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牧心

圖/網絡

01 獨立思考:事實,還是觀點?

談到《奇葩說》這個節目,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是幽默風趣、“不會辯論”的李誕,還是溫文爾雅、博學多識的薛教授?

是負債100萬讀哈佛的詹青雲,還是北漂多年,曾在公園噴火、馴獸的冉高鳴?

不過,令我印象最深的除了這些,還有現場觀衆的“兩邊倒”——一會兒支持正方,一會兒支持反方——連導師羅振宇都看不下去了,說觀衆們:“一分鐘之內,你們能改8個主意!”

《奇葩說》熱播背後 : 我們離獨立思考,究竟還有多遠?

是的,幾期節目下來,我們會發現,觀衆的立場並不堅定,好像他們在乎的不一定是邏輯,關心的也不是誰說得有道理,而只關心誰說得更聲情並茂,誰的故事更感人,誰更會煽情。

辯着辯着,思辨開始讓位於煽情,邏輯開始辯不過故事。

就像前幾天一個網絡大V評價《奇葩說》的時候說的那樣:“年輕人不讀書,才願意將原本屬於自己的思考拱手讓給他人,這是一個時代的懶惰。”

這個現象看起來挺奇怪,其實非常自然。

因爲大部分人所在乎的,往往不是事實和邏輯,我們在乎的,是觀點,是立場。

而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我們缺乏依據事實來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談談,距離獨立思考,我們還有多遠?

02 獨立思考,遠比我們想象中要難

我們爲什麼要獨立思考呢?

因爲獨立思考重要嗎?當然。

不過,鳳凰前主筆王路曾給過一個更加有趣的答案,他說,

“我們要獨立思考,是因爲別人告訴我們要獨立思考。”

很機智,也很諷刺。

這說明單單就要不要獨立思考這件事情來說,我們可能都還沒有弄清楚。

那爲什麼要做到獨立思考這麼難呢?我們可以從以下4個影響因素來看。

1.立場:你以爲的“獨立思考”,只是在捍衛立場

獨立思考是反人性、反直覺的。影響獨立思考的第一個因素,就是我們所抱持的立場。

人們的天性,就是要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憑直覺爲自己說話。

得到大學的教研長蔡鈺曾經講過一個經歷,她和一個朋友就“知識產品應不應該付費”這個問題,曾經產生過分歧。

蔡鈺老師的朋友認爲,知識產品不應該收費。因爲,知識就像水和空氣一樣,對人類無比重要,越是重要的東西越不應該收費。

但是蔡鈺老師本人作爲爲一個知識服務的從業者,每天要花8—10個小時的時間來生產和打磨課程,而且是以這份工作爲生,她自然要贊成是要收費的。

《奇葩說》熱播背後 : 我們離獨立思考,究竟還有多遠?

作爲一個局外人來講,蔡鈺老師的朋友的觀點是有問題的,因爲“越是重要的東西越不應該收費”這個觀點,她是以索取者的身份來說的,而不是以擁有者的身份來說的。

如果變換下立場,她自己成了知識付費行業的從業者,恐怕也不能抱持着剛纔的態度,說知識產品不應該收費了。

這就是一個人所處的立場,對他的獨立思考所帶來的影響。

2.推理方式:你只想看見你願意看見的

前面我們提到,人們的本性會傾向於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思考問題。

那麼,人們還有另外一個隱藏得比較深,不容易被發現的推理方式,也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獨立思考——那就是根據自己的結論找證據。

我同事最近剛買了一套房子。

不過出乎我們意料的是,他並沒有買之前看中的那一套,而是買了另外一套他原來根本就看不上的地段的房子。

還沒等我們問他,他自己就說:你們看,我買的這套房子,其實也挺好的,並列舉了以下幾點:

雖然地段不在市中心附近,但據說這裏將是未來西城規劃的中心,房價走向會比較樂觀,升值空間大。雖然不是學區房,但是根據可靠消息,小區內即將建一做幼兒園小學一體的學校,這樣比買學區房更省錢;畢竟是央企來開發的,房子質量肯定不會差。

這跟他買之前的說辭完全不同。

《奇葩說》熱播背後 : 我們離獨立思考,究竟還有多遠?

