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楊錦說,對於一名軍人,皮肉之痛不是痛,有愧於軍人的使命和榮譽纔是真的痛。在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中勇奪團體和個人兩塊金牌的隊員楊錦,一個來自石花尖官山林場的宜豐人。

在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中勇奪團體和個人兩塊金牌的隊員楊錦,一個來自石花尖官山林場的宜豐人。

生於斯長於斯從軍,心之嚮往

1997年,楊錦出生於宜豐縣石花尖墾殖場官山林場。這裏毗鄰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高林密。大山的孩子愛大山,楊錦從小就和山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小在山溝里長大,面對大山的巍峨,他學會了要努力向上攀巖的進取精神。2015年,剛年滿18歲符合應徵條件的楊錦就報名參軍,經過體檢政審等環節,順利從宜豐縣人武部應徵入伍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成爲了一名海軍士兵,開始了3個月的新兵連集訓。

新兵訓練強度大。每天天矇矇亮就開始體能、隊列、軍姿、內務、槍械等,晚上還要學習,在烈日炎炎的太陽下訓練一整天更是家常便飯。楊錦因軍事素質過硬、訓練成績優異,被推薦參加海軍特戰部隊蛟龍突擊隊選拔。楊錦心情激動,欣然接受組織的挑選。海軍蛟龍突擊隊是被譽爲“精英中的精英”的海軍特種部隊,具有空中、陸地、海上和水下四棲滲透突擊作戰和海上反恐作戰能力,每個士兵都兼備“陸、海、空”三位一體戰鬥技能。

想進入這支部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經過層層選拔後的精英,淘汰率還在50%以上,而且必須經過一年多的高強度訓練,每名特戰隊員必須熟練掌握世界各國目前裝備到各個部隊的先進武器,還得掌握跳傘、潛水、偵察、射擊、格鬥等多種技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楊錦說,當時班長的這句話讓自己印象深刻,軍人就要有永爭第一、捨我其誰的血性。同時,這句話也激勵着楊錦順利通過了這段魔鬼式訓練,成爲一名合格的蛟龍突擊隊成員。

遠涉重洋比武亮劍比肩外軍同臺競技

2017年2月,秉承“爲使命而練,爲榮譽而戰”的理想信念,八一海軍五項隊正式組建。楊錦被選入八一隊,開始了爲國家榮譽而戰之路。

楊錦說,軍人與職業運動員相比,在專業知識及運動能力方面有非常大的差距,職業運動員一遍就可以做到的,自己可能要10遍以上才能完成。因此,他加倍刻苦訓練,每天除了喫飯和睡覺,堅持十幾個小時的訓練,從不懈怠。海軍五項是一個全能型軍事特色競技項目,包括障礙賽、救生游泳、實用游泳、航海技術和兩棲越野,其中兩棲越野包括射擊、划船、投彈等內容,集體項目還包括障礙接力。完成整個比賽需要4天時間,訓練強度可想而知。對個人身體靈敏性、穩定性,以及意志力和心理素質更是一個全面嚴酷的考驗。2017年至2019年,楊錦先後三次跟隨海軍五項隊征戰德國參加歐洲公開賽,奪得五項3金1銀的好成績。

憑藉國際大賽的出色表現,楊錦被選派代表我軍參加第七屆軍運會。而就在本次軍運會即將開幕的前兩個月,楊錦在訓練中肩部受傷。傷勢不輕,很可能失去參加本次軍運會的機會。醫生當時的診斷結果是,保守治療的話,楊錦可以參加軍運會,但受傷的部位只能暫時控制,傷痛還會繼續影響他;手術治療則可以治本,但楊錦肯定參加不了軍運會了。

面對是忍受皮肉之痛和品嚐遺憾之苦的選擇,楊錦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前者。在本次軍運會海軍五項的救生游泳比賽中,楊錦受傷的肩膀十分明顯,他肩關節的骨頭明顯比常人突出。楊錦說,對於一名軍人,皮肉之痛不是痛,有愧於軍人的使命和榮譽纔是真的痛。

忍住傷痛,楊錦依舊在賽場奮勇拼搏,誓把“蛟龍”精神帶進運動隊,併成功奪得男子障礙跑比賽和個人航海技術賽團體和個人2塊金牌。“首先我是一名軍人,其次是一名運動員。”楊錦在賽後表示,“在海軍特種部隊給我的經歷就是,要有堅持到底的精神,所以我才能堅持到這一天。”

“作爲一名軍人,都期待着升國旗、奏國歌的那一刻,那是屬於軍人最光榮、最耀眼的一刻。”楊錦自豪地說。經歷過這次大賽之後,楊錦變得更加自信和堅定。他說,作爲一名運動員,爲國家奪取金牌、爭得榮譽是本職工作。“榮譽屬於過去,未來仍需努力。”楊錦說,今後依然會從事軍事體育,爲國爭光,爲軍旗添彩,爲家鄉再添榮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