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市界 徐雪

編輯 | 老貓

4月9日,一段女童模“妞妞”在拍攝現場被其母親踢踹的視頻在網絡流傳,有律師稱該家長的行爲涉嫌家庭暴力。4月10日,女童母親通過微博發佈道歉聲明,稱絕無虐童傷害之意,只是在溝通教導中動作稍大。這一事件瞬間引發網絡衆怒,也不禁令人對童模行業產生質疑:到底是童模,還是童工?

目前,已有110家淘寶童裝店主聯名呼籲規範童模拍攝行業,推動童模保護,並表示將與品牌商聯合起來,嚴格規範童模拍攝,嚴禁一切粗暴對待兒童的行爲,拒絕使用一切在拍攝過程中損害兒童權益行爲的圖片及視頻。

童模經濟火熱

童模行業背後利益鏈:3歲工作年入百萬,到底是童模還是童工?

服裝行業發達的今天,童裝需求擴大,兒童已經成爲了時尚的一部分。童裝分爲小童裝和大童裝,其中,小童裝包括0~1歲的嬰兒裝和1~3歲的幼兒裝,大童裝的穿着羣體則爲4~14歲的大齡兒童。

隨着我國經濟發展、社會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加之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出臺,國內人口出生率加速上行,童裝行業的需求量越來越大,2013年至2017年,國內童裝行業市場規模複合增長率達9.68%,且預計截止2020年或將達到2665億元的市場規模。

與之相伴而生的,便是國內童模行業的日漸興起。

“時尚看巴黎,童裝看織裏。”湖州市吳興區織裏鎮是全國最大的童裝生產基地,8785家童裝企業在這裏駐紮,童裝銷量躋身全國前列,近年來店商蓬勃發展,直接帶動了兒童模特產業迅速崛起。

童模行業背後利益鏈:3歲工作年入百萬,到底是童模還是童工?

每逢週末,無論天氣如何,在湖州市織裏鎮的星夢園攝影基地,從三歲到十二歲不等,以童模爲“職業”的孩子們都在照常拍攝。冬天拍夏裝照片,夏天拍冬裝照片,感冒了也是輕傷不下火線繼續拍攝。不少童模可以在1分鐘內熟練地擺出多種姿勢,小小年紀也有“要讓客戶滿意”的職業意識,展現出“職業模特”的一面。

雖然看上去只是拍照、換衣服,但其實童模的工作強度並不小。有經驗的童模平均一小時要拍16套服裝,平均每套所需時間還不到4分鐘。曾有童模在採訪中表示,自己一天要重複穿衣脫衣的動作264次。

行業利益鏈

繁重的工作量帶來巨大的利潤財富,通常童模的媽媽都會充當經紀人的角色,爲孩子接單收款。2017年,11歲混血童模葉祖銘曾自曝:“我年收入高一點八十多萬,低一點五六十萬。”而國內外一些頂級童模,3歲開始工作,一年幾乎可以拿到上百萬的收入。

由於行業利潤巨大,不少家長選擇將孩子培養成爲一名童模,孩子似乎被當成了“賺錢工具”“家長的搖錢樹”。

一些培訓機構也看準了商機,紛紛推出小模特培訓的相關課程,幫助家長全方位培養孩子“事業”發展,藉機撈金。一些童模類賽事也隨之興起,賽事主辦方樂於爲孩子和家長構築舞臺,一座座舞臺及其背後又是巨大的利潤收益。

童模行業背後利益鏈:3歲工作年入百萬,到底是童模還是童工?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佈局童裝線的主流快時尚品牌包括了Zara、優衣庫、Gap、C&A等。其中,Gap設立了中國首家獨立嬰童裝店,C&A佈局開設了童裝專賣店,銷售渠道也將下沉至我國二三線城市。

休閒服裝品牌森馬服飾公佈的2018年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森馬旗下童裝子品牌巴拉巴拉市場佔有率從4.9%提升至5.6%。

本應擁有純真童年的孩子,如今卻被迫成爲成人世界利益追逐中的犧牲品。不知道這次“妞妞”事件的發酵,是不是也爲當下童模行業的不正風氣提了個醒呢?

想探索更多好玩資本故事,也可關注公衆號市界(ID:ishijie201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