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Gert Berliner还是14岁犹太男孩时,他将一只玩具猴子带从柏林带了出来,一直放在身边。但他怎么也没想到,80年后,这个破旧不堪的绒毛猴子,竟然帮他找到了亲人。

1938年11月9日,水晶之夜(或称为碎玻璃之夜)开始了,纳粹党员袭击德国全境的犹太人,被认为是对犹太人大规模屠杀的开始。一间又一间犹太商店的窗户被打破,破碎的玻璃在月光的照射下有如水晶般发光。

兵荒马乱之下,Gert的父母Paul和Sophie将儿子送上了一辆秘密列车,这是由「世界犹太人救济组织」偷偷发起的拯救难民儿童运动(Kindertransport)。秘密逃亡列车只允许孩子上车,成千上万的孩子哭着与家人分离,送去未知的国度、寄宿家庭。在这个事件中,大约有一万个孩子被迫与父母分离,只有1千个孩子能再次与家人重聚,然而Gert Berliner并不是幸运的那一个。

Gert还记得自己带着一个小包包,装的东西不多,有样东西被父亲偷偷塞进小包里——他最爱的绒毛猴子,也是他的护身符。Gert在瑞典下车,他回忆当时的情景,踏在月台的那一刻,他突然觉得自己可以呼吸了,「这里的空气和柏林不一样。」

Gert被一户有爱的瑞典家庭收养,然而,亲生父母的命运也渐渐不明朗,最终,Gert再也没有收到父母的来信。后来他才知道,1943年5月17日,Paul和Sophie被盖世太保抓到,送进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那是纳粹最主要的灭绝营,许多恶名昭彰的处决和人体实验都在此进行。最后,夫妻俩和大批犹太人死在集中营里。

22岁的Gert搬到纽约,成为一名出色的摄影师、艺术家,到处漂泊的旅程,永远都是行李箱那只小猴子陪伴着他,从孩童、青年、中年,一直到结婚生子。Gert始终不愿意丢掉小猴子,因为那是他与柏林的童年、父母亲唯一的联系。即使是Gert唯一的儿子Uri Berliner也不知道猴子的存在,Uri表示,「我们很少讨论他经历的事,他父母的死亡,以及他作为一个年轻难民感受到的孤独。」

▼纳粹德国于1939年发给Gert Berliner的犹太身份证

2003年,Gert的好友,也是柏林犹太博物馆的档案管理员Aubrey Pomerance在曼哈顿拜访78岁的Gert,希望Gert能捐个东西给博物馆,让参观民众也能感受到属于纳粹时代的故事、氛围与情绪。Gert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玩具猴子,即使他非常舍不得,但他更想向大家展示时代的悲痛。就这样,小猴子经过64年,终于回到了家乡柏林。

12年后,时间来到2015年,一位叫Erika Pettersson的瑞典访客与男友一起逛展,她在一排纳粹时代的展品中发现了一个木箱,里头装有一只玩具猴子和一个男孩的照片,「应该是巧合」,Erika回忆,「因为我母亲也是姓Berliner」。

▼Gert Berliner

虽然Erika没有多想,但当她将这个小插曲分享给母亲Agneta Berliner时,Agneta始终放不下这件事,她上网查了男孩的名字,并找到Gert的电子邮件地址,冲动发出一封邮件,问道,「我们有没有可能是亲戚?」在与Gert一来一回地联系后,他们最终约在柏林摄影展上会面。

原来,Gert的父亲,有个叫Carl的哥哥,Carl透过别的管道,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送上去了瑞典,但父子也在战乱中失去联系。后来,Gert这两个表兄弟,各自组成家庭,其中一个人生下了Agneta。80年后,Gert终于见到与他有血缘联系的亲人。这只小猴子,冥冥之中保护着Gert,为他引导方向。

Gert的儿子Uri时常代替年迈的父亲飞到瑞典与亲戚见面,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开开心心。而Gert就待在自家公寓里沉思,他总说,「人老了,就有更多时间坐在椅子上思考,思考这一生。」Gert想着当年父亲以怎样的心情将玩具小猴塞进他的小包包,这里面包含了父母对他的祝福、期许、最后一丝希望。现在,它成了一个礼物,Gert说,「它在我年老的时候,给了我一个家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