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紫金山科技的採訪中,一位運營商人士“天線圈圈”對這段歷史記憶猶新,他說:“儘管國家分配給三個運營商的3G頻段爲2.1GHz和2.6GHz,但中國電信結合自身的網絡和CDMA的技術特點(FDD、高效的話音編碼),直接在800MHz頻段建設EV-DO網絡,在短時間內就建成了覆蓋全國的3G網絡,相比移動2.6GHz頻段的TD-SCDMA和聯通2.1GHz頻段的WCDMA,電信的CDMA1X和EV-DO的信號覆蓋和網絡質量好很多,優質的網絡品牌就這麼建立起來。“天線圈圈”對紫金山科技回憶稱,隨着4G的商用,全球移動運營商都開始規模建設LTE網絡,從而對CDMA網絡的建設需求初步減少,加上CDMA的專利收費較高,導致運營商在無線網優、運維、終端等方面的成本居高不下,同時支持2G、3G、4G三個網絡的建設和運維,電信的成本壓力很大,CDMA逐步退網因此提上日程。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需要巨大投資和有着巨大前景的5G洶洶而來,而CDMA成爲那盤正在結束的棋局。

文/魯透社 

來源:紫金山科技(ID:zijinshan2013)

數十年來,登上移動通信這個大舞臺,輝煌幾年又黯然謝幕的技術,多到數不清。

當“中國電信宣佈2020年起所有5G終端必須移出對CDMA制式的支持”的消息傳來時,人們猛然意識到,近幾年來已隱居幕後的CDMA,真正到了說再見的時候。

有意思的是,這一技術的最初發明者不是圈內人,而是曾經名噪一時的好萊塢明星海蒂·拉瑪。

據說是二戰期間,她從軍火商丈夫那裏得知參戰各方都想通過無線信號引導提高魚雷命中率,但總是被敵方信號干擾,而曾經選修過通信專業的海蒂·拉瑪萌生了與音樂家合作,借鑑自動鋼琴的原理實現“跳頻”這一想法。隨後她向美國發明家委員會遞交申請,獲得“保密通信系統”專利號,但是當時並未被高度重視。

直到冷戰結束後,美國解除對跳頻技術的管制,該技術才得以商業化。追溯發明歷史,這位好萊塢女星晚年被認可爲“CDMA之母”

1985年成立的高通後來獲得了這項專利,繼續研發,推出了後來被應用於2G網絡的CDMA原型系統。

1990後,CDMA技術最先在美國得到應用而走向全球。到2000年底,全球CDMA用戶數達到8100萬,而當時全球GSM用戶數已超過5億

隨後,它開始登上中國通信舞臺甚至開始被老百姓熟知,後又歷經了高端品牌發展、與GSM博弈、轉手中國電信、4G演進受阻等一系列起伏跌宕。

現在,在5G面前,它不得不“Time to say goodbye”

01

天生我材必有用

2001年2月,中國聯通在原本已有GSM網的基礎上成立了專門進行CDMA網絡建設和運營的全資子公司“聯通新時空”(之前CDMA引入國內用於軍方建網故不便詳述)。這一年,聯通投資209億元,用半年多時間建成總容量爲1581萬戶、覆蓋全國31個省330個地市CDMA網絡。(數據來源:中國聯通官網)

2002年1月8日,CDMA正式商用。當時的聯通或許也未想到,18年後它會結束在“成人禮”之前,而且是結束在中國電信手裏。

中國聯通專門對CDMA手機打出了“綠色”概念,因當時大部分手機用戶使用的是GSM手機,最大發射功率爲2W,通話功率平時在600毫瓦之下,而CDMA手機發射功率最高只有200毫瓦,通話功率不到1毫瓦,相比GSM功率大大降低,一方面減低了輻射,另一方面也延長了手機通話時間、電池壽命,進而對環境起到保護,因此被賦予了“綠色”概念。

當時的信息產業部批准了19家企業生產CDMA終端產品資格,包括18家國內企業如波導、科健、海信、中興等,以及1個外商獨資企業摩托羅拉(中國)。

據悉,爲贏得與聯通的合同,高通當時也大幅度降低了特許使用費,對中國國內CDMA移動電話銷售只收取2.65%的費用。

2003年1月,在美國NBA中嶄露頭角的23歲姚明成爲聯通CDMA新時空品牌代言人。

聯通各省開始大力發展和宣傳CDMA,意圖走高端化路線與GSM實現差異化發展。

聯通全力發展CDMA也給各大設備商帶來了市場機會。在聯通最初的CDMA設備選型招標上,共有12家國內企業參與了投標,這也是國內移動通信廠商第一次與國外通信廠商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爲了曲線進入市場,外資企業紛紛與國內企業合作,諾基亞與首信合作,LG與浪潮合資,韓國的SONUS與中電科技搭檔,三星集團與中科健合作…其實,1G空白、2G跟隨的國內企業恰恰也需要他們的技術支持。

