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给你谈一个穴位方。这穴位方,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有不错的效果。我先说,你记下来。


脾亡心亦亡;脾安心亦安!三个穴位,健脾救心,调治冠心病


首先选择支沟穴。支沟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穴和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和桡骨正中间的位置。这个穴位能清理三焦、调畅气机、化痰理气。


脾亡心亦亡;脾安心亦安!三个穴位,健脾救心,调治冠心病

其次选择太溪穴。 太溪穴在足背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和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它属于足少阴肾经,能补肾、添精。平补阴阳。


脾亡心亦亡;脾安心亦安!三个穴位,健脾救心,调治冠心病


最后选择然谷穴。然谷穴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之处。它属于足少阴肾经,能滋阴补肾,平调阴阳。

这三个穴位,我们每天左右各用手指尖按压200下,力道适中,以能耐受为度,长期坚持,可以有效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减少发生几率,减轻病情。

当然,还是那句话,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万能的。这三个穴为对哪一类的病情有效呢?告诉你,就是脾心痛。

什么是脾心痛?这是中医,而且是传统中医的叫法。它最初见于《灵枢》。顾名思义,这种心痛,和脾病有关。患者主要症状,就是心痛,疼痛剧烈,缓解之后腹脘部位觉得胀满,仿佛有气在里面,平时则食欲不佳,胃胀纳呆,身体倦怠,常常心悸、气短。看苔,往往滑腻。看脉,往往滑而缓,舌下有青紫脉络存在。


脾亡心亦亡;脾安心亦安!三个穴位,健脾救心,调治冠心病

这是怎么回事?用中医的语言来解释,就是脾虚,运化不及,寒湿袭入中焦,痰湿之邪上乘心络,胸阳不振,阻滞不通而作痛。总而言之,其发病,和脾虚有湿关系很大。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用支沟穴、然谷穴和太溪穴调治。其中的支沟穴,主要负责行气力气、调节气机,使得气行而痰消,太溪穴和然谷穴合用,能益肾、补阳、填阴,补益先天之本,使得中焦脾胃的元气渐渐复生。另外,肾经别络通于心包,故而刺激肾经要穴,能调心养心。三者配合,对于脾心痛患者十分适合。这样的穴位配伍,其实在《备急千金要方》里面就有了。原文是:“支沟、太溪、然谷,主心痛入锥刺,甚者,手足寒至节,不息者死”。

说到这里,我想多谈一句。


脾亡心亦亡;脾安心亦安!三个穴位,健脾救心,调治冠心病


我们现代人看待冠心病、心绞痛,已经很少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了。所以一说到“脾心痛”,很多人都觉得陌生。其实,这种症状并不少见。尤其是一些上了年龄的人,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后腹脘部位胀满、憋气、气短,平时食欲不振,消化不好的,很多见。让他们张开嘴巴,你就会发现,舌苔是滑腻的。苔滑腻,就是脾虚有湿的表现。只不过,我们由于缺乏对古中医的了解,所以就忽视了以脾治心的古法。这是殊为可惜的。

而对于脾和心的关系,中医学也是非常看重的。心属火,脾属土。火能生土,故而心是目脏,脾是子脏。心病可以波及到脾,这就是母病及子。脾病也会波及到心,这就是子盗母气。心火衰,则脾阳不足,运化失常。脾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乏源,则心血心阳得不到补养,也要坏事。所以说,心脾同病,这是中医学特别看重的。只不过现在的人,很少这么认为了。



世针针灸交流中心、北京培医教育中心


视频加载中...


脾亡心亦亡;脾安心亦安!三个穴位,健脾救心,调治冠心病

传承中医仁心仁术,弘扬中医精诚文化。让我们一起,成就自己的中医人生!

系统学习中医,从这里开始!

私信回复“中医视频”,免费获取中医名家视频课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