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断金》一剧的时间线很长,大致分为清末、民国和新中国,在大的时代背景下聚焦小人物的生活,时间(暗线)和人物生活进程(明线)是两条齐头并进互相交织的线索,这样的剧本结构横向迁移到其他的作品,话剧有《茶馆》,电影有《霸王别姬》,相比较于这两部作品,《断金》的时间线埋在故事后面,整场走下来是偏弱的,时代感的代入不是很强,使我在观剧过程中拎不起来这条线。《断金》讲述了三兄弟早年间义结金兰合伙做生意再到后来经历一系列变故之后分道扬镳的故事,在三小时不到的时间里给观众呈现了三种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以及每个人物各自的走向:。

距离观看时间越久,明星光环便越浅,戏本身的模样就浮现出来,并且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愈加清晰。

走出北京保利剧院的那一刻,我并没有像开场前那样激动,开场前的激动是因为“铁三角”,退场时的失落是因为作品本身。

《断金》讲述了三兄弟早年间义结金兰合伙做生意再到后来经历一系列变故之后分道扬镳的故事,在三小时不到的时间里给观众呈现了三种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以及每个人物各自的走向:

富小莲(张国立饰)出身名门望族,家道中落后悟出人生大道理,一辈子粗茶淡饭,不图名利。魏青山(王刚饰)出身贫寒却志存高远,极具商业头脑和野心,在几次商业危机中力挽狂澜。贵宝心地单纯侠肝义胆,“戏比天大”是他的人生信条。

走进剧场的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很容易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一点影子,通过剧中情节照见自身。总体来说,算是一部值得看的作品。不为别的,就是“铁三角”炉火纯青的演技也值回票价。

但在“铁三角”之外,我还是有话要说:

《断金》一剧的时间线很长,大致分为清末、民国和新中国,在大的时代背景下聚焦小人物的生活,时间(暗线)和人物生活进程(明线是两条齐头并进互相交织的线索,这样的剧本结构横向迁移到其他的作品,话剧有《茶馆》,电影有《霸王别姬》,相比较于这两部作品,《断金》的时间线埋在故事后面,整场走下来是偏弱的,时代感的代入不是很强,使我在观剧过程中拎不起来这条线。

不过编剧把人物生活进程(明线)写的还算精彩,情节之间连接的很紧密。但是一个还算精彩的故事在我的心中只能算是合格而不能称之为精品,也更上升不到艺术瑰宝的层面。

本来这样的结构和人物设定很容易就拔高观者的期待值,只可惜两大硬伤愣是一下把作品拉到了仅仅只是合格线以上。

首先,全剧最让我觉得不适的地方就是编剧对这三个人物的过于明显的好恶。

私以为创作者应该隐藏在作品背后,以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去要求自己的创作,对万事万物应留存悲天悯人之心。而剧中有非常明显的情感偏向,对富小莲这样的人生态度给予了极大的赞扬,而对魏青山更多的却是不认可,这两个人人物都不约而同地走向相对片面化,是两个脸谱式的角色。贵宝这个人物倒是塑造的很成功,正反面都着有笔墨,人物形象非常丰满。

其次,故事的前半段“起承”的精彩却没有得到后半段“转合”的辉煌。这部剧本身的架构是优秀的,只是在剧情的铺陈上却是“头重脚轻”、“虎头蛇尾”,在上半段演完时间已经过去大半,后面的情节“江河日下”,让人有非常严重的不适感。在表现时代的印记上,有很多细节点轻轻地扎了观众一下,但是终究来说还是隔靴搔痒。

我在此并不去做一些揣测,因为我相信真正伟大的艺术家是敢于直面时代之殇的,即使是“活在当下”我相信也会有更巧妙的方式去做艺术表达。

剧名为《断金》,取自我们最熟悉的那句:“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只是这部剧,无论是剧中的三兄弟还是作品本身,都没有断得了“金”!

-劇終-

芽俩

编剧/剧场工作者

《有染》北京站记者

落笔于3月35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观演后

图片来源 官方公众号

more:

执行编辑:木吉蜜柑

主编:许安琪 &阿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