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盲女唱出天籟之音:我看不見世界,但希望世界看見我!

“每個夢想 都值得灌溉

眼淚變成雨水就能落下來

每個孩子 都應該被寵愛

他們是我們的未來”

……

隨着一曲《最好的未來》

在雲集了千人的大廳中響起

衣香鬢影、杯觥交雜的喧鬧

彷彿瞬間靜止

人們紛紛將目光轉向舞臺

舞臺上

幾位視力殘障人士在團長的帶領下

用歌聲直擊臺下觀衆的心

特別是年僅7歲的主唱露露

用空靈的歌聲

緩緩訴說着心底的小小願望:

我看不見世界

但希望世界看見我!

露露和她的夥伴們

來自廣州“第一人稱”殘疾人藝術團

他們,曾經是需要幫助的羣體

而今卻能憑藉不俗的唱功

登臺演唱、募捐助殘

初衷

讓特殊藝術綻放光芒

視力障礙、行動障礙、自閉症、腦癱、唐氏綜合症、發育遲緩……當這樣一羣人聚集在一起時,你想到的是怎樣的場景?——醫院、康復中心?忙碌穿梭其間的醫生護士、自卑敏感焦躁不安的患者、疲憊不堪頻頻垂淚的父母……

作爲團長,羅倩成立“第一人稱”藝術團的初衷,正是爲了改變這一灰暗的畫面。

“第一人稱”殘疾人藝術團創建人、團長羅倩

畢業於星海音樂學院的羅倩原本供職於廣州市少年宮,十年前曾赴中央音樂學院系統學習音樂療法,也因此對特殊羣體格外關注。

一次,羅倩被安排指導少年宮的殘疾人合唱團,而這個合唱團給她最初的印象是“烏煙瘴氣”。

“孩子們根本不懂什麼是合唱,全都在大聲高唱,甚至是吼,而之前的指導老師則認爲沒關係,只要孩子們玩得開心就行,不用懂。”這個時候羅倩才知道,原來人們對於這些特殊孩子存有偏見。

“他們真的不行?我不信!”

倔強的羅倩接手後,首先了解每個成員的長處,按照對普通孩子的教學去要求,一個月後,由這羣特殊兒童表演的舞臺劇《烏鴉與狐狸》很好地在舞臺上呈現。羅倩用事實證明,他們跟普通孩子一樣可以做好。

羅倩耐心糾正孩子們的發音。

自此,“用藝術的方式服務這些孩子”成爲羅倩的夢想,她前往浙江省殘疾人藝術團探尋經驗,求助於殘疾人藝術中心、殘聯……2015年1月,羅倩毅然辭職,帶着13名特殊成員,註冊組建了“第一人稱”殘疾人藝術團,“我希望這些有着藝術天分的孩子,今後的出路不只是盲人按摩、收銀員,而有着更多的選擇更美好的未來。”

成立之初,羅倩一邊培訓,一邊爲“第一人稱”四處尋找演出機會。

隨着演出機會的增多,這羣特殊的孩子得到了極大的鍛鍊,成員也從13人增致98人。團裏的指導老師們均畢業於藝術院校,對每一位團員因材施教,有的學唱歌、有的學打鼓、有的學吹奏。

2018年10月,在廣州市舉辦“2018廣州星海(國際)合唱音樂季”比賽中,“第一人稱”藝術團以一曲《母親的微信》獲得殘疾人組別金獎。

成長

盲童也能玩出高品質的音樂

提到視力障礙,人們下意識就會想到盲人按摩。

然而有人說,不管是特殊孩子還是普通孩子,只要夠努力,都能玩出高品質的音樂……

作爲主唱,7歲的露露進入藝術團尚未滿一年。

從自卑害羞到快樂歌唱,露露僅用了半年時間。

露露剛出生時,大大的眼睛非常漂亮,完全看不出有問題,直到兩個多月後,家人才發現露露的眼睛不會隨着光亮轉動。四處醫治無果後,她的父母只得無奈接受了這個現實。

一天天長大的露露,性格逐漸自卑又易怒,露露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卻又無計可施。機緣巧合下,露露媽得知“第一人稱”藝術團的存在,想到女兒私下裏很喜歡唱歌,於是毅然帶着露露從廣西一個偏遠的小縣城來到廣州,加入到這個大家庭。

露露的音質很特別,純真的聲音有一種直穿人心的力量,進入藝術團不到半年,就被選爲主唱。露露第一次作爲主唱登上舞臺時,露露媽在臺下喜極而泣,她從未想過女兒能如此優秀,心態也從一直爲女兒揪心轉而爲女兒驕傲。

“我從來不奢望露露有一天走紅、成爲歌星,我只希望她能快樂自信地成長,等她長大了,能夠在老家的盲校當一名音樂老師,這就足夠了。”露露媽說,看到女兒如今變得愛笑愛鬧,所有背井離鄉的艱辛都值了。

演出前的露露,面對陌生人也能應對自如。

“第一人稱”藝術團的藝術總監,是業內有名的合唱指揮李振華,三年多來,他一直免費爲這羣特殊的孩子指導、排練。在他看來,特殊人羣也需要如普通人一樣接受音樂教育。

“第一人稱”藝術總監李振華指導孩子們演唱。

作爲一直站在舞臺上的指揮,他認爲,孩子們一起感受藝術合唱的快樂,是他能一直堅持的動力。特殊羣體的合唱訓練,肯定會艱難得多,比如盲童,因爲他們看不見,就需要花時間一個一個音符去教,但是,盲童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就是記憶力普遍很好,教幾遍就能把譜子唱得非常好。

作爲合唱團隊的靈魂人物,李振華在排練的時候從來不會對這羣特殊孩子特殊對待,而是按照普通人的教學嚴格要求,讓他們既體會到學習的艱辛也體會到進步的樂趣,“不管是特殊孩子還是普通孩子,只要付出努力,都能玩出高品質的音樂,所以一定要嚴格。”

李振華對“第一人稱”的孩子們給予了很高的期望,他表示,只要堅持,“第一人稱”完全可以走上國內頂級的舞臺;他也希望,能有機會讓更多的愛心人士關愛、支持這個特殊羣體。

未來

給他一片土壤,就能開出不一樣的花

等有錢了,就開一間學校,讓這些第一批培養起來的特殊孩子,從舞臺走上講臺,讓更多的特殊孩子有機會接受藝術薰陶。

三年時間,從最初的13人到如今98人,從最初四處尋找演出機會到如今前往各大城市巡演,“第一人稱”逐漸成爲備受當地多個慈善組織推崇的藝術團體。關注多了,也得到了一定的社會援助,這時,羅倩又開始動了心思。

“當我們得到更多的社會援助,當我們有錢了,我要開一間‘第一人稱特殊藝術學校’,讓這些第一批培養起來的特殊孩子,有一個講臺,去教他們的學弟學妹,因爲他們會更懂得特殊孩子學習的障礙、困難在哪裏,會有的放矢教得更好。”對於未來,羅倩充滿着美好的憧憬。

孩子們私下裏都把羅倩當成知心姐姐。

“我們這個團,是整個社會的團,這些特殊孩子的進步,何嘗不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進步。”羅倩認爲,無論是普通人士還是特殊人羣,都是環境的產物,只要給他一片土壤,都能開出不一樣的花來。

最後,讓我們靜心聆聽一曲

露露未經任何修飾的歌唱

一曲唱罷,露露有些羞澀地笑了

這一笑

彷彿冰雪消融、春暖花開

希望如露露所唱

“同一天空底下相關懷

這就是最好的未來”

雖然你看不見世界

但相信世界一定可以

聽見、看見你!

作者:李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