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史上最長氣候大會落幕,有人失望、有人憤怒

12天的會延長至14天,西班牙馬德里的各國代表團已經筋疲力盡。

他們是去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5次締約方大會(COP25)的。

這場大會在召開前一個月從智利聖地亞哥臨時轉移至西班牙馬德里,導致正在北美的瑞典“環保少女”不得不再次乘坐帆船返回歐洲參會。

然而,話題滿滿、期待滿滿的這場大會卻未能帶來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

據BBC報道,當地時間12月15日,COP25在馬德里落下了帷幕。在比原定閉幕期延遲兩天後,這場有史以來耗時最長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僅達成了一份妥協性協議,一些關鍵性問題則未能達成一致,只能留待明年再議。

對此,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直接表示“很失望”。他表示,“國際社會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機會,以展示應對氣候危機的雄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5次締約方會議在延期兩天後閉幕,由於在關鍵問題上存在分歧,各方未能就核心議題達成共識,中方對此表示遺憾。

達成協議太艱難,關鍵問題留待再議

此次聯合國大會開始於當地時間12月2日,原定於12月13日閉幕。然而,12天的時間,近200個國家的代表團未能達成任何實質性的減排協議。

在延期的兩天中,各代表團日夜磋商,終於艱難達成一致,同意在2020年的氣候大會前提出應對氣候變化的新承諾。

據美聯社報道,締約各方需要縮小目前行動後果與科學家們提出目標之間的差距,以避免出現更爲嚴峻的氣候危機。

此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了2019年《碳排放差距報告》,稱爲實現2030年前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的減排目標,各國的集體目標必須比當前水平提高5倍以上。但按照目前趨勢,到2030年全球將升溫3-4攝氏度,這將給一些國家帶去災難性的後果,包括海平面上升、風暴增加等。

但是,與會各方在減排力度、爲受氣候變化影響國家提供資金支持、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機制等議題存在嚴重分歧。

據CNN報道,此次大會最受關注的就是《巴黎協定》第六條碳排放市場機制問題,這一條將指導國家間排放量減少的轉讓和貿易,最終將涉及私營部門。

COP25主席、智利環境部長卡羅琳娜·施密特稱,對於未能就碳排放交易市場機制達成一致感到“悲傷”,這一機制的目標是爲了建立一個“充滿生機、環境友好、可持續”的市場,“我們正處在懸崖邊上”。

據報道,這個問題將在2020年的英國格拉斯哥氣候大會上進行討論。

美澳巴被指責,環保人士失望抗議

這樣的結果絕不是極力推動氣候行動的國家和氣候活動家想要看到的。

據BBC報道,歐盟和一些推動氣候行動的島國紛紛指責美國、澳大利亞、巴西、印度、沙特等國家,稱他們阻礙締約各方就減排達成共識。

其中,美國已經於今年11月正式宣佈啓動退出《巴黎協定》程序,其將於2020年11月4日正式退出這一標誌性的氣候協定。在此次大會中,美國出現了兩個代表團,“表現出了許多不同的面孔”。

大部分的參會方也都對會議成果表示不滿,認爲這並未反映出氣候變化的緊急性。

施密特稱,“我們至今未形成共識,以實現我們應該達到的目標”,“在結束之前,我想再次對世界發出一個清晰且強烈的呼籲,增加政治意願、加速氣候行動以符合整個世界的需求。新的一代期待我們做的更多”。

一些觀察家、科學家和氣候活動家稱此次大會是一次失敗的會議。

據CNN報道,氣候活動組織350.org執行主任May Boeve在一份聲明中稱,COP“越來越像正處在一棟着火大樓中的人質”,那些大排放國拖延時間最終“獲得了一份弱化的協議,這導致大部分關鍵問題留給了COP26”。

事實上,對於此次氣候大會結果,青少年氣候活動家的反應是最激烈的。在過去一年間,隨着瑞典青年氣候活動家格蕾塔·通貝里影響增大,越來越多青少年學生走上街頭呼籲政府加強氣候行動。

14歲的氣候活動家Alexandria Villasenor對法新社表示,“COP25再一次讓我們失望了。這又是失敗的一年”。

在西班牙參加完氣候大會的通貝里也表示,馬德里的COP25“支離破碎”,“科學很明確,但它正在被忽視”,不過她也表示“我們絕不會放棄。我們纔剛剛開始”。

而從西班牙回家鄉的通貝里又一次上了熱搜,原因是她發了一張坐在地上乘火車穿越德國的照片,德國鐵路回應稱“她明明有一等座”。

據《衛報》報道,英國將於2020年舉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試圖讓各國的氣候行動符合《巴黎協定》的相關規定。但是,《衛報》稱,基於此次大會的分歧、爭吵,英國能否在格拉斯哥的會議上實現突破,也很難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