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於芸豆空莢問題,最終討論的結論是因“定植後到開花前”這段時間長時間的陰天、低溫、寡照等氣候因素導致花芽分化不良所引起的。現階段本該是芸豆大量上市的季節,卻因一個普遍性問題的出現導致了產量的急劇下降,嚴重影響了種植效益。

警惕!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出現,恐怕就要絕收了

3月份到山東莘縣芸豆主產區,走訪了諸多芸豆種植高手。

現階段本該是芸豆大量上市的季節,卻因一個普遍性問題的出現導致了產量的急劇下降,嚴重影響了種植效益。

警惕!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出現,恐怕就要絕收了

這個普遍性的問題就是“空莢”!

按照往年經驗,第一茬果是全年收入的大頭,效益能佔整茬芸豆的50%以上。而如今,看着一串串乾癟的芸豆,面對6-7元/斤難得的高市場價,就算是高手們也只能是“望價興嘆”……

警惕!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出現,恐怕就要絕收了

▍“空莢”問題專題會議

這“空莢”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今年既已如此,明年說什麼也不能再被同一個坑絆倒,分析今年管理細節,可以總結出哪些改進措施?

針對這一普遍問題,公司聯合東華蔬菜專業合作社,組織了一場關於“空莢”問題的專題討論。這次討論,得到了當地芸豆種植者的廣泛關注,20多位高手放下晚上休息時間深度討論了3個多小時。

今天總結此文以作備忘,待來年以作提前的參考,避免問題再次發生。

警惕!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出現,恐怕就要絕收了

▍芸豆“空莢”長什麼樣?

種芸豆的可能會遇到,不種芸豆的一般不知道。

芸豆的“空莢”就像果實的空心果。

好的芸豆,從小開始,就非常的充實、飽滿、長得快,外表果皮亮、豆條直、韌性好,掰開果肉厚、水分大、種粒飽滿,整根長的又長、又直、分量足,這樣的芸豆最終才能產量高,賣好價,高效益。

空莢現象,在最初坐果其實看不出來,跟好的芸豆模樣差不多。待長到10公分左右時,會長得越來越慢,或有的出現彎角現象,果實也由最初的充實、飽滿,慢慢變得柔軟、水分少,摸一摸感受不到莢中的豆粒,再後來會慢慢變乾癟、發黃,最後只剩乾癟的一層皮。

警惕!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出現,恐怕就要絕收了

與好的芸豆相比,空莢芸豆幾乎是沒有產量的,而且也沒有客商收購,如果這樣的豆莢多了,嚴重可以造成階段性的絕收!

這個問題,在以前也發生過,但比例小,最高也不過20-30%的空莢量。而今年在山東莘縣早春茬芸豆上特別嚴重,第一茬果的空莢率高達80%。

警惕!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出現,恐怕就要絕收了

▍挖掘自己的“管理得失”

爲什麼今年問題如此的普遍與嚴重?在哪些管理措施上還有不到位的地方?

這次專題研討會上,參與討論的高手們每人都帶着自己的生產記錄本,進行了逐項分析。

“最關鍵的是天氣原因!我這茬芸豆是12月6號定植的,從記錄上看芸豆‘露白’開始(2月初,春節前後)天氣就不好,前後半月有一半時間陰天、霧霾,導致花芽分化不好。”果蔬達人蔡松昌老師這麼說。

種植高手劉銀增老師說:“我也認爲是天氣因素!前期我的芸豆長勢非常好,從坐果量來看估麼着產量得比去年多一倍!但事與願違,無常的天氣導致溫度升不起來,今年花期最低溫度在9℃左右,往年都在11℃以上。”

警惕!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出現,恐怕就要絕收了

“我的是1月25號開始見花骨朵,2月8號發現今年有分叉多的現象,當時覺得叉子多、花多,產量肯定高,這是一個好現象。但後來我分析,天氣不好,花芽分化受影響,同時叉子過多,又帶來營養不足,綜合因素導致了‘空莢’。所以,我覺得明年得把疏叉作爲一項重要措施。”王躍慶老師接着說。

“我的情況跟王老師差不多,此外我認爲花前的澆水也非常關鍵……”

“我認爲跟根系沒有養好,營養不良有關……”

參會的每個人都認爲,這個討論過程非常有價值,每人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觀點碰撞、集思廣益、提煉總結,最後,由東華蔬菜合作社的辛玉華老師做了總結梳理,也就一些預防措施達成了共識。

警惕!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出現,恐怕就要絕收了

▍總結三個方面11條預防措施

關於芸豆空莢問題,最終討論的結論是因“定植後到開花前”這段時間長時間的陰天、低溫、寡照等氣候因素導致花芽分化不良所引起的。

關於如何預防,專題研討會上共總結出了三個方面11條措施,待來年提前做好相關預防工作,最大限度減少問題的發生。

一、溫度方面

通過討論,達成的第一個共識就是陰天時溫度保持不住,普遍反應夜間的溫度偏低(比往年最低溫度低2-3℃)。針對低溫現象提出管理要求:早上拉棉被時棚內最低溫度不能低於11℃(13-15℃最佳);白天最好控制在25-27℃,以下爲部分增溫措施。

