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倚天屠龙记》书中的赵敏,也谈不上讨厌。不过原因倒是大多数人不同。

不喜欢赵敏的人说,小妖女,太狠毒了,万安寺里对六大派砍手指……什么什么的。

然而我不一样,不仅不一样,而且是恰恰相反,我不喜欢的原因是:赵敏布了这么大一个局,好不容易组织谋划的一次万安寺战略行动,最后居然因为她当时和敌方老大的暧昧,前功尽弃了。

六大派到了万安寺,明摆着的结果就是两个:要么跪着出来(投降),要么横着出来(就义),本来已经不做他想,一帮子武林人士早就做好了杀身成仁的决心,结果最后好吃好喝地关了小半年,居然因为张无忌,全部逃出生天了……

我在第一次看书时到这里就一脸问号,敏敏郡主,咱们谋划了个啥?

至于说剁手指,划脸的,我都觉得是小损失了,要知道,本来是要丢命的。

看《倚天屠龙记》,从人设和个性上,赵敏无疑是成功的,灿若玫瑰,敢爱敢恨,作为一个在全书后半段才出来的女主,能获得如此高的人气,优点自不必我来多说。

但是赵敏的身上,有一种强烈的“设计感”和“分寸感”:虽然初期立场与主角相对,似乎是主角的敌人,但是为了达成最后的和解与团圆,凡事做是要做,但都不能做绝。

还是拿万安寺这事儿来做例子。

明摆着六大派劝降不了,留着只能是夜长梦多,还浪费粮食。

但是若真这么做,比如说,害了武当六侠,历史上的事情先不说,赵敏和张无忌可以说是绝无可能了。

为了表现赵敏“小妖女”的性格,和张无忌初期水火不容的对立,所以六大派必须要抓;但是为了让赵敏和张无忌最后走到一起,六大派只能抓,不能动。

然而就这么放着也不是办法,怎么办?只好让赵敏“玩心大发”,让六派人陪自己玩猫抓耗子的游戏,拿“学武功”来当挡箭牌,等着张无忌蝶谷誓师完,过来把整个局面破坏掉。

金庸老先生使了一个障眼法,就成功地让大家把焦点放在“学武功”上,而忽略了这个动机是多么的不合理。

赵敏出场后,站在主角敌方立场的几次行动,最终都是半途而废,功亏一篑……我知道这些都是为了剧情不得不为,早早地就为赵敏后期的为爱走天涯留下回寰的余地。但实际上,这样让赵敏的整个形象有着与生俱来的矛盾和纠结——当然,这些最终都被金庸先生,用后期对于主角的付出和讨喜的性格,而消解了。最终留下的形象特质,如现在很多情绪文一般地精准定位,收割粉丝。

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我偏偏不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