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鮑叔牙是管仲的好朋友,知道管仲的絕世才能,就對桓公說,大王您如果只想做齊國守成的國君,有我和高傒就足夠了。桓公這下不說話了,流着淚說,還是聖人有遠見呀,我死了,到地下還有什麼臉去見我的仲父管仲啊。

小說:齊桓公的屍體在牀上停了六十七天,腐爛的體液一直流出宮外

齊桓公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首。其功業被史家譽之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桓公的名字叫小白。哥哥叫糾。他們的爸爸齊襄公荒淫胡鬧,眼看將有一場大亂,哥倆一看不好,就分別逃到了外國。糾在管仲、召忽陪同下跑到了魯國,因爲那是他姥姥家;小白則在鮑叔牙保護下跑到了莒,這是他姥姥家。

小白與齊國大夫高傒關係很好。公孫無知殺死襄公後,因爲不得人心,很快被雍林人殺死,大夫高傒就祕密派人把小白請回來作國君。

公子糾也聽說了,一方面請求魯國派兵護送其回國奪權,另一方面派管仲領兵在半道截殺小白。

小白在回國路上,突然被管仲截住。管仲一箭射來,正中小白胸口,好在有腰帶鉤擋了一下,小白沒受傷。但機敏的小白大叫一聲,假裝斃於車中。管仲一看得手,也沒過來驗明正身,就匆匆回魯國覆命去了。

要不說細節決定成敗哪,如果管仲當時再細心點再上來補一刀,世上就再沒有齊桓公了,齊國的歷史就要改寫了。管仲自己的人生也就不會有以後的輝煌了。

聽說唯一的王位競爭者小白已經被管仲射死了,公子糾就放慢了腳步,走了六天才走到齊國。可是小白早已連夜趕回齊國國都,先下手爲強,搶先做了國君。第一件事就是派兵遣將在邊境堵截公子糾。

齊魯兩軍一場混戰,魯軍遠道而來,一下子被齊軍打敗,想回國都回不去了。齊桓公給魯將寫信說,糾是我的自家兄弟,我不忍心親手殺他,有勞你們替我誅之。管仲、召忽這倆小子爲虎作倀,不能讓他們跑了,我一定要食兒之肉喝兒之血。不然,我將發兵伐魯。“

魯將無奈,就把公子糾給殺了。召忽嚇得引刀自盡,管仲卻說,不要殺我,我願意去齊國面見桓公,說不定還能促成齊魯兩國和好呢。

鮑叔牙是管仲的好朋友,知道管仲的絕世才能,就對桓公說,大王您如果只想做齊國守成的國君,有我和高傒就足夠了;但如果您想當天下的霸主,就必須重用管仲這樣的人。管仲之才,勝我十倍。他到哪個國哪個國就會強盛。

桓公偉大就偉大在這裏,因爲高度信任鮑叔牙,就很自然地信任鮑叔推薦的人才。馬上派鮑叔去迎接管仲,給他當場脫下手銬腳鐐,換上華麗朝服。桓公厚禮拜管仲爲大夫,稱之爲“仲父”,並把國家大政全部交給他。

管仲治國,政治上實行尊王攘夷,軍事上實行全民皆兵的軍國主義,經濟上大力發展商貿業,因爲靠近大海,盡收魚鹽之利,綜合國力迅速增強。同時,還高度重視民生與引賢用能,國人大悅。

齊桓公二年,第一次對外用兵,首先是把西邊的譚國給滅了。因爲桓公流亡時經過譚國,譚公對他無禮,所以一得勢就先報此仇。

《詩經》裏面有一首詩叫《大東》,作者就是譚國的大夫。譚國故城,就是現在的濟南東、章丘區境內龍山街道一帶的舊平陵城。

桓公五年,齊國伐魯,魯國戰敗,只好獻地求和。在簽約儀式上,魯人曹沫,就是當年著名的”一鼓作氣“大敗齊師的曹劌,他懷揣利刃劫持了桓公,讓桓公承諾把魯國獻出的土地還給魯國。桓公無奈,只好勉強答應,但下了簽約臺壇想反悔,不但不給地,還要把魯國君臣都給殺了。管仲說,我們不要失信於天下。得到一塊土地,殺死曹沫,只能圖一時之快;失信於人,則會失去天下諸侯的擁戴。

桓公七年,齊國與諸侯會盟於甄。

三十五年,會諸侯於葵丘。這個時候,周王室衰微,唯齊、楚、秦、晉最強。這四強裏頭,晉獻公剛死,國內混亂;秦國遠在西陲,無暇東顧;楚國經營荊蠻,無心參與。所以中原齊國獨大,諸侯莫敢不來朝會。

