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道 外媒稱,標準普爾評級公司11月20日發表一份報告稱,中國將從實施“綠色”經濟發展計劃中獲得“可觀收益”。

據埃菲社11月20日報道,報告稱,雖然中國要想將污染經濟轉變爲綠色經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必將從重視綠色經濟發展當中獲益。

標準普爾強調,中國正在其發展計劃中優先考慮防控污染,採取有利於“綠色金融”的措施,對可再生能源、電池蓄能和電動汽車等領域進行戰略投資。

此外,中國還利用綠色金融市場爲環境友好型產業提供支持,同時促進新一代技術的發展。因此標準普爾認爲中國大有重新展開經濟擴張的勢頭。

報告認爲,中國政府擔心的問題已經不再侷限於國內污染造成的問題。爲了推動旨在國際範圍內展開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帶一路”倡議,北京希望樹立一個“綠色形象”。

樹立可持續發展形象的目的在於吸引國際私人資本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標準普爾認爲,這對能否獲得成功具有關鍵作用,同時也對某些國家拒絕該倡議可能受到的負面影響發出了警告。

報道稱,在國際範圍內,鑑於中國的政策和美國政府的態度,中國很可能成爲“氣候行動的領導者”。標準普爾指出,應對氣候變化的舉措或將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一場變革,進而導致地緣政治局勢發生變化,目前已有多個國家開始推動經濟向可持續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

【延伸閱讀】聯合國祕書長呼籲大力發展綠色經濟 有效落實氣候行動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紐約聯合國總部記者 錢珊銘):當地時間9月10日,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就氣候變化問題發表講話,敦促國際社會在2020年前向發展綠色經濟轉變,有效落實氣候行動。

10日下午,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就氣候變化問題發表講話時指出,氣候變化帶來直接的生存威脅,應對氣候變化是當前的時代性命題。處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推動落實氣候行動刻不容緩,這其中就包括有效落實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古特雷斯說:“三年前,世界各國領導人簽署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承諾將全球平均氣溫增幅控制在工業化前低於2攝氏度的水平,並向1.5攝氏度溫控目標努力。這些目標不過是避免氣候變化最嚴重影響的最低目標。儘管如此,國際社會仍遠未走上正軌。聯合國的研究顯示,迄今爲止,《巴黎協定》締約方作出的承諾僅佔(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需努力的三分之一。”

古特雷斯指出,要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並推動落實氣候行動,各國需要迅速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轉向發展綠色經濟。古特雷斯同時駁斥了一些國家對發展綠色經濟提出的質疑,“我聽到過這樣的論調,一些既得利益者質疑,應對氣候變化成本昂貴,解決環境問題將扼殺經濟增長等,這完全是無稽之談。事實上,情況正好相反。氣候變化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例如,過去10年,極端天氣和燃燒化石燃料對健康的影響使美國經濟每年損失至少2400億美元。未來十年,這樣的經濟損失將爆炸性地增長50%。到2030年,全球變暖造成的生產力損失可能造成2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而越來越多的研究則表明,氣候行動將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上週,全球經濟與氣候變化委員會發布的新氣候經濟報告表明,氣候行動和社會經濟進步是相互支持的,到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將爲世界經濟帶來26萬億美元的增長。此前,國際勞工組織的報告也顯示,到2030年,僅僅是落實常規的綠色經濟政策就可在全球創造2400萬個就業崗位。”

古特雷斯在發言中多次談到了中國在發展綠色經濟、落實氣候行動方面做出的努力。他指出,2017年,中國投資了1260億美元用於可再生能源生產,比上一年增長了30%。目前,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新增的就業機會已超過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工作崗位。

古特雷斯敦促發達國家在全球氣候行動中承擔自己應有的經濟和道德責任,“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對氣候危機負有最大的責任,但最貧窮的國家和最脆弱的人們和社區卻首當其衝、受到最嚴重的影響。因此,富裕國家不但必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還要致力於幫助處於弱勢的人們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危害。”

古特雷斯同時指出,除了各國政府的行動力,企業也正在意識到氣候行動帶來的益處。例如,全球130多家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企業計劃完全通過可再生能源爲其運營提供動力,400多家公司將根據最新科研成果管理其排放量,制定排放目標。古特雷斯說,在本週即將在美國加州召開的全球氣候行動峯會上,多家企業將會分享其節能方案。

