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之,灰犀牛之所以会带来巨大的灾难,问题并不是出在预警机制或我们的预测能力上,而是当人们面对十分明显的危险征兆时,出于盲目自信或是缺乏担当等原因,没能去做积极应对的工作。三、如何应对“灰犀牛”式的危机。

美国女经济学家米歇尔•渥克出生于1969年,曾任美国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芝加哥议会全球事务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金融评论》拉美办公室主任等职。2007年,她获得了古根海姆学者奖。十年之后,她首次提出“灰犀牛”这个概念,凭借这本《灰犀牛》再度享誉全球。

关于本书:

去年,“灰犀牛”这个词可谓火遍了国内国外。2017年7月16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就提到了“灰犀牛”这个词。会议过后第二天,《人民日报》更是在头版提出了“既要防黑天鹅,又要防灰犀牛”的要求。“黑天鹅”指的是那些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与之相对应的犀牛很大,也不难看见,但是人们对灰犀牛的危害虽有预料,但往往估计不足。因此,“灰犀牛”指的就是那些因为视而不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导致了后果严重的问题或事件。比如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企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等问题,实际上都是灰犀牛。这本书详细解读了灰犀牛到底是什么;灰犀牛式的危机是如何爆发的;我们应当如何应对灰犀牛式的危机并利用好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

核心内容:

一、“灰犀牛”是什么现象?

自然界的犀牛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体长达到了2.2至4.5米,体重则重达2000至5000公斤。犀牛濒临灭绝,我们已经很难有机会亲眼看到一头真正的活着的犀牛了。想象一下,当你正在非洲旅行时,突然间看到一头活生生的灰色犀牛出现在你的面前,犀牛看上比你想象的还要胆小,看起来行动迟缓。你忘记了当地导游告诉你的、必须呆在犀牛的绝对领域之外并保持安静的忠告,你向犀牛越靠越近,终于,犀牛被你激怒了,它垂下头,弓起背,一下一下刨着地上的土,锋利的犀牛角对着你,两吨重的庞大身躯向你扑过来……你能说灰犀牛的袭击是突如其来、毫无征兆的吗?

作者正是在非洲旅行的时候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很多巨大的灾难并不是毫无预警,而是早有先兆,是从潜在的小危机发展而来的,貌似“突发”,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避开。正是因为我们对危机的忽视和拒绝承认,“灰犀牛”才最终演变成大概率的事件。那些潜在的大概率危机就像是遥远的地平线上对着我们虎视眈眈的灰犀牛,最开始看起来很遥远,体形又笨重,我们抱着侥幸心理,乐观甚至傲慢地认为它不构成威胁,完全不觉得犀牛会攻击到我们头上,也就不会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总之,灰犀牛之所以会带来巨大的灾难,问题并不是出在预警机制或我们的预测能力上,而是当人们面对十分明显的危险征兆时,出于盲目自信或是缺乏担当等原因,没能去做积极应对的工作。最终灰犀牛碾压过来,造成难以恢复的后果。

二、远方的“灰犀牛”是如何演变成降临到我们身上的大灾难的?

从灰犀牛的萌芽出现到危机爆发,一般会经历五个循序渐进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人们会抵触并否认危机的存在,这种消极的自我保护策略不但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反而会让人们错失最佳的解决时机。第二个阶段,人们会漠视危机,得过且过。即使已经看到了灰犀牛群,已经意识到存在的危险,但是仍然不作为。到了第三个阶段,危机已经爆发,这迫使人们去判断危机的类型,从而对症下药。接下来是第四个阶段,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人们陷入恐慌,难以理性思考。到最后,人们迎来灰犀牛的第五个阶段,必须要开始行动,总结危机的原因,做好善后措施了。

经过这五个阶段,灰犀牛的碾压其实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现在能做的,是度量本次危机的性质,将大问题拆分成一个一个小问题并逐个击破,把危机定义为机遇,从而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收获经验与教训,学会协同合作,向那些因危机而受益的人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

三、如何应对“灰犀牛”式的危机?

首先,当危机远在天边时,必须树立长远目标,做好长期计划。远离灰犀牛群的攻击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要与这群灰犀牛保持安全距离,当他们在远处时,千万记住不要靠近它们。对于企业、组织机构、公司和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远离“灰犀牛群”意味着充分利用头脑能够保持相对冷静的那段时间去思考未来,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并且制定应对策略。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制定长期计划变成我们的工作重点。

让我们来看看“灰犀牛游猎攻略”:

第一,承认“灰犀牛”的存在。只有先承认“灰犀牛”的存在,我们才能躲避人们对危机的认知障碍,把握“灰犀牛”的命门,把危机看成机遇,把“灰犀牛”当作我们的朋友。

第二,判断“灰犀牛”的个头。准确把握“灰犀牛”的性质之后,我们才能确定危机中各个事件的轻重缓急,并用适当的方式应对“灰犀牛”危机事件。

第三,千万不要静立不动。如果你没有能力将“灰犀牛”一击毙命,那么起码应该思考目前所能做的阶段性行动。这些行动可以延缓“灰犀牛”危机事件的终极爆发,为我们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赢得时间。

第四,不要浪费小的危机。有的时候,被灾难袭击是不可避免的。小的危机不是麻烦,而是预警。聪明人会在许多细小的危机中找到规律,及时躲避或找到应对之道。

第五,站在顺风处观察“灰犀牛”。顺风处能最先闻到危险的气味,并在其尚未靠近时就采取行动,并且能够准确预测那个看似遥远的“灰犀牛”来临的时间,并且加以应对。

第六,发现“灰犀牛”的弱点,活捉并控制它。从历史来看,那些发现“灰犀牛”、活捉并控制它的人,都是实事求是、不受群体思维所蒙蔽、执行力强、有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人。

“灰犀牛”在我们的世界里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正视“灰犀牛”的存在,并把每一次灾难都当成机遇,当“灰犀牛”向我们奔袭而来时,不要一动不动、茫然惊恐,要学着警惕躲避,并且主动应对。

金句:

1.你可能会认为,我们不需要注意那些明显的危机事件;或者认为,我们已经在处理这些明显的危机了。但是,事实恰恰相反。我们很少会去注意那些可以预期的事件。有时候,灰犀牛式危机越是严重,我们越难看到它的存在,越难逃离它的进攻路线。

2.慌乱的群体行为会把我们直接推上死路。恐慌情绪会放大最初的小问题,并且把它升级成灾难。这种情绪会让我们退回抵触阶段,把抵触彻底变成仇视和攻击,妨碍我们解决问题。 建立数据完整的检测体系,防止非理性行为。建立自动运行的危机应对体制,越过抵触情绪的阻碍,直接进入行动期。 尽早提高赌注。未雨绸缪胜于亡羊补牢,也就是说——越早制造紧迫感,你的损失就越小。

3.在新闻行业里,“无流血,不头条”。那些不作为或是滥作为导致危机升级为灾难的事件,我们都能看到详尽的报道。被成功消除的危险是不会成为新闻头条的。但是,正是这些消除危险的成功经验,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有助于消除未来灾难的有益经验。

4.要勇敢质疑可疑人物的言论,不要害怕犯错误,要勇于犯错。不要因为当权者说没事,就认为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他们在现状中有利可图,所以他们会抵制任何可能会毁灭现状的东西。一定要不断地寻找、提出严厉的问题。一定要时刻注意防范群体思维,并且要坚决抵制它的影响。

5.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过往的事件,更取决于我们在事件中的行为,不仅取决于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更取决于我们给了它什么。无情和同情能成就一个于灾难中屹立不倒的恒久团结的集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