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補貼持續退坡,A股汽車類上市公司的日子顯然並不好過。

  12月6日, 江特電機(002176.SZ)發佈公告稱,公司擬向揚州市江都區仙女基礎設施建設有限公司轉讓全資子公司江蘇九龍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簡稱“九龍汽車”)100%股權,交易價格爲5.13億元,預計發生處置損失5.31億元,並將會造成公司本年度業績較大虧損。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早在2015年,江特電機曾分三步走,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溢價5倍,累計斥資29.17億元收購了九龍汽車的100%股權,期望該公司的新能源車業務能成爲新的業績增長點。但至今只過去了4年,就以5.31億元的價格拋售。

  對此,江特電機稱,九龍汽車去年以來持續虧損,預計未來業績難有好轉,基於公司的戰略規劃及對新能源汽車行情的判斷,公司決定出售資產,未來公司擬發展自身優勢產業,聚焦電機和鋰鹽及其上游產業。

  數據顯示,九龍汽車2018年營收9.57億元,歸母淨利潤-1.09億元;今年1-7月,營收2.74億元,淨利潤虧損1億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因九龍汽車業績虧損,江特電機對收購股權產生的商譽計提減值損失10.98億元減值準備。該商譽減值直接導致江特電機2018年歸母淨利潤鉅虧16.6億元。

  針對公司5.13億元出售九龍汽車100%股權一事,深交所12月9日晚間向江特電機下發了關注函,要求說明大幅折價出售九龍汽車的原因等多個問題。

  2折“甩賣”子公司引深交所關注

  12月6日,江特電機披露《關於出售九龍汽車股權的公告》,公司擬將全資子公司九龍汽車100%股權轉讓給揚州市江都區仙女基礎設施建設有限公司,交易價格爲5.13億元,預計產生處置損失5.31億元,並將會造成公司本年度業績較大虧損。

  根據評估報告,以2019年7月31日爲評估基準日,九龍汽車淨資產賬面值爲13.66億元,評估值爲16.19億元,增值率爲18.48%,評估完成後,公司已收回九龍汽車募投項目資金4.68億元,扣減收回的募投項目資金後九龍汽車的評估價值爲11.5億元。

  那麼,爲什麼評估值爲11.5億元的九龍汽車只賣5.13億元呢?江特電機解釋稱,揚州基建此次收購是“出於紓困的目的”,並假定九龍汽車在不能持續經營的狀態下變現相關資產價值,進而確定了本次成交價格。九龍汽車在股權交割日起4年內出現出售生產資質產生的淨收益或再次轉讓股權產生的淨收益,公司與交易對方各佔50%。

  其實,江特電機寧可“壯士斷腕”,也要擺脫九龍汽車是和業績有關。江特電機曾表示,本次交易是基於未來產業發展戰略規劃以及新能源汽車行業情況而做出的,九龍汽車近一年及一期出現經營性虧損,且預計未來幾年業績較難好轉,對公司現金流和業績造成較大壓力。

  資料顯示,九龍汽車是國內一家集商用和乘用車開發銷售於一體的汽車公司,隨着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的轉型上,與江特電機一拍即合。2015年和2016年,江特電機經過三次股權收購,以超過29億元總對價收購了九龍汽車100%股權。

  九龍汽車的並表,讓江特電機業績短期內飆升。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29.8億元,同比增長234.29%,歸母淨利潤1.97億元,同比增長400.91%。次年業績登頂,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3.7億元和2.81億元。

  按業績承諾,2015年-2017年,九龍汽車扣非淨利潤不低於2億元、2.5億元和3億元,合計不少於7.5億元。2015年,九龍汽車勢頭兇猛,當年完成淨利潤3.55億元,完成率高達177.33%。隨後兩年,完成率分別只有73.63%和76.31%,三年淨利潤合計7.68億元,踩線完成業績承諾。

  此後,九龍汽車業績就“變臉”。2018年全年淨利潤虧損1.2億元,同比下降157.98%。進入2019年,九龍汽車的虧損仍在持續擴大。截至2019年7月31日,九龍汽車淨利潤已虧損1億元。如今,面對九龍汽車的業績困境,江特電機“割肉”出清股權。

  對於2折“甩賣”子公司也引起了交易所的關注,12月9日,深交所對江特電機下發關注函,要求江特電機說明大幅折價出售九龍汽車的具體原因,交易定價的公允性,是否與交易對方存在其他利益安排,以及詳細說明九龍汽車在業績承諾期內業績精準達標而其後的近一年及一期出現經營性虧損並預計未來持續存在經營困難情況的具體原因和合理性。

  補貼退坡背後,新能源產銷持續下探

  九龍汽車也曾擁有過“高光”時刻。2015年前後,新能源汽車補貼達到了高潮,也是在那一年,新能源汽車行業裏湧現了一大批新進入者,彼時九龍汽車也乘上了這波政策的東風。

  數據顯示,2016年,九龍汽車已經收到12.20億元國家補助,並仍有8.69億元國補應收賬款(2015、2016兩年合計應得國家補助21.62億元)。

  而江特電機集團2016年年報顯示,其公司營業收入29.84億元,同比劇增234.5%。歸屬淨利潤爲1.97億元,同比增長405.12%。這也就意味着,僅在2016年,新能源補貼就爲九龍汽車的東家-江特電機貢獻了接近1/3的營業收入,以及數十億元的現金。

  但是,在新能源汽車補貼收窄後,問題就開始顯現,在2017年年報中,江特電機稱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較上年同期下降821.45%,這也主要是尚未收到新能源汽車補貼款所致。

  經記者梳理統計,江特電機2018年合計收到新能源汽車補貼資金共1.67億元,截止到2019年7月份合計收到5.66億元,截止2018年底,未收到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爲14.13億元。

  事實上,如今整個汽車行業上演大洗牌、大變局,新能源汽車更是難以倖免。今年的6月26日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分水嶺,不僅國家補貼標準降低50%以上,地方政府補貼在經過3個月過渡期後,也退出了歷史舞臺。

  目前,新能源汽車在一路高歌猛進之後,漸漸“熄火”。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11月汽車產銷數據,新能源車市場不振,11月,在新能源汽車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6萬輛和8.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9.6%和41.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完成1.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3%和54.4%。

  數據顯示,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9.3萬輛和104.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6%和1.3%。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新能源汽車全年或呈現負增長。

  如何跨過補貼退坡這道坎,成爲擺在中國新能源車企面前共同的難題。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祕書長張雨表示,補貼退坡發出的訊號是,國家堅持扶優扶強、加速淘汰落後產能。對於新能源車企而言,要直面2020年底補貼全面退出的現實,通過創新技術和產品提升核心競爭力,形成規模優勢是當務之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