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志新,人称“谷哥”,他是湖北燕儿谷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担任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村第一书记,以及罗田县骆驼坳镇燕儿谷联合党委书记和黄冈市返乡创业促进会会长。湖北燕儿谷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志新:汪书记,你这油茶是60年代的还是70年代的,70年代发展的,你看老百姓多不容易,在这山上,山上种油,山上产油。

徐志新,人称“谷哥”,他是湖北燕儿谷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担任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村第一书记,以及罗田县骆驼坳镇燕儿谷联合党委书记和黄冈市返乡创业促进会会长。

这位“谷哥”要干大事,带20多年积蓄回乡,将8000亩荒山“变废为宝”

2001年,徐志新从罗田县司法局辞职去当律师。2011年,他带着20多年的积蓄,回到燕窝湾创业。当时,村里负债近百万元,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是典型的贫困村。如今,村里不仅成功脱贫出列,还是著名的3A级景区。

湖北燕儿谷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志新:今天开一个乡村工匠节的筹备会,初步定在五一的假期。由县政府主办,我们燕儿谷乡村工匠学校承办。

这位“谷哥”要干大事,带20多年积蓄回乡,将8000亩荒山“变废为宝”

2018年,徐志新对外发布了一则招募令,向整个大别山地区的“九佬十八匠”吹响了集结号。同年,他的“乡村工匠学校”也开建了。如今,学校已吸纳了不少能工巧匠。为了办好“乡村工匠节”,“工匠学校”每天都在加班加点的建设中,现在还有一些扫尾工作正在进行。

这位“谷哥”要干大事,带20多年积蓄回乡,将8000亩荒山“变废为宝”

湖北燕儿谷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志新:这里是一个农耕文化的展示,这中间会有一个休息的场所,里面做一个茅草屋,塑造一个农耕场景。现在这个学校的建设完成了80%。

边查看“工匠学校”的建设情况,徐志新边跟我们聊起了建它的初衷。他说,乡村工匠是乡村文化的精髓,也是游子的乡愁,工匠们的老手艺必须要传承下去。再者,这所学校的建设,也是一个三产融合项目的启动。一产,竹子、木头的种植;二产,文创旅游产品的加工;三产,将“学校”打造成为一个体验式旅游目的地。

这位“谷哥”要干大事,带20多年积蓄回乡,将8000亩荒山“变废为宝”

这位“谷哥”要干大事,带20多年积蓄回乡,将8000亩荒山“变废为宝”

再过半个多月,“工匠节”就要开办了。徐志新给每一位工匠布置了一个任务,那就是要制作一件具有商品价值的作品,来参加“工匠节”的比武大赛。

湖北燕儿谷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志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工匠应该思考和反思,为什么你们的手艺失传了,因为你没有适应新的需求。怎么样把实用和时尚性结合起来,有好看有好用又生态,怎么会被淘汰呢?就要他们换思想。

“工匠学校”的打造,是徐志新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学校”不仅要从无到有,还要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传承文化的同时,更要带动更多的乡村工匠就业。离开了“工匠学校”,徐志新飞奔到了村委会。在那里燕儿谷联合党委6个村的村干部们都在等他。

湖北燕儿谷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志新:为什么开这个座谈会,就是要吸引外面的能人、游子,关心家乡的发展。

五小时“头脑风暴” 共谋“一村一品”发展之策

以前担任燕窝湾村第一书记的时候,徐志新想的最多的,是如何把这一个村发展好。如今,六村抱团发展,作为“领头羊”,他肩上的担子变得更重了。

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镇叶家圈村村委会主任 叶新春:搞大棚育苗,我们已经种植了中药材200亩,还准备发展山野菜200亩。

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镇樊家冲村党支部书记 樊格民:我们一个是种植野菊花,在就搞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燕儿谷搞旅游。

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镇郭家河村党支部书记 郭仲文 我们主要是打造野葛根,我们去年引进能人回乡种了300亩。

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镇望江垴村村委会主任 张剑 我那上面就搞药材,茯苓、天麻。

他们的“头脑风暴”会从白天开到晚上,6个村的村干部们一直围绕着如何推进“一村一品”,助推脱贫攻坚这个话题展开。会议结束,大伙的心里都有了底,下一步就是具体实施了。

8000亩荒山“变废为宝”

徐志新带着记者来到的匡河镇,是罗田县“有名”的油茶种植大镇,但似乎这个名气只停留在七八十年代。

黄冈市罗田县匡河镇党委副书记 镇长 闻静:面积比较多,管理这块比较滞后,他这块地,他说有600亩,原来是发包给别人了50年,当时发包的价格也比较低,但是目前效益非常差劲。

匡河镇拥有油茶林上万亩,但当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却只占了一小部分。顺着九口塘村汪书记指的方向望过去,我们并没有看见他口中所说的百亩油茶林,只瞧见了杂树丛生的荒山。

湖北燕儿谷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志新:汪书记,你这油茶是60年代的还是70年代的,70年代发展的,你看老百姓多不容易,在这山上,山上种油,山上产油。

这位“谷哥”要干大事,带20多年积蓄回乡,将8000亩荒山“变废为宝”

为了查看老油茶树的生长情况,徐志新一头钻进了树林里。

这位“谷哥”要干大事,带20多年积蓄回乡,将8000亩荒山“变废为宝”

湖北燕儿谷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志新:你蹲下来看,都是油茶,但是现在都废弃了。

徐志新说,现在我们看到的九口塘村,就是燕儿湾村8年前的样子。8年前,他也像现在这样,每天在荒山里穿梭、考察,制定村子的发展方案。九口塘村相较于燕儿湾村来说,具有一定的油茶产业发展基础,这一点是让他感到最欣慰的。在前往下一个村子的路上,徐志新告诉我们,看着老百姓曾辛辛苦苦种下去的“摇钱树”变成了“柴火”,他很心痛。四年前得知罗田有很大面积荒废的油茶林后,他就下定决定,要把这些油茶林,再变回“金山银山”。

这位“谷哥”要干大事,带20多年积蓄回乡,将8000亩荒山“变废为宝”

湖北燕儿谷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志新:我们这个油茶,今年打算做8000亩。我们想用8到10个基地把它放下去。我们现在搞的许家垱那个基地是1000亩。我们是变废为宝,他本身就有油茶基础,荒废了,我们把它重新整理出来,发挥作用,这是几代人的心血啊!

开发8000亩荒废的油茶林,是徐志新今年要干的第三件大事。一旦干成了,将会有上10个村依托油茶产业脱贫致富。当前,徐志新已经考察了六七十个村,每到一个村子,必定会亲自上山查看油茶林的生长情况。

清早,跟着“谷哥”前往匡河镇考察各个村子现有的油茶林,上山下山,穿梭于各座荒山之间。几个小时下来,我的双腿双脚都有些不听使唤了。但抬头一看走在我前面“谷哥”却依然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回到燕儿谷后,他没有停歇一分钟,又立即投入到了新的工作当中。不当律师当农民,或许有很多人会说他傻。但跟“谷哥”相处的这两天,我发现他并不傻。他的家乡需要他,因为这份需要,他毅然决然的选择返乡创业。在他看来,被需要是一种幸福,他希望能让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在罗田建设更多的“燕儿湾村”。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战略决策落实靠什么?关键还是靠人。靠像徐志新这样有思想、有知识、有感情、有资源、有本事的能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