1、加二膜。定植前加1層二膜,可以整體提高2℃,開花前就可以撤掉。

2、棉被更新。有條件加厚或更換。

3、提高白天溫度。棚體保溫性能比較差的,白天溫度可提高一些,可以到28-30℃。

4、增溫設施。有條件可以增加補光燈等增溫設施(不建議用增溫塊)。

5、優質棚膜。棚膜要求透光度高,增溫快,建議選購大廠家棚膜。

6、棚體結構。如有改造或新建棚時,一定要科學建棚,根據當地經緯度等指標測算好棚體跨度、斜度等,這一項措施可以減少很多的後期投入。

警惕!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出現,恐怕就要絕收了

二、光照方面

除了低溫外,持續的不良天氣、光照不足也是導致空莢出現的關鍵因素,以下爲增加光照的參考措施。

1、合理株行距。根據土壤地力情況,適度調整株行距,如比較肥沃的土壤(往年長勢比較強)要適當稀植。

2、栽培株數。如往年長勢強,可以嘗試採用“1-2-1定植法”,即將以前的“每穴定植2株”改“1穴1株、1穴2株間隔定植”。經過王躍慶老師今年的實驗,這種方式可以在保障產量的情況下有效降低密度。

3、控制葉面積。採取措施控制葉面面積,防止徒長。一是合理溫度;二是採取生物控制,如葉面噴施太陽神每桶水兌30-70毫升(根據長勢調整)。

4、合理疏叉、疏葉。根據長勢個人判斷,開花前疏掉過多的花叉,坐果後疏掉過密的葉片(可以採取3葉疏1葉的方法)。

三、控水方面

管理芸豆有“乾花溼莢”的說法,意思是在花前儘量少澆水,這項措施的前提是根系要比較發達,能夠充分吸收土壤深層的水。

花前不澆水。高手們給出的建議是“花前不澆水”,直播的苗子可以每30斤水兌963養根素100毫升灌根3次,育苗可以灌根2次(更多細節可參考:

超實用!花期抓住這7個關鍵,芸豆高產很簡單

)。

經過這一番討論,參與的高手們直言“來年能做好這些預防,相信完全可以解決空莢問題!”

警惕!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出現,恐怕就要絕收了

▍針對“問題”討論的三點體會

不論哪個區域、何種作物,相信都會存在像芸豆空莢類似的各種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常說“出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現問題後還找不到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辦法”。

那麼如何才能正確的找出問題、解決問題,讓以後少出問題、甚至不出問題呢?

第一,智慧共享,先要有平臺做基礎。

參與整場會議,能夠深刻感受到很多高手們都有自己的見解或經驗,不過這些經驗都是碎片化的,如果能夠進行整合梳理,再加上基礎理論的指導,就是非常有價值的問題解決方案。

而目前果蔬種植者散戶的普遍現狀是,針對這樣那樣的問題,根本就沒有討論的場合與機會,都是自己琢磨或聽別人說,這樣導致的結果就只能是“碰運氣”了!如果碰對了還好,可如果碰不對,那效益也就別提了。

通過東華蔬菜合作社今年組織的芸豆高產方案系列研討沙龍,從最開始的幾個人,到如今每場參與的人員越來越多,這充分體現出分享的平臺的重要性。

因此,要想快速提高區域的種植水平,僅個別高手有技術不行,還要有分享的平臺,這樣才能把大家的智慧充分共享,快速提升區域種植水平。

警惕!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出現,恐怕就要絕收了

警惕!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出現,恐怕就要絕收了

第二,日常記錄,是分析問題的基石。

討論過程中,我們發現到場的高手們人人都攜帶一個“記錄本”,這個記錄本纔是能夠找出問題的基石所在。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用戶種植根本沒有記錄的習慣,完全是憑感覺、靠記憶,可是事實說明多數人很難記起自己的菜是具體什麼時間定植的,定植後幾天出的苗,出苗三天的天氣條件如何……如果沒有這些數據做分析,都是模棱兩可的回答,如何找出問題發生的真正原因?如果連原因都找不出來又何談解決措施?

所以,要想種菜一年比一年好,不再同一個坑裏栽跟頭,每天拿出半小時老老實實做好生產記錄真的很重要,它的價值遠比多幹半小時農活的價值高。

這正是我們幾年來,一直在推動果蔬種植者堅持做記錄的原因所在。

第三,持續改進,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最終如何做到不出問題呢?

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原因—解決問題”的思路,一方面每年將上一年出現的問題,沉澱出解決措施;另一方面從果蔬消費者的需求出發,參考沉澱的解決措施,與用戶共同研討制定高效種植解決方案,形成一套標準化的操作流程。

如此循環往復、持續改進,你會發現最初頭疼的問題早已不是問題。

警惕!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出現,恐怕就要絕收了

以上,就是我們現在所做的事,以我們的專業背景爲基礎,通過看似簡單卻是別人不願乾的事,真心誠意幫助更多果蔬種植者創造更大的價值。

我們也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們團隊,如有意向也歡迎留言諮詢。

感謝閱讀,下期再會。

警惕!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出現,恐怕就要絕收了

警惕!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出現,恐怕就要絕收了

——————————————————

如感覺本文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關注

您的認可是作者持續死磕的動力。

語法校對:任婷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