古特雷斯宣佈,他將在明年9月召集舉行氣候峯會,並將邀請各國領導人及私營部門負責人共同參與,峯會核心議程包括進一步推動落實《巴黎協定》等。

【延伸閱讀】中國治沙經驗將服務“一帶一路“綠色經濟發展

庫布其模式走向“一帶一路”啓動儀式成功舉行。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靳丹妮):6月29日,“庫布其30年治沙成果總結暨服務‘一帶一路’綠色經濟推進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生態環境領域多家權威研究機構,對庫布其治沙30年的實踐成果進行了總結和認定。記者從會上獲悉,以庫布其治沙爲代表的中國治沙經驗將服務“一帶一路“綠色經濟發展。

位於中國北部的庫布其沙漠,曾經是“懸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過去30年,經過億利集團和當地農牧民一起堅持不懈的治理,當地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那裏的沙塵天氣從1988年的50多次減少到了2016年的1次;降雨量由不到100毫米增長到400多毫米,生物多樣性增長到530多種,植被覆蓋率達到了53%。庫布其治沙帶頭人、億利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表示:“庫布其三十年治沙經驗告訴我們,沙漠是可以大規模治理的,沙漠治理是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多方共贏的,沙漠是可以由死亡之海改造成爲人類賴以生存的美麗家園的。”

億利集團董事長王文彪發言。

王文彪表示,聯合國提出2030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中國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綠色“一帶一路”重要倡議,展望未來三十年,億利集團將讓庫布其的種子在中國和世界各大沙漠生根發芽。

王文彪說:“荒漠化是地球的頑疾,在‘一帶一路’沿線十多億人口飽受沙漠之困,沙化之苦、沙塵之擾。億利集團把爲人類治沙作爲崇高的使命,誓言治沙100年,並提出‘兩個一’目標:一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的公益植樹和碳匯林植樹計劃,到2030年引導全球10億人蔘與植樹綠化;二是大力推廣應用庫布其三大核心技術、優良種質資源以及產業治沙模式,到2030年讓中國西部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10%以上的荒漠化地區應用庫布其治沙成果,實現沙漠增綠,人民增收。”

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埃裏克· 索爾海姆致辭。

聯合國副祕書長、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埃裏克· 索爾海姆對庫布其治沙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爲庫布其的經驗可以運用於其他的國家。他說:“從我的角度,我覺得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因爲沙漠化所帶來的挑戰,比如說非洲國家是非常乾旱的,而且人口增長很快,同時自然環境比較惡化,所以不能夠給人們帶來很多的經濟機會。我覺得庫布其的很多經驗都可以運用到非洲去。所以我非常的希望將來能夠幫助非洲國家從庫布其的經驗當中得到學習,通過“一帶一路”的項目使得更多的國家獲益於庫布其的模式。”

在當天的會議上,還舉行了庫布其模式走向“一帶一路”啓動儀式,發佈了庫布其模式走向“一帶一路”路線圖,宣佈共同組建工作組推動生態項目合作、聯合開展培訓等具體工作。

【延伸閱讀】從“綠色經濟”看貴州荔波旅遊跨越發展

荔波縣委書記尹德俊介紹多彩荔波新未來

在位於黔桂兩省區交界的荔波,擁有“世界遺產地”和“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兩張世界級名片,彙集了世界喀斯特的典型地貌。這裏生態良好、山川秀麗、資源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4.84%,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最高達18萬個以上。被譽爲“地球綠寶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

荔波始終秉持生態立縣的理念,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基本思路,堅守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將“世遺荔波”這張名片推向世界。

拉懂吉移民新村風貌

從綠水青山到“全域旅遊”

早在2015年3月,荔波率先在全國先提出全域旅遊發展模式,隨後,2016年荔波被評爲全國全域旅遊的示範區、全省全域旅遊示範縣。荔波縣委書記尹德俊介紹說:“全域旅遊的概念是來自於“五大發展理念”中的“綠色發展”,也就是把曾經對立的“綠色”和“發展”,轉變成兼容互利的理念。發展旅遊產業,首當其衝的是守好“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其次是怎麼把生態的資源,文化的資源和少數民族的文化遺產變成整體的產業鏈,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變成荔波經濟的支柱,這是在頂層設計方面值得思考的問題。”

