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草書〈千字文〉》爲懷素晚年(799年)所書,絹本墨跡,末有“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於零陵書,時年六十有三”署款。此帖共84行,1045字,人稱小字貞元本,于右任曾跋“此爲素師晚年最佳之作”,並有一字一金之譽,故又名“千金帖”。懷素以狂草聞名,但此卷一洗早年癲狂之意,平淡穩健,從容之氣躍然紙上。

懷素《草書〈千字文〉》(局部)敕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次韻。沙門懷素字藏真書。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玉(閏)餘成歲,律呂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爲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崗。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鹹河淡,鱗潛羽翔。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讓國,有虞陶唐。弔民伐罪……

下面就此帖淺談三個方面的理解:

一、筆法。此帖一反懷素早年驟雨疾風大草之意,全以中鋒含蓄而出,圓起圓收,起筆自然沉着,入紙藏露自然,行筆沉着飽滿,起、行、收特重行筆過程,故而頗多篆籀古意,凝練而高古,看似信手寫來,實則古法嚴緊而精氣內斂。元鮮于樞《論草帖》有“懷素守法,特多古意”之論,又如太極兩儀輪轉,了無痕跡,氣象宏大,松透而古淡,篆籀之法化於腕下,行筆時提時按,隨勢流轉,氣虛線實,故真氣瀰漫,無論是單字之內,還是整體格局,無不體現出“百鍊鋼化爲繞指柔”境界。

二、結構。此帖在單字結構上,外松而內緊,結字重心偏下,而字態略顯修長,筆畫使轉從容而安詳。單字雖小而字外字內疏朗通透,於平正間極盡字形原態,雖大小變化不大且少有牽絲連帶,但單字書寫間,字字有妙趣,字字得天機,或一字一筆爲之,或一字長短筆互用,或於使轉布白間時出意趣,提按、動靜、走留……看似無意,實則深藏玄機,故應用大量時間仔細讀帖。孫過庭《書譜》有言:“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便是此中關鍵,通過對字形、筆法的細緻分析,識得其中的共性特點,觸類旁通,方可吸收精華,“臨即是創,創即是臨”,通過不斷加深認識,自然而然會走向自由創作之境。

三、章法。此帖爲絹本手卷形式,縱28.6cm,橫278.6cm,行距疏朗、通透,字距亦不緊密,隨勢而書。懷素書此帖已至暮年,故用筆沖淡,一些有意識的留駐,更是增添了一種老境之美。劉熙載言:“用筆者皆習聞澀筆之說,然每不知如何得澀,惟筆方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而與之爭,斯不期澀而自澀矣。”此帖獨得此理,臨此帖每每於眼前顯現懷素老僧青燈古卷、安然適書之態,寓人生之沉澱,參佛理之妙悟,付諸筆下,而這一刻當是技進乎道的完美結合。

此帖影響深遠,於草書的學習與研究可稱爲必學之帖,近代大家于右任、林散之皆脫胎於此。而此帖傳達出技法之外的便是對書法境界的追求,無疑是高層次的體現,也是吾輩書法人終生所追求之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