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來到世上,是一件概率極低的事情,到底有多低?

此時此刻,我們會覺得自己存在於這個世界之上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一個人荒廢生命的時候,他一定沒有想過,一個人出現在世界上的概率到底有多低。而這一切可以從宇宙誕生之初說起。我們無法確定宇宙是如何誕生的,但是宇宙大爆炸理論可以解釋現在所知的一切天文現象,所以我們就姑且認爲宇宙產生於那次大爆炸。

我們不知道爆炸的發生是必然,還是偶然,但是我們知道物質的出現是一件低概率的事件。在宇宙誕生之初,宇宙間並沒有我們現在所見的各種物質,就連構成物質的基本單位原子也不曾出現。經過了數十億年的歲月之後,氫原子才機緣巧合出現在了宇宙之中。氫原子是最容易形成的原子,其只包含一個質子。之後出現的就是由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構成的氦元素。

一個人來到世上,是一件概率極低的事情,到底有多低?


時至今日,氫元素和氦元素共佔據了宇宙間物質總量的99%,就是因爲這兩種元素最容易形成。

而在這兩種元素之外的元素無法自發形成,必須要依靠恆星的聚變,但即使是大質量恆星的聚變也只能演化到鐵元素而已,如果想要形成更重的元素就要藉助於更爲劇烈的天體活動,如超新星爆發,而這些天體活動在宇宙中出現的概率並不是很高。

所以宇宙間能夠擁有創造生命所需的所有元素本身就是一件概率極低的事情。讓我們大幅度跨越時間,直接來到太陽系和地球形成之後,地球是一顆獨特的星球,其獨特在於它是一顆凝聚了衆多巧合的星球。在宇宙中,在一個星系之中,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夠孕育生命,比如在天體密度較大的區域,很難有一個長期穩定的環境供生命發展。

一個人來到世上,是一件概率極低的事情,到底有多低?


而太陽正好處於銀河系的宜居區域之中,而地球又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之內。

如果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再近一些或者再遠一些,那麼地球的生態環境都會發生極大的變化,可能也就無法最終成爲一顆宜居星球。如果地球本身的質量再大一些或者再小一些,可能同樣會失去孕育生命的條件。

然而地球的大小和距離都恰到好處,這又是一個無法描述的低概率事件。然而僅僅是在宜居帶之內並擁有磁場、大氣和適宜的大小還不能滿足孕育生命的全部條件。要知道生命的孕育和發展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環境,而在宇宙之中,危險無處不在。

一個人來到世上,是一件概率極低的事情,到底有多低?


小行星的撞擊對於宇宙天體來說只是家常便飯。

而太陽系中恰好有一個大質量的木星,它爲地球抵擋了大部分小行星的襲擊,大多數的小行星在路過木星附近時都會被其引力所束縛,從而墜落木星之上。而一些漏網之魚在來到地球附近後又會受到月球的二次阻擊,所以地球很少會遭受嚴重的天體撞擊。

但如果地球從來都不會遭受嚴重的天體撞擊,那麼人類也沒有出現的希望。因爲在恐龍的強大統治下,哺乳動物根本沒有進化發展的空間。所以一個極低概率的事件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天體撞擊使恐龍滅絕得乾乾淨淨。在此之後,哺乳動物逐漸統治了地球,通過漫長的進化和發展,終於誕生了智慧生命,也就是我們人類。

一個人來到世上,是一件概率極低的事情,到底有多低?


整個人類的出現是一個極低概率的事件,而具體到某一個人的誕生,那就是一件概率更低的事件。

就個體而言,一個人出現的概率只有幾億分之一,而這個概率還是建立在父母相遇的基礎上,而兩個人的相遇在世界範圍內的概率比個體出現的概率還要低,至少在40億分之一以上。這還只是追溯到父母這一輩,而如果再向祖輩追溯,概率會越來越低,而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任何一個微小的變化都會導致結果的大幅度改變,所以就一個人而言,能夠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是極爲偶然的。

​但是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任何偶然的事件背後都一定有着某種必然。從這個角度來說,每個人的出現又都有其必然性。而不斷追尋這種必然性就是智慧生命存在的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