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朝时期,蒙古与满族结盟,实现了大一统,来自北方的威胁解除,那么长城作为军事屏障的功能弱化。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八达岭长城形成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

这是一组由法国摄影师帕塞特于1913年在八达岭长城拍摄的作品,他为我们记录了100多年前八达岭长城的面貌。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

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八达岭长城,历史久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观”之一。

考古研究表明,八达岭一带早在战国时期就筑有长城,至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

1500年前,北魏拓跋氏也曾在此修筑长城。到了明朝,朱元璋为了防范大漠势力南侵,命令在北方筑关制塞。

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八达岭长城形成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

八达岭长城全长一万二千多里,城墙高6-9米,平面呈梯形,底宽6.5-7.5米、顶宽4.5-5.8米。大部墙顶宽阔平坦,可以“五马并骑、十人并行”。

清朝时期,蒙古与满族结盟,实现了大一统,来自北方的威胁解除,那么长城作为军事屏障的功能弱化。

康熙帝巡幸塞外时提到:“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也。”可见,清廷是借助蒙古来守卫北部边疆的。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