爲了順應全域旅遊發展提出的新要求,荔波正全力推進旅遊景區提質升級。規劃建設包括大小七孔遊客集散中心、鄧恩銘故居陳列館及廣場、樟江景觀帶環境整治在內的22個總投資約88億元的重點項目爲核心,以點帶面,奮力打造荔波旅遊“升級版”,培育旅遊發展新動能。以旅遊業帶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全域旅遊將是荔波旅遊未來發展主方向。

據瞭解,2016年全年荔波共接待遊客1108萬人次,同比增長43.23%,實現旅遊總收入110.96億元,同比增長64.46%,增進比綜合測評連續三年位居全縣同類縣第1位。荔波的旅遊發展隨着“大衆旅遊時代”到來呈現出井噴態勢。

小七孔風景區臥龍潭景點

“國際範”大膽嘗試

據悉,2017第二屆中國荔波國際兒童動漫節將於7月21日荔波舉辦,中國荔波國際兒童動漫節是在中國唯一一個以兒童爲主題的國際動漫節。活動融合了動漫文化、科技、旅遊等跨界資源,已邀請到了來自美國、法國、巴西、西班牙、祕魯、伊朗、墨西哥、俄羅斯、南非等25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以及獲獎代表到場。此外,10月1至10月3日,荔波帳篷音樂節將在茂蘭舉行。屆時,5支著名國際搖滾樂隊將悉數到場。

旅遊產業全民參與 老百姓共享全域旅遊發展紅利

荔波,作爲國家級的貧困縣,美麗與貧困共存。到今年爲止,荔波縣還有兩萬五千的貧困人口,爲把扶貧攻堅和全域旅遊結合起來,以景區附近爲搬遷點,一些貧困戶搬過來後經過培訓就可以直接爲來荔波的遊客提供服務;一些貧困戶的服務意識和水平達不到標準,通過把他的房屋出租給經營者來經營換取收益,一年下來,平均每戶收入最高可達三十多萬,收入低的也有十多萬,效果已經超過脫貧,接近致富。尹書記由衷地感慨:“荔波的優勢是綠水青山,老百姓有了收益,就不會砍樹賣,也不會用山上薄層土去種地,既保護了青山綠水,也帶動了經濟發展。也就是全域旅遊需要的是全民參與”。

【延伸閱讀】四川成立森林康養產業聯盟助推綠色經濟發展

成立大會現場。 安源 攝

中新網眉山4月26日電 (記者 安源)26日,四川省森林康養產業聯盟大會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峨眉半山七里坪舉行,標誌着四川森林康養正式步入產業化發展階段。

據瞭解,四川省康養產業聯盟首批簽約成員19家,簽約規模3.1億元。聯盟按照“資源信息化、信息數據化、數據創意化、創意服務化”的原則,採用董事長聯席會制度,由輪值主席主持,輪值期一年。

四川省林業廳副廳長馬平在成立大會上講話。 安源 攝

企業可以通過與平臺公司簽訂標準化服務合約,“零成本加入”,成爲森林康養聯盟成員。聯盟成員享有“融資本、找特色、定模式、做運營、育人才”等五大類服務,還可以通過積分對話,獲得平臺公司股權、分紅、發展基金等特色服務。

四川省林業廳國際合作處副處長張黎明告訴記者,通過這個平臺能夠團結更多的企業家,贏得更多的社會資本,開發更多森林產品,也爲社會提供更多的社會化服務。

四川有着得天獨厚的森林自然資源優勢,目前做森林康養的企業面臨着資源沒有數據化、營銷沒有市場化、人才匱乏三個痛點。森林康養產業聯盟,本着“平等、共享、綠色、集約、利益、連接”的宗旨,按照“資源信息化,信息數據化,數據創意化,創意服務化”的原則,幫助加入聯盟的企業補齊短板,發展好“醫、養、遊”結合的大康養模式。

成立大會現場。 安源 攝

四川金盃集團執行董事、四川省森林康養產業聯盟大會首屆輪值主席張軍表示,現在都強調共享經濟,把所有做森林產業的企業聯合起來,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聯合,而是將深度的產品服務、效益都有機結合起來,是一種合作,是一種共享。

