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奇葩說》裏的抱團也是一樣。作爲《奇葩說》這檔節目的資深觀衆,我同樣承認節目上下都有“抱團”現象,只是我並不覺得抱團是錯誤,是令人反感。

上次寫羅振宇在《奇葩說》裏的表現《羅振宇,你就作吧》,有幾個讀者留言說最引起反感的還是節目裏的抱團現象。

他們不是第一批提到“抱團”的人,節目彈幕裏也頻繁cue到這個詞。

可以說,早在第三四季開始,“抱團 ”似乎已經成了《奇葩說》的一個標籤。

不但有人提到老奇葩抱團排擠新奇葩,還包括老奇葩之間也有抱團情況排擠姜思達和陳銘。

比如有人把姜思達離開米未,解讀成馬薇薇、黃執中和邱晨在米未擔任要職,所以不會給姜思達太多資源,姜思達發展受阻才離開;

《奇葩說》裏的“抱團”真相,你真的看懂了嗎?

而有人說節目上下幾位老奇葩一直在diss陳銘“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也有打壓和排擠的嫌疑。

誰還沒呼喚過愛呢,哪個辯手沒上過價值,以愛之名贏得了觀衆的投票呢?

《奇葩說》裏的“抱團”真相,你真的看懂了嗎?

還有最新一期的組隊風波,顏如晶和龐穎都拒絕了導師邀請,轉身投入到相熟的老奇葩懷抱。

龐穎要助陣詹青雲拿BBKing,顏如晶也成了黃執中必選的保留隊員,最後薛教授的戰隊只收獲了一枚老奇葩,也成了大家公認的最弱的隊。

自此,抱團排擠的評論再次捲土重來。

作爲《奇葩說》這檔節目的資深觀衆,我同樣承認節目上下都有“抱團”現象,只是我並不覺得抱團是錯誤,是令人反感。“抱團”反而是人間真實。

《奇葩說》不過是真實生活的一個縮影罷了。

作爲羣居動物,抱團其實是人類的本能。

《奇葩說》裏的“抱團”真相,你真的看懂了嗎?

從出生到接受哺乳,我們依賴於母親的供養,跟主要撫養者共同形成一個家庭,也是從此開始建立一切人際關係的底層基礎——依戀關係;

稍微長大一點,我們上學,跟好朋友們一起玩耍一起學習,不管是故意還是無意,小團體因幾個人之間的密切互動自然而然形成;

等到步入社會,抱團就更不是新鮮事了,而是一種必然。

你所在的團隊,就是一個天然存在的“團”,要跟其他團隊競爭的時候,你們就是要一起打拼,好聽的形容叫凝聚力,本質上還是抱團殺敵。

抱團無處不在,只是它常常被遮罩上了其他的名字。

大學報道的那一天,提到家鄉籍貫,你很容易就跟老鄉親近更多一點,所以之後就有了同鄉會,只是不叫“抱團會”;

留學到國外,很多人都會加入當地的中國留學生團體,他們成了第一批要抱的團;

而步入職場,如果同事裏有校友有學長,你也會不自覺地跟他們靠攏;

如果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幾年,身邊的夥伴也恰巧沒有更新換代,你們也自然成了一個小團體。

相對於剛入職的新成員,你一定也跟老同事更親密更靠近,看起來就是在抱團嘛。

《奇葩說》裏的“抱團”真相,你真的看懂了嗎?

《奇葩說》裏的抱團也是一樣。

大家經過幾季的合作和扶持,老奇葩在情感上的聯結變得緊密,更不要提有些選手在參加節目之前就有多年的淵源。

除非發現實在不是一路人,那想要一起殺敵打怪的心態再正常不過。

從心理學角度講,抱團就是滿足安全感的需要,同時也更能讓人伸展自我。

因爲彼此熟悉,不用重新建立信任,但如果面對的是不熟的隊友,每個人都要先打破緊張感,適應彼此,很難鬆弛的表現自己。

薛教授經常從經濟學理論來探討問題,而經濟學裏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成本”。

相熟的人抱團的成本其實是最低的。

《奇葩說》裏的“抱團”真相,你真的看懂了嗎?