但當時聯通同時還經營着一張擁有逾2000萬用戶的GSM網,如何平衡這兩個網之間的關係和利益,也一度是聯通在“雙手都要抓”上面臨的大課題。

由此,聯通成了世界上極少數同時運行兩張網絡的運營商之一(香港和記和澳大利亞的Telstra曾在同一市場運行GSM網和CDMA網),一方面依靠用戶量相對更大的GSM獲得收入,另一方面卻在CDMA上投入巨資,也分散了其對GSM進行網絡優化的精力和投入,尤其和中國移動一門心思擴容優化GSM相比,聯通GSM用戶一度頗有怨言。

2004年,一篇刊發在業內刊物上的《中國聯通CDMA與GSM雙網協調發展分析》稱,聯通期望把CDMA發展成爲強勢網絡與主導業務的戰略目標至2004年時仍沒得到實現。因種種原因,聯通如何運營CDMA引來中國電信史上頗多的爭議。

2006年,南京出版社出版了《CDMA在中國》一書,作者劉自強甚至以“CDMA進入中國後命運延宕多舛,既充滿了激情,也充滿了悲情”來形容這一技術在中國的發展。

直到2008年,中國電信業重組,中國聯通的CDMA轉給中國電信運營,又重新煥發出激情。

中國電信花1100億元從聯通手中收購了已有4000萬用戶的CDMA網絡(同時也接收了原聯通大量的CDMA網絡技術骨幹),得到了盼望已久的移動業務牌照,重新對CDMA如何發展做了新佈局。

中國電信還有1億多固定電話用戶,8700多萬小靈通用戶,利用捆綁消費,優惠性轉網等措施,結合各種策略,當時的中國電信掌門人王曉初信心滿滿定下了“第一年實現5000萬CDMA用戶增長”的目標。

2009年,三家運營商獲得3G牌照,國內正式開始3G商用,那麼中國電信拿到CDMA後在3G上表現如何?

在紫金山科技的採訪中,一位運營商人士“天線圈圈”對這段歷史記憶猶新,他說:“儘管國家分配給三個運營商的3G頻段爲2.1GHz和2.6GHz,但中國電信結合自身的網絡和CDMA的技術特點(FDD、高效的話音編碼),直接在800MHz頻段建設EV-DO網絡,在短時間內就建成了覆蓋全國的3G網絡,相比移動2.6GHz頻段的TD-SCDMA和聯通2.1GHz頻段的WCDMA,電信的CDMA1X和EV-DO的信號覆蓋和網絡質量好很多,優質的網絡品牌就這麼建立起來。”

和很多CDMA老用戶在網上留言一樣,他也提到,3G時代電信天翼網絡給用戶的感知就是信號好、話音質量好、上網速度快、保密安全、CDMA終端省電。

“後來中國市場出現了僞基站和短信詐騙問題,都是因GSM網絡漏洞而造成的,在CDMA網絡中不會出現僞基站和短信詐騙問題,這都說明CDMA網絡的優勢。”

短短几年,電信在移動業務上超越聯通,成爲國內第二大移動運營商,“這其中,CDMA 2G和3G網絡功不可沒,特別是電路語音業務。”天線圈圈表示。

在電信聯合產業鏈的推動下,2013年的天翼3G互聯網手機交易會,幾乎成爲全球最大的手機交易會,中國電信聯合衆多終端經銷商與多家終端廠商共同簽署了總量達5100萬部的天翼智能手機採購確認書。有媒體統計,當時500餘家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商,1000多家手機芯片、設計、配件及製造商參展,有萬餘家手機代理商、經銷商及零售商參加了現場訂貨。

這是CDMA在中國的高光時刻。終端的極大豐富也刺激了電信3G用戶數從2013年底的407萬戶迅速攀升到2014年底的1229萬戶。(中國電信財報)

02

大江東去浪淘盡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運營商發佈TD-LTE 4G牌照(2015年中國電信和聯通又獲得FDD 4G牌照)。