據悉,從2017到2020,四川省涉林經濟規模將從3000億達到5000億,四川省委1號文件明確提出新增森林康養基地50個,營建森林康養林200萬畝、森林康養步道1000公里、森林康養人家2000戶。

四川省林業廳副廳長馬平在康養產業聯盟成立大會上稱,四川省森林康養產業聯盟的成立,將創建一個凝心聚力的合作平臺,吸引更多、實力雄厚的社會資本,團結更多具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投入到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事業中。(完)

【延伸閱讀】重慶江津:鄉村馬拉松撬動“綠色經濟”

央廣網重慶3月27日消息(記者劉湛 通訊員鄒帆)26日,以“春風10裏 慈雲綠跑”爲主題的重慶江津區慈雲鎮首屆鄉村馬拉松活動在該鎮兩江藝農有機農業基地歡樂開跑,來自全市的上千名跑步愛好者沿着鄉村道路跑進慈雲田園水鄉的爛漫春天。

當天上午9點半,參賽選手從兩江藝農基地出發,沿着寬闊平坦的鄉村道路,一邊享受奔跑的快樂,一邊欣賞春花盛開的自然風光。從重慶趕來參加業餘組比賽的黎永平,穿着主辦方統一發放的白色運動T恤,“我很喜歡參加這類鄉村馬拉松比賽,今天特意帶着一家人來這裏度週末,也不誤比賽娛樂。”黎永平說。

誘人的草莓、金黃的油菜花、傳統的手工品、巴渝風情的村落……這場鄉村馬拉松所展現的景緻和風俗,一方面讓遊客享盡田園水鄉的自然韻味,另一方面也讓當地村民嚐到了活動帶來的“甜頭”。

這幾天,慈雲鎮涼河村41歲的胡正華顯得格外忙碌。從早上到下午,光臨胡正華小喫攤的遊客一直不斷。“鄉村馬拉松徵集報名的消息發出去後,來遊玩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胡正華的小喫攤每到週末就格外受歡迎,“明星美食”菠蘿粑也一度脫銷。“賣得最好的一天,收入就有兩千多元呢,多虧了這次馬拉松活動!”胡正華笑着說。在他眼裏,數字的背後,得益於當地鄉村旅遊的發展和鄉村馬拉松等活動的舉辦所帶來的高人氣。

慈雲鎮位於江津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是江津區富硒農產品主產區之一。據慈雲鎮黨委書記胡海英介紹,近年來,慈雲鎮抓住現代農業園區和鄉村遊發展的有利契機,大力發展以果木蔬菜爲重點的觀光農業和以標準化農家樂爲主的休閒農業。目前,慈雲鎮休閒農業種植基地面積達到2萬畝,有機蔬菜、小水果、水產養殖、苗木基地等特色效益農業產業基地面積6000畝,共有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接待點15個,農家樂面積1000餘畝。

隨着休閒農業規模的擴大和接待能力的提升,如何解決吸引遊客這個問題?“近年來,通過每年舉辦生態年豬民俗文化節、草莓採摘節等活動,慈雲鎮鄉村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逐漸提升,帶來了可觀經濟效應。”胡海英介紹,自2012年以來,該鎮已累計接待遊客15萬人,實現收入2000餘萬元。在她看來,豐富多彩的鄉村文體旅遊活動,是吸引遊客、擴大鄉村旅遊知名度的有效形式。

於是,今年的賞花踏青季到來之前,慈雲鎮特別邀請了近年來在富硒農產品銷售和品牌營銷中“金點子”頻出的重慶富硒網,爲慈雲量身打造了“春風10裏 慈雲綠跑”鄉村馬拉松活動,包括比賽前一晚舉行的鄉村民謠會。而本次鄉村馬拉松也讓慈雲鄉村旅遊又着實“火”了一把:統計顯示,3月25日、26日兩天,共有上萬遊客湧入慈雲參加鄉村民謠會和馬拉松活動,體驗田園風光,其中半數以上游客來自重慶主城。

據胡海英介紹,未來慈雲鎮還將推出更多文體和旅遊相結合的活動,協同配套水果採摘體驗、花卉苗木觀光、垂釣休閒等鄉村休閒項目,讓“田園水鄉 休閒慈雲”印象深植遊客心中,逐漸成爲大家休閒娛樂的新選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