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屹老師給我們理解中國經典動畫創作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當然這東西如果詳寫的話甚至能單獨出一篇文章,行文篇幅所限,這裏就不展開了)。作爲受邀的嘉賓,也作爲一個與CIAFF淵源很深的、受到主辦方很多照拂的人,我來做個活動札記吧。

2019年12月12日至15日,江蘇省東布洲所舉辦的活動,對動畫圈來說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動畫基因學」

首屆東布洲國際動畫展

(第八屆中國獨立動畫電影論壇)

總策劃:皮三、徐楊斌

策展人:皮三、於洲、陳廖宇

我幫論壇立個Flag:這屆論壇可能在未來動畫史書寫上的重要性(特殊性)不亞於2011年的第一屆。

作爲受邀的嘉賓,也作爲一個與CIAFF淵源很深的、受到主辦方很多照拂的人,我來做個活動札記吧。

往屆的CIAFF大多數都在北京;這一次,在東布洲。

12號當天,我凌晨四點從傳媒大學動身去機場,沒睡好,下午到了活動場地的時候其實已經很累了。但在活動場地我仍然倍感興奮。

我的第一感覺就是:當地真的給了好多支(yu4)持(suan4)啊。大噴繪、沿路兩排路燈旗不計其數、園區周圍各種落地小燈箱……光是這些東西就要不少經費。我相信每一個親自做過學術活動的人都會羨慕的XD

主會場的樓,也非常漂亮。

晚上燈亮起來後的主會場樓

裏面的陳設,聽說佈置得非常趕,堪稱裝潢設計史上的一大奇蹟。但從效果看,還是不錯的。該有的功能全都有了。

動畫學術趴是活動的支持媒體,所以主辦方也把我們摸魚走馬書店的立牌擺放在了一個單獨的閱讀休息空間。感謝。

氣氛超讚。

目前CIAFF已經是國內獨立動畫領域最具口碑的節展了,每年將全國的動畫人聚集起來。

活動舉辦時場地爆滿

觀衆席裏藏着很多有分量的人

12號晚上,首先是 開幕展映。這部分放映的作品,其實有很多在費那奇北京動畫周 (前段時間 北京的另一場獨立動畫硬核活動) 上已經映過了,這次對我個人而言屬於二刷,但這二刷的感覺實在是太好。

我鍾愛《入海前的五分鐘》《動》《少女街11號》《三:不可能的身體以及其他》。我轉型做理論研究已經好幾年了——這幾部作品讓我想重新開始做片子。

《入海前的五分鐘》

《三:不可能的身體以及其他》

開幕式在室外做的。當晚非常冷。不過大家還是很熱情的。儀式上有演出。我當時和很多老師們站在觀衆區的後方,根本沒有意識到,觀衆的前排是這樣的景象——

陳廖宇老師拍的這張照片,簡直可以入選最佳攝影獎。 歡迎點開大圖仔細觀賞。

從他們的眼神裏,我看到了東布洲居民們對中國動畫向前發展的熱望哈哈。

13號,論壇單元開始。這方面給我印象最深的其實是13號上午的論壇《中國動畫的基因還能隔代遺傳嗎》。嘉賓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 施屹導演和杭州師範大學的 李保傳老師。

中國動畫學派,中國動畫的民族化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學界常年思考的議題,但常常止於懷舊與抒情,除此之外乏善可陳。而論壇這個單元在施屹老師和李保傳老師的分享中,在陳廖宇老師的主持下,我覺得完美做到了不偏不倚的態度,對我們以後的研究可以說有關鍵作用。

陳廖宇(左)/施屹(中)/李保傳(右)

這一場的觀點都很簡單,但是提供了很多新角度。

施屹老師說,轉型之前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很多人眼裏是個「廠」,但其實並非如此。在他看來,那時候的美影廠更像是一個「研究所」。

「不模仿別人,不重複自己」是 美影廠的原則,所有那些以藝術爲導向的、帶有實驗性質的動畫短片,其實都是研究所應該從事的事情。施屹老師給我們理解中國經典動畫創作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當然這東西如果詳寫的話甚至能單獨出一篇文章,行文篇幅所限,這裏就不展開了)。

