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歷克斯·卡茨

(Alex Katz)

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當代畫家

“我窮盡一生創作的畫意味着人們將來會承認我的價值?去你媽的未來,我死了就是死了。幹嘛還關心我不會知道的東西?再說我很快就會死的。”

——86歲的Alex Katz

1927年生於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區

1946年在紐約的庫珀聯盟藝術學校學習

1949年至在緬因州的斯考希根繪畫雕塑學校學習

1954年在紐約的洛克美術館第一次舉辦個人展

從藝近50多年,在世界各地舉辦個人展覽,近10年來更是得到了世界藝術界的認可,對年輕一代的藝術家有着巨大的影響。

提到美國畫家卡茨,人們馬上會與具有廣告般的簡潔造型和平塗色彩聯繫在一起,其作品傳遞出的那種平和而悠遠的詩意,總讓人駐足觀望,流連忘返。

卡茨開始從藝是在上世紀50年代,那個時期正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試驗的時期,各種藝術運動前赴後繼地湧現在廣大觀衆面前,藝術作爲藝術家表達自我的手段,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抽象和反傳統成爲時代的主流。

卡茨面對紛繁的藝術世界,卻反其道而行之,他拋棄了學院裏的抽象表現主義風格,而開始對着物象畫寫生,他發現這種方式作畫是最快捷的,這也是他學習繪畫的開始。

上世紀60年代初,他在自己形成了較好的技法基礎上,學着像德庫寧、畢加索和塞尚那樣作畫,漸漸他覺得這與他的性情不合,便開始靠近巴尼·紐曼。完全不同的繪畫方法,探索別人沒有探索的領域,他要嘗試那種可行性來表現當代社會。

卡茨不願意跟隨當時主流風格的形式,如德·庫寧的繪畫那樣的激情與強悍,他所考慮的是以垂直和水平的幾何體系展開的新的平塗性的具象繪畫,這回應着現代主義繪畫的早期先鋒運動——構成主義的觀點。

他的形式因素以一種讓人想起是蒙德里安的作品中的平面構成元素,這相應地穩定了他的一系列的主要色彩幾何平面。他的早期畫作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他以馬蒂斯的那種手法,色彩平塗並置,將畫面光的效果和色域對比很好地協調起來。

對當代生活環境的興趣,是卡茨的繪畫出發點。卡茨與曾任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交流時,談到他對複雜的事物和幻想繪畫感興趣,從某種意義上說,卡茨的人物繪畫有幻想現實主義的概念,也附帶裝飾主義的痕跡。

在對他熟悉的社會人物的描繪中,他用優美的、時尚的人物造型構圖,關注細節表現,手法簡潔,色彩對比鮮明,大面積的平塗色域和熟練的技法完美結合,沒有敘事性和情節性。他欣賞畢加索和馬蒂斯的那種簡潔明快的大色塊作品,那些作品的風格,就成了他畫面的主要表現。同時他吸收波普藝術的反抽象和擺脫景深、去掉背景的做法。

他認爲自己是簡約型和解析性的畫家,憑藉潛意識和直覺畫畫,通過畫作讓人們來認識世界。他的人物編排常常是非傳統,並且在一幅畫中同一個形象描繪多次。他的畫作一直以易於理解、新穎的形象面世。

除了人物畫的創作外,戶外風景也是卡茨的另外一個繪畫題材,包括一些海景畫和城市風景畫。卡茨在上世紀50年代畫的風景畫是小尺幅的,具有顏料塗抹特徵,筆觸也富有表現性,此時他認爲自己更多地是在靠本能作畫色彩鮮明,整個畫面完全鋪陳開來,看似凌亂的短促筆觸,自由散漫地覆蓋整個畫布,而樹枝以堅挺的線條將樹葉的恣肆點串聯起來。到色彩更加紛亂,縱橫交錯的色跡沒有邊緣,而是令人覺得在向畫外延伸,似乎加進了音樂靈感而激發出不可遏制的熱情,像一種半抽象的繪畫。

繪畫的題材並不是卡茨的關注點,那只是被描繪的客體。對於歷代大師的傑作,他很關心吸取他們繪畫的方式,比如他第一次看到馬薩喬的作品就極爲震驚,對他那奇妙的灰色、藍色和紅色及肌膚的顏色留下很深的印象,30年後有人告訴他畫中十字架是顛倒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對色彩的癡迷,忘記了畫的內容。

日本的浮世繪畫家喜多川哥麿是他靈感的一個重要來源,還有音樂、電影、詩歌和舞蹈都是卡茨的關注對象。此外,對於卡茨來說,當一個藝術家自己竭盡全力的時候,他就不能爲自己的畫作做出解釋,而要取決於他人告訴自己。而他自己可以從朋友、畫商和專業的評論家的批評中學到很多東西。他認爲繪畫在某種意義上是大家努力的結果,而專業的批評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啓示。

卡茨創作畫的時候相當“自由”,他儘量讓繪畫行爲本身快於繪畫時的想法。對於自由的理解,他說:上世紀50年代自由是從畢加索和馬蒂斯的影響中解脫出來,以一種開放的方式去畫,就像波洛克那樣。而現在,它就變成了在無意識中去描繪,當畫一棵大樹的時候,顏料要快於想法之前進入畫布,那纔是自由。

在卡茨的人物肖像畫中有許多詩人的形象,這是因爲他對詩歌很感興趣,而且他常常與一些詩人就藝術形式的某些觀點達成默契。

波普藝術是叛逆於抽象藝術的存在,卡茨表示自己的藝術語言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謝抽象藝術。抽象派作品讓年輕的卡茨產生了創作有真實感且看起來嶄新的油畫的願望。“如果不是看過抽象油畫,我不可能畫出今天的作品。”卡茨說。

我認爲風格就是我作品的內容,風格屬於時尚。時尚是一個即時的存在,而這就是我一直追求的…凝固住一種‘現在’的感覺,卡茨道。

曾有批評說卡茨的作品只浮於表面,卡茨則一直相信表面也有深度,“畫畫一定要努力捕捉最神祕的東西,而最神祕的就是外表”。

藝術與時尚聯姻的現象在今天屢見不鮮,但卡茨對時尚的關注則要更早。卡茨無疑是現今個人風格辨識度最高的藝術家之一,他從時尚攝影和電影特寫鏡頭中借鑑視覺語言,放大一切模糊細節,在每一幅作品中都留下了誘人的別緻筆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