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穩字當頭,經濟基本盤穩如磐石

── 我市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記者 陳璠

伴着鏗鏘堅實的步履,即將揮別難忘的2019年。一年來,面對紛繁複雜的外部經濟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天津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全市上下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信心,以決戰決勝的奮進姿態,實現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天津不爲一時的發展速度所困擾,用高質量發展解決“成長的煩惱”,換思路、改打法,上下齊心,應對有力,主要宏觀經濟指標處於合理區間,就業、收入、物價保持穩定,經濟基本盤穩如磐石,前進的腳步更加篤定。

“穩”──是主調,是大局

增勢穩──

縱觀今年以來天津主要經濟運行數據,工業指標、效益指標、信心指標相繼傳遞出一系列向穩向好信號。實體經濟壯大成爲高質量發展有力見證。

59個產品平臺、660個部件、439種搭配算法、270萬種風格造型、6.5億種設計組合……這些數據是在描述人們每天使用的傢俱。

與印象中傢俱工廠敲敲打打、塗塗抹抹的景象不同,在位於濱海新區的美克家居智能工廠,整個生產流程完全實現智能化。機器人“跑前跑後”,從零部件倉庫將隔板、把手等零件運送到生產線上,作業區的智能機械手臂負責給木料開槽、鑽孔,大型自動機械對木料進行個性化加工……“客戶在網絡店鋪或實體展示店下單後,訂單會自動傳輸到工廠,14天即可發貨。”美克家居C2M總經理許海告訴記者,經過智能化改造,生產效率提高了36%,運營成本降低38.7%。

儘管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各種不確定性增加,但同美克家居一樣,我市一批製造業企業瞄準市場需求,通過加強研發、不斷創新,以智能製造對傳統產業賦能。

一手抓傳統產業提升,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天津工業生產穩中向好,轉型升級穩步推進。1月—10月,規模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比20.9%,高於全市工業平均水平;新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分別增長39.3%和53%;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的33%,同比增長5%。

更難能可貴的是,市場預期和信心不斷增強。11月,天津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50.6%,再次重回榮枯線以上,其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雙雙回暖,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底氣更足、後勁更強。

結構優──

木桶原理告訴人們,盛水的多少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補齊經濟發展短板,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正是高質量發展內涵所在。今年以來,天津進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迅速,服務業“穩定器”作用不斷顯現。

“雙11”前夕,線上線下各大電商平臺秣馬厲兵,商戰一觸即發,物流無疑是一決雌雄的關鍵。京東、順豐、德邦等超過90%的大型車隊不約而同選擇了物聯網科技公司G7。今年5月,G7落子天津,出資近5億元人民幣,一口氣註冊了商業保理、無車承運人、冷鏈物流等4個平臺公司。該公司相關人士坦言“天津爲平臺企業創造了很好的生態”。

今年以來,G7、奇虎360等一批物聯網、互聯網頭部平臺不約而同佈局津門。短短兩三年中,天津衝出了雲賬戶、昌宜模板租賃等一批在全國同業中一騎絕塵的超級黑馬……這些服務業明星企業,與衆多正含苞待放、茁壯成長的中小企業一起,成爲助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前10個月,天津規模以上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3.5%,現代服務業發展動能充沛。

“雙11”,除了天津人滿當當的“購物車”,天津口岸跨境電商進口單量也迎來井噴,當天達到1590379票,同比增長32.85%。隨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不斷發展,跨境電商成爲天津外貿發展新的增長點。1月—10月,天津跨境電商進出口達32.2億元,同比增長16.2%,進口業務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投資強──

投資連着供給與需求兩端的關鍵變量,對經濟起着重要支撐作用。作爲經濟發展的“風向標”,高質量投資正在加速引領高質量發展。

入冬以來,在梅江會展中心南地鐵站施工現場,大型機械正在進行地下挖掘,我市地鐵7號線一期工程已全面啓動建設。相距8公里外,在微山路與東江道交口,地鐵11號線東江道站施工現場也是一派繁忙,主體維護結構施工正在加緊進行。“今年8月車站第一幅地連牆開工,到明年主體結構就可以順利封頂了。”項目經理李星告訴記者。

