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朝時期,蒙古與滿族結盟,實現了大一統,來自北方的威脅解除,那麼長城作爲軍事屏障的功能弱化。明朝隆慶至萬曆年間,八達嶺長城形成比較完整的防禦體系。

這是一組由法國攝影師帕塞特於1913年在八達嶺長城拍攝的作品,他爲我們記錄了100多年前八達嶺長城的面貌。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區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明長城的一個隘口。

八達嶺長城爲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

八達嶺長城,歷史久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偉大建築之一,公認爲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觀”之一。

考古研究表明,八達嶺一帶早在戰國時期就築有長城,至今仍見殘牆、墩臺遺存。

1500年前,北魏拓跋氏也曾在此修築長城。到了明朝,朱元璋爲了防範大漠勢力南侵,命令在北方築關制塞。

明朝隆慶至萬曆年間,八達嶺長城形成比較完整的防禦體系。

八達嶺長城全長一萬二千多里,城牆高6-9米,平面呈梯形,底寬6.5-7.5米、頂寬4.5-5.8米。大部牆頂寬闊平坦,可以“五馬並騎、十人並行”。

清朝時期,蒙古與滿族結盟,實現了大一統,來自北方的威脅解除,那麼長城作爲軍事屏障的功能弱化。

康熙帝巡幸塞外時提到:“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爲堅固也。”可見,清廷是藉助蒙古來守衛北部邊疆的。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