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將至,一直被市場流動性危機困擾的美聯儲也不得不未雨綢繆,提早祭出史上罕見大規模回購計劃。

  但這,真的足以杜絕流動性枯竭事件的發生嗎?美聯儲的瘋狂擴表和呼之欲出的QE4,會否成爲美元由盛轉衰的節點?

  01事件梳理

  北京時間12月13日凌晨,美聯儲公佈定期操作計劃,以遏制年底市場動盪,具體安排如下:

  紐約聯儲宣佈,12月下半月的回購操作計劃總計耗資3650億美元,並維持短期國債儲備管理購買速度在600億美元/月;

  12月16日將進行最高500億美元的32天期操作,其他操作期限從13天到15天不等;

  12月30日開展1天期750億美元的遠期結算操作,12月31日結算,1月2日到期;

  12月31日和1月2日的隔夜操作規模提高至至少1500億美元,以便順利度過跨年流動性“轉折”時期。

  5000億美元!美聯儲祭出“放水計劃”,背後潛藏哪些風險?

  據測算,美聯儲將通過這套放水組合拳在未來30天向市場注入5000億美元流動性,放水規模之大實屬史上罕見。

  02精選分析

  美聯儲放水,竟加劇了金融業的痛苦?

  事實上,流動性危機不是今年纔出現的,而是已經困擾市場6年的老大難問題。

  GnS Economics首席執行官、著名經濟學家馬寧林(Tuomas Malinen)對此表示,面對流動性危機時,央行橫加干預並不是一件好事,反而可能導致金融不穩定性增加。

  馬寧林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已經過去十多年,但全球經濟表現掙扎,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大央行爭相實施零利率(或負利率)政策以及通過商業銀行實施資產購買計劃和QE,從而導致金融業生產效率低下並壓縮了投資空間:

  “央行爲了防止流動性危機演變成系統崩潰,當然可以採取恰當的措施幫助市場過渡。

  但美聯儲持續不斷的大規模放水,實際上是將超額準備金強行注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之中,這直接導致了整個銀行系統的儲備供應增加、邊際效益下降。”

  馬寧林指出,美聯儲瘋狂擴表以及實行較低的政策利率,將導致商業銀行持有的證券與準備金相比沒有收益優勢,這使得銀行不得不發放更多信貸風險較高的貸款來替代收益較差的證券,最終讓貸款市場的高杆槓狀況進一步加劇。

  瘋狂放水背後,危機叢生

  除了要注意瘋狂放水行動給金融系統增添的煩惱之外,美聯儲還要額外注意另外兩個問題:擴錶速度和債務增長。

  一方面,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

  按照紐約聯儲目前的回購操作進行測算,截至明年1月中旬,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將從目前的4.066萬億美元擴大到有史以來最高的4.5萬億美元。

  與此同時,在美聯儲的帶領下,美、歐、日三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增長速度遠超市場預期,預計到今年年底三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增長規模將達到每月近1000億美元。

  另一方面,瘋狂擴表背後,美聯儲的QE4實際上已經呼之欲出,而這對債務負擔極重的美國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分析指出,聯邦政府的支出赤字和美聯儲通過回購操作爲市場提供資金有很大關係——因爲美聯儲大量購債的同時,也間接增強了政府償債能力,同時給了政府大肆舉債的底氣。

  一旦QE4正式落地,必然引發美債購買熱潮,強勢美元恐將迎來“末日”,屆時政府債務和民間債務都會飛速增長,債市泡沫極度膨脹。

  5000億美元!美聯儲祭出“放水計劃”,背後潛藏哪些風險?

  到底是誰在主導回購市場?美聯儲地位今不如昔

  正如上文所言,如此大規模的回購操作必然隱藏着不少潛在風險,那麼一衆美聯儲官員爲何仍堅持必須開閘放水呢?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他們看到了市場對聯儲的依賴:

  9月中旬,回購市場利率突然飆升超過200個基點,比美聯儲設定的隔夜利率高出將近兩倍,恐慌情緒在華爾街迅速蔓延。

  如果回購利率長時間維持在高位,高杆槓的機構就會開始倒閉,金融市場和銀行業的信任體系也隨時面臨崩潰。因此,大規模注入流動性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然而,美聯儲的回購操作之所以面臨諸多質疑,其中一個關鍵點正是因爲,聯儲對回購市場的影響力已然今不如昔。

  分析指出,在最近兩年,美國四大銀行(花旗、富國銀行、摩根大通、美國銀行)一直在回購市場扮演重要角色:它們向回購市場放貸的能力或意願如果發生任何變化,都將導致資金短缺和利率飆升。

  由於美聯儲在今年持續實行寬鬆貨幣政策,低利率環境讓四大銀行習慣於持有大量超額準備金,所以四大銀行在向回購市場放貸時變得謹慎。

  這時候,一個令美聯儲崩潰是事情就發生了:

  四大銀行熱衷囤積現金,於是乎,美聯儲不得不加大流動性投放,以推動銀行釋放更多貸款。這簡直成爲了一個惡性循環。

  瑞信分析師鮑茲與上述觀點保持一致,他認爲,如果在年底前數週失去對隔夜利率的控制,美聯儲可能要被迫實施第四輪量化寬鬆政策,這將成爲美聯儲政策徹底轉變的標誌。

  那麼銀行被迫放貸之後,事情就解決的嗎?顯然不是,這就要回到前文的論述:爲了保證收益,在低利率環境下,銀行發放的更多是高槓杆貸款,這必然會增加市場的脆弱性。

  總而言之,這場放水大戲,無論怎麼看,美聯儲都不會成爲贏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