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機構尼爾森今日發佈《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報告顯示,有86.6%的受訪年輕人正在使用信貸產品,但是近半數受訪年輕人只使用消費類信貸作爲短期資金週轉並且在當月還清,沒有相關債務的累積。

數據顯示,有近6成工作90後擁有實質性負債,比例高於其他年輕人羣。去除“支付工具”的因素之後,工作90後仍有57%的比例存在實質性負債,這一比例遠高於在校學生的21%和工作95後的39%。

報告還稱,相比沒有任何信貸的年輕人,使用互聯網分期產品和信用卡的年輕人在就業和收入方面都更有信心。

報告指出,年輕人的信貸消費用途中,房貸依然是主要用途。12%的受訪者表示有房貸,並且一線城市有22%的年輕人需要支付房貸,這一比例是三四五線的2倍。

此外,互聯網分期消費產品的滲透率達到60.9%,而信用卡只有45.5%。

六成90後有實質性負債 你貢獻了多少

面對這組數據你有什麼想說的呢,小編身邊的90後都說現在壓力太大了,主要是這幾點。

1.房價和物價都太高了,所以年輕人有苦說不出,不負債日子怎麼過。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些剛畢業的年輕人,出社會後第一份工作,工資普遍在3000-5000塊錢之間,連養活自己都困難,更不用說談個朋友、孝敬父母甚至是結婚彩禮等等。而有些人甚至是爲了結婚或者說買房,不惜找親戚朋友借了鉅款,這種負債,算是最常見的一種情況。

六成90後有實質性負債 你貢獻了多少

2.提前消費造成的負債。

生活當中還有一些年輕人,因爲不具備一定的存錢和省錢意識,導致發工資之後便進行買買買或者說胡亂消費,如此一來,工資又哪裏能夠攢得下來呢?工資都攢不下來,又如何會有存款呢?

不光如此,有些年輕人甚至是因爲自己的消費慾望太過於強烈,最終在工資負擔不起的前提下,將目光瞄向了一些借貸平臺,導致自己債務纏身,每個月的工資都拿來還債了,生活又怎麼可能會有幸福可言呢?

六成90後有實質性負債 你貢獻了多少

3.90後從出生到高中、大學乃至工作,適逢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一個時期。在幼年時,由於物質生活與工作之後的物質生活跨度較大,使得90後整個年代羣體的消費觀念更加的趨向於掠奪式的消費,容易產生攀比、衝動等錯誤消費行爲。

同時,90後再剛具有消費能力的時候,經歷了iPhone3gs到iPhoneX,經歷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繁華,經歷了從團購百團大戰到外賣市場的兩足鼎立,經歷了從2g到5g,經歷了從共享經濟的浪海沉浮,等等等等,這些消費的主力軍都是90後。被薅過羊毛的90後,在被薅習慣後,已然難以回頭。

六成90後有實質性負債 你貢獻了多少

4.借債“太容易了”

在這個信息高度膨脹的網絡時代,甚至連農村老大媽,都能夠知道網貸,都知道信用卡。從網貸、從信用卡中借錢,我們甚至不需要開口,也不需要看人臉色,借款分分鐘就到賬,又分分鐘鐘的消失在各大網店商家的口袋中。

看到這裏,很多讀者可能會說,負債高主要還是他個人消費觀有問題,自制力差。在這裏筆者不反對你這個意見,但是,我們同時要對等的思考一下,當一個問題變成一個羣體性問題,再進一步演化成一個社會問題,那麼我們就要考慮,這樣的一個現象是不是相應的社會大環境所造成和影響,這個問題亟待國家的相關部門給與調查和適時政策的調整,不要讓90後陷在負債的“泥潭”中難以自拔。

六成90後有實質性負債 你貢獻了多少

負債已經成爲很多年輕人一個看似簡單、實質蘊含風險的問題。特別是90後,他們對負債的概念,遠不是他們父輩們想的,想方設法去償還,而是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結果越還越多,越還風險越大。比如,珠海一90後,就因爲14張銀行卡透支了80多萬元而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合理的負債會變成資產

隨着經濟迅速發展,工資收入雖然有所增多,但與物價、房價的增長速度相比卻近乎爲“負增長”。所以,在現實生活中,要結合自身情況,對自己的資產負債進行合理規劃,將自己的收入或者預支“收入”用來投資理財。因爲這樣,很多人的“負債”並非真的負債,即使存在負債也是正常的,到時候負債也會變成自己的一部分資產。

六成90後有實質性負債 你貢獻了多少

因爲,窮人的思維軌跡是:努力工作—掙取工資—消費—儲蓄。窮人拼命掙錢,但總是將掙到的錢放在銀行裏面,讓錢靜靜地躺在那裏,然後,在通貨膨脹影響下貶值。

富人的思維軌跡是:努力工作—掙取收入—更多的是努力想辦法向銀行借錢—用負債的方式來生錢—輕鬆致富。富人總是想着借雞生蛋,用銀行的錢、別人的錢來爲自己服務,最終讓自己走上富裕之路。

最後,負債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毫無節制的負債,不懂得合理規劃的負債,負債運用得好也可以變成自己的資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