桓公不免得意洋洋,說,我大齊威震天下,我是不是得像古代帝王一樣,去封泰山、禪梁父呀?管仲勸諫,桓公不聽。因爲當領袖偉大到一定程度,就不把天下人放在眼裏了,包括輔佐他成就霸業的賢相。桓公認爲,自己天縱神明,沒有你們,我照樣偉大。其實,這也不奇怪,這是古今專制獨裁者的通病。瘋狂的列車除非自行熄火或者撞山粉身碎骨,舍此別無他法。

眼前我們北邊就有個現實的例子在那裏擺着,要麼禍起於蕭牆之內,要麼滅亡於西方強敵,舍此也是別無他法。

二十九年,桓公和夫人蔡姬坐船遊玩。蔡夫人年輕活潑,玩心不退,就在船內搖晃着玩兒,桓公越害怕,夫人搖晃得更歡。桓公大叫,別晃了。夫人哈哈大笑,就是不聽,玩上癮了還。

下了船,桓公急了,下令把蔡夫人趕回了孃家蔡國。蔡國國君也很生氣,心說,至於嗎,不就是開個玩笑嗎?你把我女兒趕回來,也太不給我面子了,一氣之下,就把女兒改嫁給了別人。桓公更生氣了,我的女人,我不要了也是屬於我的,也不能再給別人。於是出兵伐蔡。您說,這不是不講理嗎?這就是獨裁霸主的作風。什麼都不重要,唯有面子最重要。

到了晚年,桓公更加驕溢,別人的話基本上都聽不進去了,包括賢相管仲。他最喜歡、最欣賞、最信任的三個近臣是易牙、開方、豎刁。

四十一年,管仲病危。桓公問,你死之後,誰可以作國相呀?

管仲說,知臣莫如君。用人是大王的權力,我怎麼能越權呢?

桓公說,那你就沒有話留給我嗎?

管仲說,希望您遠離易牙、開方、豎刁三個小人。

桓公說,易牙挺不錯的呀。我長病沒有胃口,他把自己兒子的肉蒸了給我喫,不是大大的忠臣嗎?

管仲說,爲了迎合國君,竟然忍心殺死自己的兒子,這還是人嗎?怎麼有資格做國相?

桓公說,那開方怎麼樣?他本是衛國的公子,因爲崇拜我,背棄了他們的太子來齊國侍奉我,這不是大大的忠臣嗎?

管仲說,爲了迎合國君,竟然忍心背叛自己的祖國和親人,這還是人嗎?怎麼有資格做國相?

桓公說,豎刁呢?他爲了進宮全心全意照顧我,不惜揮刀自宮,這不是大大的忠臣嗎?

管仲說,爲了迎合國君,竟然忍心殘害自己的身體,這還是人嗎?怎麼有資格做國相?

桓公聽了,沒有說話。

管仲臨死最後還是奮力一搏,動用自己的權力,把易牙三個人遠遠地放逐了。

管仲死了,桓公耳朵邊上再沒有了逆耳之言,倒是落得耳根清靜。但身邊沒有了易牙三個近臣,則每天都喫不香、睡不好,後來到底還是把他們召回了宮。

桓公共有十幾個兒子,其中五位公子都有覬覦君位之心。四十三年,桓公病篤,五位公子各自樹黨爭立。情狀與康熙朝九王爭嫡極其相似。

看到桓公馬上就要不行了,易牙、豎刁立刻另投高門,鼓動公子無詭作亂。爲了不讓其他公子與桓公暗通消息,無詭讓易牙、豎刁把宮門用石頭封死,外面築上高牆,完全把桓公囚禁在宮中。

很多天過去,有個宮女偷偷翻牆進入宮中,桓公哭道,我快餓死了,快給我點乾糧喫。

宮人道,我也三天沒喫飯了。能不能活着出去還不一定呢。

桓公說,那先給我口水喝也行呀?

宮人道,水也沒有,井都給填死了。

桓公說,這都是誰搞的?到底爲了啥呀?

宮人道,都是大王您最喜歡、最信任、最欣賞、對 您最忠心的易牙、豎刁兩位大人安排的。

桓公這下不說話了,流着淚說,還是聖人有遠見呀,我死了,到地下還有什麼臉去見我的仲父管仲啊。

從此桓公斷絕了求生的念頭,把衣服蒙上頭臉,就這樣活活餓死了。

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好多偉大人物都是活着時燦爛輝煌,死時卻往往如此匆忙、難看。

桓公什麼時候死的,各位公子沒有人關心,都在忙於爭奪國君之位。桓公的屍體在牀上停了六十七天,腐爛的體液流出宮外,屍蟲爬得到處都是。

後來無詭繼位,這才把他爸爸收到棺材裏。但無詭只做了三個月的國君就被殺了。所以桓公的棺材又停了大半年,到來年的八月才得以下葬。

叱吒風雲的一代霸主,晚年竟如此不得好死。實在可悲、可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