客觀地說,美影廠近年來做了很多新的嘗試,但也有一些嘗試遭受了爭議,比如衍生品開發等等。在論壇上我在Q&A環節也提到了這個事情。

但美影廠的新片 《斑羚飛渡》我還是非常期待的。這部片子也不是什麼新聞了,好久之前就開過發佈會的。就在幾周前,我在動畫批評課上還給學生放了央視對《斑羚飛渡》的電視報道。

皮三老師總是很忙碌,沒有和人溝通的時候常常站在角落或者蹲在地上。照片來自薛燕平老師。

論壇各個單元都非常精彩。這裏有高等教育單元,有商業動畫單元,也有藝術向的歐洲作品單元,有中日動畫風格比較的單元。同樣,篇幅所限,這裏無法一一展開。皮三老師擅長 將不同類別的議題放到同一個平臺上來。一直以來,我認爲這是CIAFF最寶貴的特點。多說一句,事實上從我自己的出發點來說,我希望作爲媒體的動畫學術趴也具有這樣的特徵。

競賽單元的展映,我請大家在未來重點重點重點關注一部片子:日本定格作品《小狐狸阿權》(Gon the Little Fox),導演八代健志。這作品在現場引起了轟動。

15號一早,我就去南通機場趕飛機去了。

提前一天離開,其實很不捨得。然後我一走,就錯過了超級好的一個單元《真的存在「少兒動畫」嗎》。聽說現場特別感人。論及兒童動畫,嘉賓和聽衆情到深處紛紛落了淚。

皮三(左)/工作人員(中)/於勝軍導演(右)

照片來自陳廖宇老師

我還沒來得及向工作人員要錄像或錄音。如果有當天在場的觀衆或嘉賓,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對這場活動的感受 ↓ ↓ ↓

晚上頒獎禮,承辦方搬來了大批的藍紫色搖頭燈。這讓現場有些「浪」了。微信羣裏遠程發來這樣的報道——

大喫一驚。

這個迪廳風格的舞美我還是表示理解的,這是官方活動常常出現的感覺。只是獨立動畫的活動上,這個風格不太搭。或許承辦方是和皮三老師大致溝通過的,不過皮三老師可能嚴重低估了搖頭燈的威力哈哈……

最終獲得論壇大獎的,是劉毛寧的《我和吸鐵石和一個死去的朋友》。恭喜。

這片子我誇了不知多少遍了,之前也做過專訪;他繪製的《小王子》繪本我也毫不猶豫地上架。

目前劉毛寧已經把大大小小的動畫節走了半圈兒,應該是長了很多見識。在月初深圳CSFF我主持的 AniOne展映活動上,劉毛寧也是我的飛行嘉賓。當天活動結束後,我和他從下午4點一直聊天到晚上9點。我發現他對故事創作有一種驚人的天賦。具體細節我不會透露的。

希望毛寧可以在有了成績之後一直保持謙遜,也要保持對生活的敏銳感知(這一點他非常擅長)。下一個作品要不輸《吸鐵石》纔行。

今敏獎評委特別獎

《人們在下午三點》王雨薇

今敏獎

《生命詩》韓從越

評委特別推薦獎

江口摩吏介推薦《島》陳夢牽

帕瑞特·滕德爾推薦《摩登超市》趙麟

李傑推薦《渡夏》劉玟欣

王水泊推薦《沒有眼睛的人》柯瑩

實驗動畫獎

《那時我們四個人》紹瑋純

學生作品獎

《生命詩》韓從越

論壇特別獎

《小狐狸阿權》 八代健志/及川雅昭

《世外》吳啓忠

論壇大獎

《我和吸鐵石和一個死去的朋友》劉毛寧

補個彩蛋。 14號晚上我又一次見到了 丸山正雄先生,他來評選今年份的今敏獎。我2014年的CIAFF辦今敏的主題講座,第一次見丸山先生。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差不多每年都會見到,他沒怎麼變樣。我和他簡單聊了幾句。合影的時候他把活動易拉寶拽過來,我倆一人一邊。

頒獎禮之後,論壇結束了。活動微信羣裏是恭喜與告別聲。

這屆論壇到底能爲中國的動畫發展起到什麼樣的作用,誰也不好說。但獨立和商業,歷史回溯和現狀討論,藝術家們和當地居民,頒獎禮和沉浸式光造型裝置……似乎都構成了一種特殊的蒙太奇關係。有點魔幻現實呢哈哈。多特殊的一屆CIAFF。

我已經開始期待下一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