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的君王在太子的選擇上總是慎之又慎,畢竟是帝國的接班人,若是沒挑對人,二世而亡的歷史教訓可不少。一般而言,皇帝選太子總是要經過一段長期的觀察,確定所選之人是一個合格的君王。當然,不同性格的皇帝也會選擇不同性格的太子。比如說英明如李世民,受玄武門之變的影響,害怕再次上演手足相殘的悲劇,於是選擇了溫和念舊的李治當太子。李世民如何知道李治性情溫和?還不是長期觀察得出來的結果,皇帝會隨時考驗自己的兒子,當皇子的必須無時無刻提防着。

有人說像萬曆和乾隆這樣隔代傳位的儲君就不用擔心被廢,其實也不盡然。皇帝爺爺一死,誰知道父皇會不會改主意,歷史上老子跟兒子不對付的皇帝多的去了。而且歷史上乾隆皇帝的帝王之路雖然沒有他老爹雍正九子奪嫡那般辛苦,但乾隆並不是沒有競爭對手的,雍正登基時,弘曆上面還有個哥哥弘時,就繼承順位上來講,弘時比弘曆更有資格繼承大同。雖然弘曆深受康熙皇帝的寵愛,康熙生前都曾暗示隔代傳位,但雍正本就跟康熙不對付,難保雍正不會半路改主意。

幸運的是,弘曆能入康熙法眼,說明他足夠優秀,而弘曆的優秀也不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弘曆打小就很聰明,讀書也很用功,有點少年老成的味道。反觀弘時就不同了,弘時經常頂撞老爹,性格也比較乖張,一看就沒有君王的氣度,而且弘時命薄,都沒活過雍正就早逝了。但雍正晚年,只剩下弘曆弘晝弘曕三兄弟,其中以弘曆最爲年長,最有君王氣度。當然,即便弘曆再優秀,雍正也不可能不對弘曆設置考驗。

弘曆十幾歲時,有一天雍正遞給弘曆一塊胙肉,這種肉是祭祀用的,只用清水煮熟,沒放任何佐料,聞起來有股腥味,難以入口。弘曆接過肉,強忍着刺鼻的腥味,二話不說就給啃起來了。雍正看弘曆喫的津津有味,心中不免大喜,此時的雍正便認定弘曆是最佳的儲君人選。而小弘曆還不知道,當雍正給他喫胙肉其實就是在暗示他,大清帝國未來的皇帝就是愛新覺羅弘曆。爲何這麼說呢,這裏頭牽涉到滿清皇帝喫胙肉的習俗。

喫胙肉是從努爾哈赤那一輩就傳下來的風俗,愛新覺羅以這種方式紀念祖先創業的艱辛,而且這胙肉畢竟是祭祀之物,只有皇帝纔有資格享受此物,也就是說每一代皇帝都要喫胙肉。雍正給弘曆胙肉,其實就是暗示弘曆,你是未來的皇帝。當然,如果弘曆能夠忍住腥味,喫下胙肉,就說明他有堅韌的意志,還不算被富貴養嬌貴的富三代公子哥。假如弘曆不喫胙肉,或者露出不悅之色,那麼雍正很可能會重新考慮儲君的人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