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刘秀祥,是贵州大山里的一个苦命的孩子!4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之后两三年,家里接连出现变故:姐姐走失,哥哥离家出走,母亲精神失常。为了生活,为了母亲,他捡过垃圾,住过猪圈,只要能赚钱的兼职他都会去做,只要能落脚的地方,他都住过。生活的艰难,没有压垮他,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坚信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最终考上了临沂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回贵州一所大山里当起了老师,因为教学思想先进,他现在已经在家乡一所高中担任副校长了。

一、再穷,都没有放弃过学习

4岁丧父,母亲精神失常,姐姐走失,哥哥出走,你很难想象这样的家庭里的孩子,是怎么走过来的,你更无法想象,他还一直坚持学习,最终考上大学。

刘秀祥说:“从上小学三年级,我就和母亲相依为命,我只有她,她只有我。家里没人种地,我就把田地租给别人,没有钱给母亲治病,我就利用周末和假期拼命地捡垃圾,上山挖药材”。生活虽然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求学的念头,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读书,他就更没有希望了。

4岁丧父,母亲精神失常,背着疯娘上大学的刘秀祥,现在怎样了?

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的刘秀祥,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 为了兼顾学习和照顾母亲,他把母亲带到了县城。在县城,没地方住,他就在学校不远处的山头上搭了一个简陋的帐篷,这就成了他们母子的“家”,他白天读书,晚上就去捡破烂,他心中只有一个梦想——考大学。

二、一句话,支撑着他活下去

生活的痛苦没有击倒刘秀祥,但是高考的失利,却让她产生了轻生的念头。第一次高考失利,他开始对这个世界产生厌恶,对生活充满失误,想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自己这么努力,结果还是这样不公平。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他偶然翻到自己日记本里记录的这样一句话:当你在抱怨自己没有鞋穿的时候,回过头发现别人没有脚。

4岁丧父,母亲精神失常,背着疯娘上大学的刘秀祥,现在怎样了?

就是这句话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他选择了复读,这一次,他在县城边上的农户家租了一间废弃的猪圈,用编织袋简单装修后,成了他新的“家”。

三、背疯娘上学,他感动过无数人

经过复读,2008年夏天,刘秀祥终于受到了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考取了临沂大学,没有学费和路费,对于已经习惯了贫穷的刘秀祥来说,这早已经不是多大的事了。路费,他可以打工赚,学费他可以跟学校签订“卖身契”,边打工边还学费,只是自己的母亲,让他犯了难。

最后,他再次决定,带着自己精神失常的母亲去上大学!“孝子千里背凤娘上大学”的故事,瞬间成了媒体的热点新闻,并获得了无数热心人士的关注和帮助。

4岁丧父,母亲精神失常,背着疯娘上大学的刘秀祥,现在怎样了?

四、经历过,才会感同身受

只有经历过,才会真正的感同身受!刘秀祥经历过贫穷、绝望和无助,也接受过别人的帮助,所以他也有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

在大学期间,刘秀祥把自己打工赚取的生活费,留下一部分寄回老家,资助了三个贫困儿童。大学毕业后,本来有机会留在外地企业,但是刘秀祥最终选择回家乡当期了老师,他想用自己的经历,激励更多的人,让他们知道读书一定是有用的。

4岁丧父,母亲精神失常,背着疯娘上大学的刘秀祥,现在怎样了?

五、读书无用,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刘秀祥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这也是对“读书无用论”的一个有力回击!一个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坚持学习,坚持梦想的生命,是多么顽强和可贵,是多么值得别人尊重和敬佩。试想,如果刘秀祥早早放弃学习,他怎么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怎么有能力照顾自己的疯娘?

现在在很多农村,有一个很不好的风气,就是很多大人和小孩都认为读书不重要,上不上学无所谓,孩子有这个“才分”,家长就供读;孩子不是那块料,就尽快去打工,然后早结婚,家长“抱孙子”,这样的思想,让有些乡镇中学,高中入学率非常低,一个班级只能考上几个高中,更不要说考大学了。

4岁丧父,母亲精神失常,背着疯娘上大学的刘秀祥,现在怎样了?

农村人为何认为读书无用?这是因为他们对于“用”的理解:读书为了考试有个好成绩,有个好成绩就可以上个好大学,上个好大学就可以找到一个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有了一个好人生。如果上完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很多人就会认为读书是没有用的。这种认识,很直接,很现实,却很片面!读书的目的,绝对不只有现实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农村人认为读书无用,是因为谁家的孩子,上了大学现在还在“啃老”呢!其实,这是一种“幸存者偏差”,他们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的眼界,非常的小,所以只看到个别人的特殊性,没看到大多数人的普遍性,他们喜欢用极少数高学历者的落魄和更少数低学历者的成功,来证明这个结论,殊不知,他们忽略了比例的问题。

4岁丧父,母亲精神失常,背着疯娘上大学的刘秀祥,现在怎样了?

除了带来经济上的改变,读书更有深层次的影响,它拓宽了灵魂的广度和宽度,能让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最后,我想说“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读书能改变思维。”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