也是從那一刻起,CDMA走上了退網計劃。

“天線圈圈”對紫金山科技回憶稱,隨着4G的商用,全球移動運營商都開始規模建設LTE網絡,從而對CDMA網絡的建設需求初步減少,加上CDMA的專利收費較高,導致運營商在無線網優、運維、終端等方面的成本居高不下,同時支持2G、3G、4G三個網絡的建設和運維,電信的成本壓力很大,CDMA逐步退網因此提上日程。

原有800MHz的CDMA網絡具有良好的覆蓋,包括城市深度、農村和邊遠地區。LTE能否實現相同的覆蓋是CDMA退網的關鍵。

CDMA退網分兩個階段:退頻重耕和徹底退網。據“天線圈圈”稱,當時EV-DO的上網速率相比LTE網絡已經沒有任何優勢。電信逐步在全國範圍內進行800MHz的分批退頻,重耕建設800MHz的LTE網絡。

“CDMA徹底退網的基本條件,就是電路語音業務的全面承接。在演進上,是採用VoLTE方案(IP語音)進行的承接。但VoLTE的推廣和普及,最大的難點就是LTE信號的覆蓋問題和終端需全面支持VoLTE。電信的LTE網絡基於2.1GHz覆蓋,主要提供中高速業務,農村和邊緣地區信號不太好。800MHz重耕建設的LTE網絡,輔助2.1G的LTE網絡,爲VoLTE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當時儘管大部分終端都支持LTE,但支持VoLTE的終端佔比還不高,需要逐步提升。

“到2020年,5G終端去除CDMA制式,可以進一步降低VoLTE終端的成本,提高VoLTE終端的普及率,爲CDMA徹底退網打下基礎。”天線圈圈表示。

對國際ICT市場頗爲熟悉的Strategy Analytics公司研究總監楊光在接受紫金山科技採訪時介紹,在海外,韓國幾家CDMA運營商早在3G時代就部署了WCDMA,日本韓國美國CDMA運營商的演進路線基本都是從CDMA到LTE再到5G,而且普遍在LTE時代發展得比較激進,就是爲了儘快擺脫相對比較弱的CDMA產業對自身的影響。

楊光表示,這些運營商現在都已經不接受新的CDMA用戶和終端入網了,具體的CDMA關停時間預計也在2020到2022年之間

“其實從頻譜效率、網絡覆蓋等等角度,今後一段時期比較理想的組合就是4G LTE+5G NR,其它技術都可以逐漸退網了”,楊光也提到了VoLTE對承載語音業務的重要性,“CDMA退網,相對麻煩一點的是話音和物聯網。隨着VoLTE的展開,尤其是低頻段頻譜的使用,可使VoLTE的普及度逐漸上來,用於解決話音業務的承載。但還有很多物聯網模組在用2G 3G網絡,而且這些模組往往壽命很長且部署麻煩,不能輕易換成新型技術。這個可能是影響2G、3G退網的一個因素。

那麼,時至2019年,當“中國電信宣佈5G去除CDMA制式”之際,CDMA退網時機到底成熟了嗎?

“天線圈圈”坦言,原有800MHz的CDMA網絡具有良好的覆蓋,包括城市深度、農村和邊遠地區。LTE能否實現相同的覆蓋是CDMA退網的關鍵。

他更深一步解釋,電信的LTE和5G終端去掉CDMA功能,其實就是LTE ONLY和5G ONLY模式。目前大部分LTE終端可以開啓LTE ONLY模式,查看一下LTE的覆蓋情況。只有LTE ONLY模式下的信號覆蓋,達到或超越原本800MHz的CDMA覆蓋,CDMA徹底退網的條件才成熟。

“如果覆蓋質量尚未滿足而提前退網將會面臨語音業務質量的下降和用戶流失的風險,比如接通率下降、掉話率提升、用戶感知變差。畢竟中國移動的GSM網絡覆蓋良好,近期還沒有退網的計劃。”

但另一方面,中國電信的果斷也被業界看好。楊光也表示,“5G去除對CDMA的支持也是爲了加速CDMA退網吧,只要用戶換機就會減少對CDMA的依賴。另外,也可以節省些專利費,有助於降低終端成本。

無論時機成熟與否,CDMA已奏響謝幕曲。

2006年出版的那本《CDMA在中國》最後一章是“尾聲:一盤沒有結束的棋局”

14年後,需要巨大投資和有着巨大前景的5G洶洶而來,而CDMA成爲那盤正在結束的棋局。

*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