值/息稅攤銷折舊前利潤), EV/EBIT(企業價值/息稅前利潤), PCF(股價/自由現金流)

其中企業價值EV=市值+總負債-總現金。

SOTP分佈式估值是將不同的估值方法應用在一家企業的不同業務板塊上,最終給予企業一個整體的估值。

國際章:以上各種估值方法本身並無創新,核心是投資人對企業的發展階段及未來前景的判斷。不同的投資人對同一家企業所處的階段及前景有着不同的判斷,所以估值更是一門藝術,多過科學。

進一步探討以上不同估值的邏輯和適用場景/階段如下:

我們再結合科創板的六大板塊,以及科創板上市的五套標準,得出以上估值邏輯的應用場景:

目前被受理的科創板企業大多采用第一套上市條件,即市值不低於10億,最近兩年淨利潤爲正,且不低於5000萬,或最近一年淨利潤爲正,收入不低於1億。這類企業基本進入利潤高速成長期,除了PE外,其它適用的估值方法爲EV/EBITDA,甚至DCF。在實際操作中,投資者往往會用兩種以上的估值方法對同一家企業進行估值,以便找出相對“可靠”的估值區間。

國際章:科創板剛開板,資本市場的情緒相當高昂,加之多數科創板企業本身也符合A股其它板塊的上市條件,且具有A股對標公司,因此發行估值不是問題,甚至會大量超募。然而隨着科創板的推進,牛熊大市等外部因素,投資人的熱情下降,供大於求,一定會出現破發和出現企業上市後不達預期的情形。勢必會反哺,造成科創板IPO發行估值的不確定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