可是,當同事已經將這個房子買到手之後,就不斷地尋找支持他買這套房子的論據,來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也就是說,在我們的思考過程中,不一定是掌握了足夠的證據推導出一個正確的結論,做出理性的選擇,而是傾向於按照自己的立場、喜好、情緒來下一個結論,然後再去搜集證據。

正如一句話所說:“我們並不是相信自己所看見的,而是看見自己所相信的。”

這種推理方式被稱作是“動機性推理”,本質上是人們心理上的“認知失調症”,也就是說人們天生就希望自己是對的,不願意承認自己是錯的,並最大限度地找到證據,來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種推理方式的後果就是,雖然符合了我們內心的想法,然而卻離獨立思考就會越來越遠。

3.知識面:思想能走多遠?要看你的知識面

有句話說:“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但現實情況是,受制於我們知識面的侷限,我們可能走不太遠。

蔡鈺老師說:

你沒接觸過天體物理學,蟲洞的假想就不是你能提出的。你不懂日語,你的思考結果當中也不會包含wabi-sabi這類日式美學理念。 你不會做菜的話,也想不出怎麼從無到有端出一盆佛跳牆。

商界大亨張忠謀說過:

“獨立思考也要看你有多少數據,如果你看的東西很少,那你獨立思考的材料也很少”;

“聽得多、看得多,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強,任何一件事你會聽到兩面、三面不同的結論,那你獨立思考的材料也多了”。

因此,知識面的侷限,限制了我們的思考自由度,也限制了我們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4.媒體: 不要讓你的朋友圈,來決定你的價值觀

我們這一代人,童年的時候只有紙媒或者一些簡單的期刊雜誌,但現在則與以往大不相同,自媒體發展火熱,各種新聞、短視頻、購物app的信息推送鋪天蓋地。

在這種信息氾濫的時代,我們是離真相越來越近了嗎?好像並不是,今天爆出的新聞,可能兩個小時後就來個大反轉,

那些不願意獨立思考的人,就徹底成了喫瓜羣衆,哪裏的瓜好喫就去哪裏;

而那些還想着獨立思考的人呢,則就會陷入自我懷疑:“這個世界到底還有沒有真相?我思考的意義到底在哪裏”。

正如麥克盧漢說過的那句話:

我們創造了工具,工具反過來塑造我們。

《奇葩說》熱播背後 : 我們離獨立思考,究竟還有多遠?

對於媒體也是一樣的,我們選擇了怎樣的媒體,媒體就用怎樣的方式塑造我們。

但傳媒的影響遠不止讓我們逐步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

大家還記得那個聞名遐邇的奶頭樂戰略嗎?爲了讓消解大衆對於貧富差距的不滿情緒,轉移注意力,美國的精英階層們決定製造一些諸如花邊新聞、娛樂快報等的快消息,讓大衆沉溺於享樂和安逸中,從而喪失上進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最終的結果就是,媒體的思考和判斷,代替了個人的思考和判斷。

如果我們不思考,那麼我們的價值觀就只能由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各式媒體來決定。

這就是我們要“獨立思考”時,面臨的一個很殘酷的外部環境。

03 獨立思考的正確姿勢應當是什麼?

獨立思考在這個外部環境日益複雜的時代變得越來越稀缺。那麼,我們應當用什麼樣的姿勢來進行獨立思考呢?

1.分清你的論題

所謂論題,也就是我們要思考的這個問題本身。

在《奇葩說》當中,主持人給出的辯題就是一個論題。

論題可以分爲兩個大的類別,價值主張和討論事實。

《奇葩說》這個節目的辯題基本上都屬於同一個大類別,叫“價值主張”,

也就是說,辯題討論的是你的價值主張是什麼,某種行爲是對的還是錯的,好的還是壞的,你是支持的還是反對的?

