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裏人死後爲了避免忌諱,都稱爲“走了”、“倒頭”、“過去了”等等,這時候自然要準備身後事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葬禮。在農村裏葬禮是極其隆重莊嚴的事情,其中有着許多生活中演變的習俗儀式,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自然也有一套流程。在喪葬期間有這樣一種說法“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說的就是其中的習俗之一。


當有人去世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請來族裏面料理喪事的主管人,人們叫做“總理”,按照早先的說法叫做“茶房”。他們會根據主家的要求來安排報喪、待客、宴席等喪事之間的安排。還會提前預算出來整個期間的花費,這叫做“拉菜單”,然後把各種事情分別設專人具體辦理。首先第一個是要想死者的親朋好友報喪了,這是人去世後的第一種儀式。


聽老人講,過去的時候有喪貼,其中大概寫着死亡日期、殯葬日期等,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習俗了。報喪的時候也有許多的講究,不能進人家門,只能在門外喊上一聲,等人家在竈膛裏鏟上一些草木灰撒在門口後才能進,通知之後馬上就回去了,來去匆匆,據說這是爲了辟邪。也有的地方報喪會用傘來暗示,帶着一把傘,傘頭朝上柄向下放門口,用這個來表示凶信。


報喪有着諸多的講究,但其中卻有着“喪不報,孝不弔”的說法,就是沒有人來報喪,不能去弔唁。這和農村的人情世故相關,一般報喪通知的都是自家的親戚族人,基本都是沒有出“五服”的人。如果出了五服之後基本就不會專門的通知了,也就走個“鄉親禮”。另外來說,報喪也是一個親疏遠近的問題,如果該叫的人沒有叫,也是一種失禮,表明關係斷了。


謝孝是葬禮種的另一種儀式了,當報喪後鄉親鄰人就會帶着“燒紙”前去弔唁,安慰家屬,這時候來的基本都是女性,要由逝者的兒媳婦行禮、陪祭。謝孝就是這個時候的事情,親友在靈前弔喪,孝子要進行謝孝,一方面是對來的親友行禮致謝,另一方面表示老人死亡,晚輩有罪,以磕頭向親友謝罪。


在農村裏鄉鄰衆多,自然也不用來的每個人都謝孝,這裏就是“不燒紙錢不謝孝”了的習俗了。在弔唁的人裏面,一般只有親戚族人才會燒紙錢,這個時候需要進行謝孝禮。如果來的是普通的鄉鄰,血緣關係等並不是非常的親近,這種清理下是不需要進行跪拜的謝孝禮了。


在農村裏保留的各種習俗禮儀衆多,雖然平常的時候不用太過於在意,但在紅白喜事等重要的場合上儘量不要出錯,否則這就是一種失禮的行爲,會被人家“挑禮”怪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