不用花時間認識、熟悉,建立默契,而是能把時間用在相互協作、補充上,這是一筆顯而易見划得來的賬。

所以薛教授在選定許吉如的時候,他其實比誰都更該意識到,他們組隊的成本是最大的。

她作爲一個新人,想找到強大的老奇葩組隊,並沒有感情基礎。

有人心疼薛教授,的確,兩次選擇隊員被拒絕,導致隊內實力最弱,是挺讓人同情。

所以,當有人批評顏如晶和龐穎抱團的時候,很容易獲得認同。

這種認同其實都源於對薛教授隊的同情,或者說是對弱者的同情。

網友說顏如晶和龐穎混淆了生活和比賽,她們感情好,那就私下交好。

爲什麼不能講求公平,讓新奇葩平均分配到各個隊,讓節目更有新鮮感,讓大家發展更均衡呢?

說的挺好,上帝視角的那種好。

《奇葩說》裏的“抱團”真相,你真的看懂了嗎?

現實裏,誰都不會把生活和比賽割裂開。

如果換做你我去參加節目,怕是也會選擇要好且實力強勁的朋友組隊。

相處舒服,毫不費力,更何況這是個競賽節目,核心是競爭。

顏如晶和龐穎參加節目並不負責所謂的公平或者讓節目好看,她們有的是想自己贏,有的想讓隊友贏,贏纔是唯一的目標。

那麼挑選隊友的時候,感情只是一個維度,實力纔是選擇基礎。

怎麼選贏面更大?

當然首選老奇葩。

《奇葩說》裏的“抱團”真相,你真的看懂了嗎?

《奇葩說》裏的“抱團”真相,你真的看懂了嗎?

他們有深厚的觀衆基礎,有更豐富的比賽經驗。

有的擅長講邏輯,有的擅長上價值,還有的更擅長面對鏡頭撩撥情緒,每個老奇葩都相當於一顆定心丸。

薛教授和許吉如也不是不想跟老奇葩“抱團”,只是先天不足罷了。

我其實能理解看不慣抱團的網友的出發點,一來是我們剛纔提到的更容易同情弱者。

但從來不是誰弱誰有理,競賽節目,有強有弱這是必然,而如果你不想“弱”,那一開始也有機會避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薛教授選個老奇葩當隊長。

我記得《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裏就提到,誰避免意外的成本最低,誰的責任就越大,那顯然,薛教授的責任最大。

二來,大家越來越推崇“獨立美學”,喜歡看孤膽英雄,不喜歡看抱團取暖,總感覺強強聯合就是勝之不武。

可這是比賽哎,事關每個人的成績和利益。

比賽第一的前提下,你看薛教授不也跟羅振宇抱上了團,除非把賽制全部改成個人battle,或者出門左轉去看主持人大賽好了。

雖然大家一直不齒的是“抱團”這件事,但真正的痛點並不在“抱團”,而在於“排擠”。

只是“排擠”這件事,真的很難定義。

《奇葩說》裏的“抱團”真相,你真的看懂了嗎?

官方的定義是“利用勢力或手段使不利於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

但就《奇葩說》而言,只要各持正反方,對方就是不利於自己的人,而所謂的勢力或手段,在這個節目裏就是指辯論實力和配合的技巧。

那這算不算排擠呢?

本質上,這個節目就是要排擠掉不能在場上站到最後一分鐘的人啊。

當然,如果是私下利用抱團來打壓對手,那我一萬個不支持。

說了這麼多對抱團的看法還是挺冒險的,有人可能會說我在洗白,有人可能會說我事不關己就扮演理中客。

這個節目的確與我無關,所以真的談不上去洗白還是主持正義。

我也並不是針對《奇葩說》,我反而覺得我們沒必要只聚焦在這個節目上。

抱團並不是《奇葩說》特色。

生活裏的抱團比比皆是,當你不自覺地代入了“弱勢”角色,一定是會痛斥抱團的,因爲你覺得別人傷害了你的利益。

但是現實生活裏,我們每個人都是“抱團”的擁躉,自覺或不自覺地都在尋找團體裏的位置。

《奇葩說》裏的“抱團”真相,你真的看懂了嗎?

只不過恰巧你在這一次的PK裏處於劣勢,也恰巧你打不過又喜歡不起來的人組成了一團。

資源有限,競爭難免,此一時彼一時,誰也不會永遠處於弱勢。

所以千萬別習慣於弱者視角,該培養的是強者視角。

無論遇到抱團還是排擠,都盡力發揮到極致。

畢竟,你我都改變不了人類樂於抱團這個事實,在尋求庇護的本能面前,所謂的反對算個屁啊!

總有人會抱團取暖,但你我都別做那個只會暗搓搓罵孃的弱者。不服就幹!看不慣就去拆夥啊!#奇葩說#

《奇葩說》裏的“抱團”真相,你真的看懂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