像996的工作要不要886,大人要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告訴他們童話是假的,有一杯恐婚水你會不會喝等等,這些都是屬於“價值主張”類的論題。

《奇葩說》熱播背後 : 我們離獨立思考,究竟還有多遠?

還有一種論題是在討論事實。比如:中國的生育率爲什麼在下降?藏羚羊的數量爲什麼呈現出了上升趨勢?

這種關心世界本來樣子的論題,就是討論事實的論題。

只有分清楚了你的論題的類別,才能夠有方向性地進行思考。

所以,獨立思考過程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清楚你所思考的這個問題,究竟是一種價值主張,還是讓你分析一個事實?

2.論證你的觀點

在確定好論題之後,第二步就是尋找足夠多的證據,來推導出結論。

在這個過程中要千萬注意,不要偷換了論題。

什麼是偷換論題?

《奇葩說》有一期節目,辯題是孩子該不該啃老,反方的觀點是不應該啃,其中一位辯手在闡述自己觀點的時候,沒有說該啃還是不該啃,而是說:我們應當提高就業率,應當用其他的方式來讓這種現象消失。

這就是偷換了論題,他沒有直面論題,而是將自己的論證引到了別的地方去,使這個論題消失了。

而這一點恰好被對方辯手抓住,讓對方打了個勝仗。

《奇葩說》熱播背後 : 我們離獨立思考,究竟還有多遠?

除了不要偷換論題外,我們還要切忌“結論先行”。

在這裏我們需要申明一點:《奇葩說》是一檔辯論節目,辯論的本質就是確立並維護自己持方的觀點,也就是說,辯論就是“結論先行”,然後證明你選擇的那一方的結論。

但思考的過程恰恰與之相反。

正確的思考過程,應當是找到一個論題,然後蒐集相應的證據進行推導。在蒐集證據的過程中,不要受到立場和情緒的影響,要客觀和實事求是,把正反兩方面的證據都收集起來,然後再根據掌握的證據情況推導出結論。

3.用“淘金式”思維方式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前面我們提到了,我們的思考自由度受知識面大小的侷限。

知識面越廣,思考問題的維度越多,看待問題的角度就越多,那麼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就不會太片面。

查理芒格多次提到過一個影響他學習、生活和決策的思維方法,這個思維方法就是“多元思維模型”,也就是要廣泛地學習衆多學科的知識,來避免因爲知識的狹隘而導致的思考片面的情況。

所以,從獨立思考的底層基礎來說,我們應當儘量多地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在擴大我們知識面的時候,有一種叫做“海綿式”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說像海綿一樣地吸取知識,幫助我們快速完成海量的信息積累,拓寬我們的眼界。

不過,海綿式地汲取知識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就是在篩選和甄別知識方面比較弱,

因爲這樣的思維方式缺少反思,我們看到什麼就吸收什麼,也許我們看到的觀點是相反的,但因爲缺少反思的能力,那我們的頭腦中就不好解決這種衝突和矛盾。

所以,在擴大知識面的時候,我們不能夠盲目擴大,而應該學習一種“淘金式”的思維方式來甄別信息和知識的真假。

淘金式思維方式,就是說我們一邊獲取和吸收知識,一邊運用批判的精神,把知識中的“糟粕”去掉,把真正的“金子”留下。

但是這種的“批判”和“揀選”的能力並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也需要我們在不斷地“海綿式”汲取之上慢慢地發展出來。

只有看得多,見得廣,才能逐漸地培養起這種能力。

《奇葩說》熱播背後 : 我們離獨立思考,究竟還有多遠?

04 結 語

哲學家叔本華說:“真正獨立思考的人,在精神上是君主。”

真正決定你是誰的,是你的獨立思考能力。當你不再人云亦云,能夠獨立思考和正確表達時,才能真正在人羣中脫穎而出。

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可能不必要去追求時刻地脫穎而出,但我們必須要追求做一個自主獨立的人,而決定我們成爲這種人的底層能力,就是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唯有如此,我們離獨立思考的距離,纔會越來越近,我們離成爲獨立自主的個體,也會越來越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