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於我們廣泛聽到的“人生無極限”的說法,苑子文認爲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解釋,我們可能都處於一個非常漆黑的房間裏,需要用自己清澈的眼眸,大致看一下自己要去的方向,靠雙手和行動力摸索生活的邊界,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還可以再往前一步,這纔是我們說的無限潛力。苑子文聽到這個問題時,認真地考慮了一會兒,緩緩答道:“我覺得瓶頸還蠻正常的,無論是作家還是舞蹈家、演員,或者是任何需要創造力的工作,都會遇到瓶頸。

遇見苑子文的那天,青島書城格外熱鬧。

我努力擠進人羣中,看見了站在臺上的這位新銳作家,他的身後是《你要好好的》青島見面會海報。

那天之後,一位朋友的幫助促成了這次令人期待的採訪。

利用“職能之便”,我準備了一攬子寫作過程中備受困擾的問題,想聽聽他的答案。而寫作者和文字間的關係,也在這些問題中被一一解開。

在成長到有足夠能力背起行囊出發前,人們都是從書中窺探世界的。

筆者小時候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海底兩萬裏》,它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將一個瑰麗斑斕的海底世界展現在我眼前,那種被震撼的心情,我至今記憶猶新。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有一本印象深刻的書,苑子文回憶,貫穿他整個成長過程的書是《小王子》。

“它陪伴着我,從一個有初心的小孩,成長爲一個成熟、深諳社會法則的大人,它讓我時刻提醒自己對熱愛的事物保持一顆真心,同時不要弄丟了作爲一個孩子的那份純真。”苑子文說。

和大部分小朋友一樣,苑子文的寫作之路也是從“作文課”開始的,相比“很有文學天賦”這種有些“捧殺”的說辭,苑子文用“摸爬滾打”形容自己的寫作過程。

初中時參加文學社,週末跟老師去學校組織的文學課堂,寫作、投稿、參加徵文比賽,到了大學,他才慢慢接觸到寫書和出版這條路。

“我覺得大部分人沒有所謂的文學天賦,只有少數人在這方面天賦異稟。文學對我來說,一方面是閱讀,讓我接觸到很多不同風格的作品,另一方面是記錄,用文字記錄生活。”

時間退回去十年,作者和讀者之間的距離很遙遠,就算是讀過一位作者全部的書,也不一定真的有機會見到作者本人。

可如今在“偶像作家”的稱謂下,作者可以在見面會上與讀者聊天,甚至握手、簽名。這種“現象”,有些人喜歡,有些人認爲是讀者看重顏值,從而忽略了文字質量。

苑子文並不排斥“偶像作家”的說法,也很珍惜每次和讀者、粉絲“兔子姑娘”們交流的機會,“外界的聲音很多,可你要找到自己,而不是‘聽說’自己,‘聽說’是外界對自己的評價,但找到自己纔是最舒服的生活方式。

我覺得偶像作家這個稱呼也挺好,至少說明除了寫作,也對外在有一些肯定吧,是值得開心的。”

在與苑子文聊天的過程中,你可以感受到他很有生活,就像他的文字一樣,讓讀者有種“在身邊”的感覺。這也是爲什麼他的文字有一種平淡的力量,能夠讓讀者共情。

苑子文在生活中能夠敏銳地觀察到身邊某個朋友的小情緒,及時抓住自己對生活中每個小事物的感受,把內心的真情實感傳達出來。

他的文字彷彿擺在角落的一盞香,無聲無息地釋放着柔和的輕煙,香氣悠遠,輕撫人心。

不過在後續寫作中,苑子文有計劃創造更多更豐滿的故事,構建完全虛構的世界觀,不同的人設,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人物發展脈絡。

講述的過程中,小說框架漸漸在眼前清晰,他想了想說,“在以後的寫作路上,想象力是我想着重要培養的。同時洞察力也不能丟掉,小說是由各個章節、情節和細節構成的,每個部分都需要細膩的觀察才能寫真寫活。”(歡迎關注我們的抖音賬號:悉尼那些事兒 或搜“mandage”)

快問快答:

Q:什麼契機或者靈感,讓你想要寫《你要好好的》呢?

A:當時在拍戲,不同時刻會有不同感受,就會把想法記錄下來,靈感都來源於生活中的小時刻吧。比如朋友和我說:優秀的人普遍單身。我就想了想這個問題,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每個人都不要懼怕年齡,懼怕戀愛的早晚。不要輕易地開始一段戀情,要對自己負責任。跌倒之後流眼淚也沒有關係,因爲我們會擦乾眼淚,繼續走在風中。當有這樣的一些靈感碰撞時,我就會把它寫下來。

Q:書裏有六個故事,讓你感觸最深的一個故事主人公是誰?

A:是第一篇,也是發在微博上反響最好的一篇。姚一丹有一個年輕人身上普遍有的心態——當我們遇見美好的事物,比如心中有了一個夢想,有了一個喜歡的男孩或者女孩,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靠近自己喜歡的事或人,而是“它這麼好,我配不上它”,會下意識地退一步。

姚一丹一直都覺得哥哥那麼優秀,掩蓋了自己的光芒。直到父親去世,她才明白,我們從來都想成爲別人的驕傲,但不要忽視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因爲我們也可以成爲自己的驕傲。

Q:我們都想成爲更好的自己,但是如何讓自己更堅決地堅持下去,在遇到讓自己動搖的問題時如何解決呢?

