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社理事長孫安富說,合作社利用秸稈堆漚有機肥已有數年時間,加上腐熟劑後,雖然冬季氣溫較低,但並不影響肥料的堆漚,“氣溫如果實在太低,覆蓋上薄膜和一層土就可以了。”蓋永峯說,爲此,他在這個冬天還要忙着選擇適應加工企業要求的優質品種,“以前是‘種啥賣啥’,現在是‘賣啥種啥’。

新華社電正值東北嚴冬時節,黑龍江省海倫市最低氣溫近零下20攝氏度。在海倫市經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地裏,堆漚的秸稈卻在靜靜“發燒”。

“明年種地時,這些秸稈就能變成上好的有機肥。”合作社理事長孫安富說,合作社利用秸稈堆漚有機肥已有數年時間,加上腐熟劑後,雖然冬季氣溫較低,但並不影響肥料的堆漚,“氣溫如果實在太低,覆蓋上薄膜和一層土就可以了。”堆漚有機肥只是孫安富冬天裏要做的事之一。對於孫安富來說,近年來感受種地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農閒”時節不那麼“閒”了。

“以前冬天就是賣賣糧,剩下時間很多人就‘貓冬’了。”孫安富說。

而如今,順應黑土地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代潮流,農業高質量發展正在要求更多種植者轉變種植和經營理念,冬季“農閒”正逐漸變“農忙”,“綠色”希望在嚴冬中就開始孕育。

“過去秸稈大多都是燒掉,現在我們除了堆漚有機肥,大部分都直接粉碎拋灑還田。”孫安富說,粉碎深翻還田的秸稈,就好像在“冬眠”,經過在黑土地裏發酵,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工作人員說,截至12月7日,黑龍江省秸稈還田利用量5728.8萬噸,還田利用率達到56.12%,在黑土地裏“冬眠”的秸稈佔比已過半。

與孫安富同樣“冬忙”的,還有黑河市愛輝區嘉興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蓋永峯。

“這幾天最主要的就是和加工企業對接明年的訂單。”蓋永峯說,合作社明年計劃種植超過2萬畝旱田,不能“冒懵兒”種,得在冬季就定下銷售細節。

蓋永峯的合作社今年與珠海一家加工企業簽訂了大豆銷售訂單,每斤大豆比當地市場價高出1角錢左右,嚐到甜頭的蓋永峯,計劃今年繼續簽訂訂單。

“訂單價格高是有原因的,因爲我們現在種高蛋白的高品質大豆。”蓋永峯說,爲此,他在這個冬天還要忙着選擇適應加工企業要求的優質品種,“以前是‘種啥賣啥’,現在是‘賣啥種啥’。”除了選擇優質品種,高品質種植還要求控制農藥化肥用量,蓋永峯最近還要選擇使用合適的有機肥,替代化肥。

“我們這幾年化肥用量相比前些年至少下降了五分之一。”蓋永峯說。

在黑龍江,減化肥、農藥、除草劑用量的農業“三減”面積超過4000萬畝,今年施用化肥折純量同比減少1.52萬噸,農藥總用量同比減少2000多噸。

做種植規劃、整合土地、針對新型栽培技術考察選購農機具……“年前是閒不下來了。”蓋永峯說,“不過忙點兒纔好,忙點兒說明咱這農業有奔頭。”

來 源丨糧油市場報

總值班丨劉新寰 統籌丨劉超 編輯丨從申

中國糧食行業惟一公開發行的報紙

讓您深入瞭解中國糧食經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