今年7月,地鐵7號線、11號線同步開工,成爲我市首批採用PPP模式建設的地鐵項目,總投資規模達到525億元,創造了國內軌道交通建設領域引入社會資本規模最大案例。

百姓所需,即投資所向。我市用足用好財政資金,不搞“大水漫灌”,力求“精準滴灌”,上半年籌集市級財政資金300億元,支持總投資9412億元的123個重大民生工程、生態環保和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建設。四季度再下達100億元財政資金,支持83個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推廣PPP模式助推重大項目落地,撬動社會資本,盤活優質資產,資金、資本、資產形成良性循環。投資流向技術改造、消費升級、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趨勢愈發明顯。

1月—10月,天津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1%,增速位居全國首位。新開工大項目明顯增多,1月—10月,新開工項目951個,計劃總投資增長43.2%。同時,組織各區、各部門儲備新一批項目961個,總投資1.34萬億元。

“進”──是方向,是目標

活力增──

市場主體有活力,高質量發展就有源頭活水。天津大力度減稅降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制度紅利催生市場活力。

“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式增長對企業設備升級改造提出了新要求。公司計劃投資3.5億元建設智能化大噸位柔性模具生產線。上半年減稅降費節省的錢,解決了一部分啓動資金難題。”提起減稅降費,天津汽車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常世平充滿獲得感。今年上半年,各類減免稅費政策爲該企業減負近1000萬元。

年初伊始,天津出臺“民營經濟19條”,全面取消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僅此一項,全年預計減少政府性基金收入149億元。不含“營改增”減稅,也不含增值稅減稅和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2017至2019年三年間,天津共爲企業減稅降費1057億元,其中“自選動作”623億元。

政府“自我減收”置換市場活力,爲企業贏得了利潤增長和發展空間。

以生產玉米收割機爲主的勇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受市場價格影響,效益不佳,爲扭轉下滑趨勢,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向其他農作物收割機具領域擴展。根據2019年先進製造業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的優惠政策,稅務部門協助該企業辦理了退稅1943.9萬元。“現在正是公司擴展業務、研發轉型的關鍵期,這筆退稅款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企業負責人暖在心底。

“今年全年預計減免稅費600多萬元。公司將把這部分減下來的稅費投入到更多技術研發項目中去,以科技創新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享受到政策扶持,天津天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準了新的方向。

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今年前10個月,天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稅金總額同比下降8.2%,降幅已連續3個月保持在8%以上。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爲7.3元,比上半年減少0.1元,比一季度減少0.3元。

1月—10月,全市新登記民營市場主體22.01萬餘,同比增長20.8%,市場充滿活力。

信心足──

“穩”的基調鮮明,“進”的勢頭堅定,讓越來越多企業把目光和信心留在這座秉持“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理念的城市。

“在天津幹事業,心裏特別踏實”“天津各方面活力正在顯現,是幹事創業的絕佳之地”“我們看好天津、‘重倉’天津”。2019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來自全國的大咖們欣然簽下953.6億元項目,表達了他們對天津的信任和期待。

“投資投的就是信心。”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燕中州一語中的。

天津力行簡政放權,深化“一制三化”改革,市級行政許可事項從1133項減少到228項,政務環境快捷高效。建章立制,出臺政商交往的“清”單和“親”單,針對“痛點”“堵點”開“藥方”,營造公正透明法治環境。降本增效,“最多跑一次”辦理比例超過70%……發展活力與營商環境,政策力度和政府效能,都讓企業在這裏找到“家”的歸屬感。

信心來自於對城市發展的判斷,也來自於對幸福生活的憧憬。

前三季度,天津新增就業37.23萬人,同比增長1.28%;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42元,增長7.1%;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增長1.1倍,教育投資增長49.5%;完成棚戶區改造27.9萬平方米,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81所……百姓的“心願單”一一實現,城市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天津堅持綠色價值取向,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爲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拿出雙城間736平方公里黃金地帶建設綠色生態屏障,爲京津冀再造城市“綠肺”。

“海河英才”計劃大力引才聚才,彰顯城市開放與包容,24萬“新天津人”到來,爲城市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希望。

前進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面對風雨,保持定力是關鍵。2019最難忘的記憶,已經鐫刻在城市行穩致遠的年輪裏。展望未來,天津將以更從容的自信、更堅定的勇毅、更穩健的步伐,在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中闖關奪隘、勇往直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