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賣節有這樣一個傳說——“薛定諤的外賣”!當你接到電話第一時間準備拿外賣的時候,外賣小哥肯定會慢慢悠悠的等一會兒才送過來;當你沒辦法拿外賣的時候,外賣員就會告訴你,“已經到樓下了!快點來拿!不能放!萬一被偷了呢!?”

每次點外賣都是一場心理博弈,但是爲了實現我和外賣小哥同時到樓下的最優解,我還是堅持點外賣!

家長陪考備註別按門鈴,外賣員等候1小時,可憐可敬可嘆

前幾天,杭州一顧客因爲怕打擾到考研失眠的兒子,點外賣時備註了“不要按門鈴”,結果忘記了手機靜音,看到47個未接電話纔想起外賣,後來得知外賣小哥在門口等了近1小時很感動,“想給他補償他也不收”。外賣小哥說,“送一單就對這一單負責到底。”這種職業操守真是令人敬佩

外賣這個行業雖然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但服務方式仍在不斷創新,“不要按門鈴”就是最近出現的新服務之一。最近一段時間,外賣送上泰山、外賣備註廁所送紙等新聞,也刷新了人們對於這個傳統行業的認識。

然而,所有的新服務都需要勞動力的支撐。在這方面,阿里巴巴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據上個月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發佈的《阿里巴巴服務新消費平臺帶動就業機會測算研究報告》,阿里巴巴帶動服務新消費就業機會1363萬個,其中“線上勞務交易型”就業機會230萬個(僅爲1-6月通過接單在餓了麼平臺獲得收入的註冊騎手數量),“線上服務交易型”就業機會324萬個,“商戶展示型”就業機會792萬個,其餘爲這些企業自身容納的就業。

家長陪考備註別按門鈴,外賣員等候1小時,可憐可敬可嘆

今年上半年,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三部門聯合發佈了13個新職業。其中,數字化管理師、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和運維員等超半數類別的新職業,都是以阿里巴巴爲代表的數字經濟平臺上湧現出來的。

家長陪考備註別按門鈴,外賣員等候1小時,可憐可敬可嘆

2019年上半年,服務消費在居民最終消費支出中佔比達49.4%,像外賣員這樣的服務型職業已經成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那爲了支持他們的工作,加速中國經濟增長,我再點份外賣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