A: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思考清楚就去做了,可能還沒有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這種情況下就會彷徨糾結。我覺得大家需要溯源,回到對這個問題最初的思考,比如你到底要不要考研,要調動哪些能力和資源去匹配上自己的這份野心。思考先於行動,是化解一切焦慮的根源。

寫作是一個輸出的過程。對於一個長期坐在電腦前“碼字”的人來說,常常會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會不會遇到瓶頸,很難突破自己,並因此質疑自己不擅長寫東西?”

苑子文聽到這個問題時,認真地考慮了一會兒,緩緩答道:“我覺得瓶頸還蠻正常的,無論是作家還是舞蹈家、演員,或者是任何需要創造力的工作,都會遇到瓶頸。因爲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地摸到‘天花板’的過程。”

不同於我們廣泛聽到的“人生無極限”的說法,苑子文認爲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解釋,我們可能都處於一個非常漆黑的房間裏,需要用自己清澈的眼眸,大致看一下自己要去的方向,靠雙手和行動力摸索生活的邊界,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還可以再往前一步,這纔是我們說的無限潛力。

但是一個人肯定是有“天花板”的,“朝着一個方向一直走,就會走到一個邊界”。

這種另闢蹊徑的說法,讓人覺得新奇,於是筆者忍不住好奇地問他,如何應對自己的“天花板”。

他很輕鬆地笑了笑,說道:“就是不寫了,會拖稿。放下要做的事情,讓自己投入生活中。有瓶頸期,就說明你的內容不足以支撐內心的表達慾望。那就把自己當做一塊海綿,跳進五彩繽紛的水裏,讓自己去吸收一些新東西吧。”

在生活中尋找靈感的他,也在生活中理清了的生活節奏。以前偏愛深夜創作,但是現在用苑子文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熬不動了,要注重養生了”,他開啓了早睡早起的生活模式,用晨起時間創作,意外發現效率很高。

創作一上午,中午用一頓美食犒勞自己。午後的時光通常是隨性悠閒的,看看書,看看電影,晚上則約朋友一起喫飯聊天。

走出無憂無慮的校園,在略顯忙碌繁重的工作中,苑子文還是會預留閱讀時間,“越長大,越難專注於一件事情。想想我們以前上課時,一坐就是40分鐘,一天上八門課,還有早自習、晚自習,現在卻連剪頭髮的時間都覺得難熬,要刷微博、看劇度過。”苑子文說。

當豐富多彩的娛樂方式充盈着現代生活,閱讀就成了對成年人的考驗。這確實值得人們反思。

最近苑子文愛看外國文學,覺得表達方式和中國不同,“就是‘哦!傑克!’的那種感覺,”苑子文笑着模仿道。不過跟隨不同國家作者的筆觸,傾聽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發生的故事,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他想推薦一本意大利青年作家的作品《追恐龍的男孩》,“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我推薦這本書是因爲,很多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虛榮心作祟,這很正常,可我們要掌握一個度,因爲虛榮心造成的傷疤會留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別人身上。它也讓我懂得,在生活中應該儘量多反省自己,而減少對他人的誤讀。”

苑子文還推薦了《向着你的方向生長》,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這是我自己參與創作的,講述了八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同學的成長故事,我想可能會給大家一些啓發。對於這個書名,我自己的理解是,每個人都有參考別人生活方式的過程,但最終還是要向着自己的方向成長前行。”

既然是文筆很好的青年作家,那我們要考一考你啦!請用一句話描述你對下列事物的感受。

第一題:榴蓮

苑子文:生活中,榴蓮這種水果沒有給我太多特別的記憶,但是我有一個粉絲叫“榴蓮”,她是萬千粉絲中非常平凡的一個,但是因爲她非常堅定地支持我,經常給我一些懇切的回應,因此成爲我人生中非常不平凡的一個符號。我覺得每個人生活中都會有這樣的“榴蓮”,她是你的支持者、追隨者,給你不一樣的感受。

第二題:橙花

苑子文:橙花是一種很別緻的味道。它總會讓我回憶起自己高中時候,橘子樹的味道,每次在考試的時候聞到都覺得是一個非常美好的考試的過程。我知道很多人都不喜歡考試,但是有了橙花的味道,我會愛上考試。

第三題:悉尼

苑子文:我很喜歡悉尼,但是沒有喫到西瓜蛋糕很遺憾。澳洲給我的感覺很純粹,我在澳洲時還寫過一篇很無厘頭的小散文,因爲在那裏可以看見自然界的真實呈現,會讓我對自己的生活有一些思考。很期待再次有機會去澳洲。

第四題:融化的冰淇淋

苑子文:我很喜歡喫冰淇淋,我覺得融化的冰淇淋是因爲沒有被好好珍惜。看到很多人喫冰淇淋時會拍照,喫得很慢,我卻認爲人生應該痛快淋漓地去享受當下味蕾的刺激,所以我都是在融化之前就體驗到了它的美妙。對我來說,融化的冰淇淋是一種淡淡的遺憾。有愛就趁現在。

第五題:花瓶裏的水

苑子文:這還蠻巧的,因爲我剛剛插過花。水是花的守護神,用自己的清澈給花補給,最後水會變得渾濁。這讓我不得不想起一句話,你在玫瑰花上花費的時間,使得它變得如此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