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阿甘正传》

我们能够永远坚守自己的信仰吗?我们能够永远忠诚于友情,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它吗?我们能够一生只爱一个人吗?我们不能。所以我们会为阿甘的传奇感动落泪。我们在阿甘身上看到的是闪闪发光的赤子之心,对阿甘的崇拜与喜爱,正是对这种亘古不变的美德的向往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阿甘就是我们心灵的乌托邦,而《阿甘正传》——这个影史的奇迹,将会永远带给我们伤感,来自人生在世的遗憾,又会永远温暖我们,因为它正是我们理想的生活面貌。

9、《搏击俱乐部》

故事独立性完整,镜头衔接恰到好处, 精妙而不抢风头的配乐 ,色调渲染的也很好, 从开始的慵懒迷茫到后面的混乱暴力 ,一切元素都很符合场景所需表现的东西。而在屏幕前观影的你是不是也为主人公的放纵而暗爽甚至躁动呢? 不需要给这部影片冠以多大的精神意义,每看一遍压力都会减轻不少, 就像做了个心灵spa一样,每个人内心的压抑都释放了出来, 这就够了。

8、《黄金三镖客》

首先,这部电影令人难忘的片头,还有响彻人心的配乐,用人声音呼啸勾勒出的西部的苍凉壮美。在影片每当进入高潮,那一声声呼啸就响彻人心。影片的的配乐来自莫里康内,导演的同学,如今已是配乐大师。全片围绕好,坏, 丑这三人因为一笔黄金宝藏互相利用又不得不互相帮助的故事,尤其是人物的刻画,每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都完美的表现出来。

7、《低俗小说》

昆汀采用的是非线性叙事法的一种,通俗点讲就是“环状结构”,开头与结尾互补,把时间打乱,不再按照传统的时间轴来讲故事。其实这部电影的故事不复杂,就讲了三个故事,它好就好在它的结构以及对白上。对白那个得细究,电影里的对白蕴含了很多例如致敬啊怀旧啊很昆汀个人化的东西。这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我们”,还有一种不是“我们”。李银河说王小波的小说就像一种接头暗号,用来区分一个人是不是“我们”,我觉得昆汀的电影也有此种功效。

6、《辛德勒的名单》

心灵的救赎就已经是对他最好的报答。一个普通人是很难有这种心灵体验的,你喝最烈的酒,你爬最高的山,下最深的海,顶多也就是一阵子的心满意足,所以这种人很少能停下来。而对心灵的拷问和救赎,你不一定有这个机会,有机会也不一定能走进去,有机会,走进去,并且充分的体验到了,全世界能有几人?

5、《十二怒汉》

4、《指环王3》

不可否认,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精灵王子。银幕上那张美到不真实的脸,让尚且不知道何为“审美”的我们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还有那一场场浴血奋战,一幕幕中土风光,让我们沉浸其中不可自拔。总而言之,大银幕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名为中土的世界,相信片中那些宏大壮美的景象,只有大银幕才能将其更好地体现。

3、《蝙蝠侠2黑暗骑士》

放下漫画,放下DC,放下蝙蝠侠,放下小丑,完全是全新的,以一个路人的角度看故事。然后你会发现精彩之处。不是说它没有缺点,而是它太真实。三部曲里面最喜欢的就是第二部黑暗骑士。第一部为了交代故事背景花了太多笔墨,所以斗争的部分略显单薄。第三部有点为了破坏而破坏的意思,而且利用的都是第二部用过的梗的延续。第二部是身份已经明确的情况下,与高阶小丑斗智斗勇最完整的一部。每个角色都非常丰满,情节发展也扣人心弦。

2、《教父》

一部作品,足以影响一群人,一个时代,那它必定具备深刻宏广的哲思。想想看,多少名著经典,搬上大荧幕后,褒贬不一,但《教父》是个例外,可以说,当你看完原著,再看电影,你会觉得,这个演员就是为这个角色而生的,你会觉得,这个故事跟你当初读小说一样让你心潮澎湃。

1、《肖申克的救赎》

所谓电影思想怎么怎么样,其实说出来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东西。真想学思想看哲学书才是正经事。所谓好电影,最主要的是把一个思想演绎得牛逼,让观众受到震撼,电影是一种情感。从编剧角度,这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剧本。无论是一开始的误导观众,电影中间那个小偷的激励事件,老头的复线故事,圣经里的锤子,还是乌鸦的隐喻,都可以在上面学到很多东西,买了电影剧本,最近还在看,满满的技巧干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