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钢铁业投资增速大反转!3000点开启估值修复行情?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沪指再上3000点 

为下半年来第五次,前四次功败垂成还历历在目。除了科技,大金融是今日最重要的推手。盘中两市估值最的低银行股也被券商强力带起,低估值群落的房地产板块也在异动。3000点位置,一些热点板块位置较高,部分增量资金的一个思路也在布局低位低估值的补涨品种。纵观市场,估值仅略高于银行,且在本轮周期股反弹中启动最快、修复节奏领先的钢铁板块保持相对较高的补涨潜力。但钢铁股主线仅仅是估值修复?能否复制2014年的修复行情?亦或还有其他?本文为您详细梳理。

表1:两市低估值板块一览

一、中国钢铁业固定投资增速年内大反转

2019年下半年,我国钢铁产业投资增速迎来突破:黑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在2017年一季度见底后,连续9个季度上升;今年5、6月升至高点,实现了逾13年来的首次突破;下半年有所回落,四季度初回落至29%,与前期历史高点持平。

要理解钢铁股估值修复逻辑的起源,还要从2005年说起,精彩的部分发生在2009年和2014年,我们重点讨论。2005年对于我国钢铁业来说意义深刻。2004年全球粗钢产能达到10亿吨的巅峰,行业景气度逼近阶段性高点,南下布局湛江的宝钢、落子曹妃甸的首钢,以及武钢、鞍钢和邯钢进入全球钢铁“豪门俱乐部”——国际钢协;2005年,鄂钢、鞍钢和本钢又分别重组,我国年粗钢产量突飞猛进,达到3.5亿吨,成为世界上粗钢产量首个突破3亿吨的国家。可也就是那个时候,大江南北的钢铁产能泡沫开始破裂,中国的“钢铁人们”经历的分水岭,快速上升的钢铁业投资见顶——让太多太多业内人士始料未及的是那一见顶就持续了这么久,中国钢铁业不知不觉的步入了失去的10年。

图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统计:黑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014年二季度,钢铁业固定投资增速跌至12.80后才一度稳住阵脚,开始回升;然而好景不长,2015年又转差,当年三季度行业投资增速跌至-13.63%,结果即便是宝钢这样的巨人都抵挡如此的冲击都已气喘吁吁,集团当年扣非归母净利也仅仅10个亿而已,同比降幅超80%,全行业之低温,可想而知。

好转酝酿于2016年,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实施,最有力的措施就是重拳清理海量到难以统计的劣质“地条钢”产能(主要来自中频炉)。政策效果立竿见影,投资掀起一轮回暖。反转开始于2017年初,彼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领导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扩大会议上宣布彻底歼灭地条钢产能最后期限;央行也在当年年初的工作会议上表示,将加大对钢铁业去产能等金融支持力度。2017年一季度钢铁业投资增速下滑创新低至-20.10后展开反转。

二、A股钢业类估值修复解析

钢铁业的产业实际修复很自然是落后于固定投资修复的。钢铁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在2015年跌至-3%后才触底回升,2016年升至0.6%,2018年升至4%,达到2009、2010年时的水平。A股的钢铁业估值修复开始于2014年年中,当时行业PB仅为0.68倍,首轮高速修复于2015年中减速,行业PB升至1.93倍,之后进入结构性估值修复过程,在2017年三季度中止。可见,A股市场的钢铁股估值修复基本与固定投资见底同步,结束于投资加速大幅回暖前夕,基本贯穿于投资的修复阶段(2014年二季度至2017年四季度)。

图2:A股钢铁板块PB统计

三、估值修复OR把握龙头

A股钢铁板块本轮估值调整的低点出现在今年三季度,PB为0.85倍附近,较2014年低点0.68高出25%;11月以来,板块估值已获得一定修复。接下来,业内主流观点认为板块估值向下调整的空间和概率很小,但掀起如2014年或2009年(估值修复与固定投资修复的节奏趋同)一样的估值修复行情的概率也不高,接下来的市场机会更在于把握行业龙头。

首先,今年前10个月粗钢产量达8.29亿吨(去除地条钢),自6月以来的单月粗钢产量连续下滑,且四季度高炉长流程生产线的产能平均利用率低于去年同期(注:今年11月最高71.62%,去年11月最高为73.33%。目前我国钢产量85%以上来自高炉—转炉;电炉产量占14%左右;中频炉——也就是地条钢的来源——占比3%左右),导致今年粗钢产量可能大致与2017年持平,推升了我国钢铁产能再度阶段性见顶的预期(实际顶部更可能是2018年的9.28亿吨,占全球的产量之比升至空前的51.3%),引发业内认为钢产业固定投资也不具备继续上升的基础。

图3:粗钢产量同比增速统计

其次,2017年初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以及宝武集团等钢企高管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扩大会议上宣布彻底歼灭地条钢产能最后期限的同时,也详细说明了“钢铁十三五规划”的时间表——前3年(2016-2018)去产能,后两年(2019-2020)推重组,争取特大型钢铁企业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集中完成产业再升级。而在11月底结束的第十五届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上,中钢协副会长迟京东在《中国钢铁行业运行态势及2020发展趋势》主题演讲中重申,未来兼并重组对钢铁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最后,中国冶金规划研究院刚刚发布的《2020年我国钢铁需求预测成果》显示,明年年我国钢铁需求或同比下降0.6%,小幅降至8.81亿吨。包括惠誉在内的主流机构也认为,最新的中国明年总钢铁生产将会下滑,主要是因环保要求更多落后产能退场,及楼市放缓增速所致;但是政府基建投资有望增加,这是支撑“钢铁十三五规划”实现目标的关键,保障2017年以来大幅新增的固定投资信贷流畅,也为新增的高新产能提供需求支撑。

钢铁板块后期投资有两条主线,一为估值修复,二为把握优质龙头。根据上述分析,把握优质龙头的可操作性更优先于估值修复。特别是盈利稳健、自由现金流强劲、具备顺应政策方向整合产能的龙头企业,更具备穿越周期的潜力,但全行业或难现持续的产销两旺,小型钢企还需争取过关。这意味着是钢铁业供给侧改革的下半场将开场。投资者可关注市净率2.0倍以下、现金流充沛、净资产收益率的宝钢股份三钢闽光韶钢松山

表2:钢铁品种重要指标一览(附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