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得不提一下电影里的母亲,虽然搞不懂爸爸在做什么,可是,她顺服:给老公一年的时间来训练女儿们摔跤。看到了爸爸是如何教育女儿去实现父亲多年的梦想。

看这部电影,有点偶然。亲爱的一直催要去看电影,可是看看上映的片名,有兴趣的真不多,拖到不能再拖,只好在无聊的片名中选一部豆瓣评分最高的,至少,还能对得起电影票钱。于是,临时买了《摔跤吧,爸爸!》的票,算是完成任务。看完电影才发现,这名字起的真误导人,不过,似乎又找不出更好的......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前国家冠军(后面的爸爸),因为钱的缘故,无缘世界冠军,只好寄希望于儿子。可是上天和爸爸开了一个玩笑,生的四个孩子全是女孩。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爸爸发现自己2个女儿在摔跤上的天赋,决定开始培养自己的2个女儿。经历种种困难,最终将自己大女儿培养成世界摔跤冠军。

情节虽然很励志,可是也很容易落入俗套,要拍的走心,还真不太容易。可是,居然让阿米尔·汗做到了。

看电影时,自己笑了:微笑、哈哈大笑、还有会心的笑;也哭了,无声的泪水划过、酸楚的泪水哗哗,更有共鸣的泪水滴答……

曾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讨论“印度落后中国多少年?我们来算一下”,认同文中的观点:“答案到底是多少,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如果我们沉迷于这些看得见的硬件上的领先而沾沾自喜,就会忽视和无视很多看不见的落后之处。

至少在电影上,中国电影比印度电影,落后了一个高山一样的阿米尔·汗。”从走出影院的那一刻起,就在想,为什么这部电影让自己如此动情?已经很久没有哭成这样了,更何况,片子还不是一个苦情剧。

这是一部励志电影。让人记住了爸爸对梦想的坚定,和执着。到现在,谈起这部电影,脑海里的第一印象,还是爸爸那坚毅的眼神,和抱着双臂不苟言笑的样子。而爸爸对摔跤的态度是,并不是强壮就可以胜利,不是倚靠技巧就能成功。摔跤,要敬重你的祖国;要使用你的脑子,利用智慧、忍耐,等待才能获得成功。

这是一部教育剧。看到了爸爸是如何教育女儿去实现父亲多年的梦想。(这也是在国内最有争议的部分。只是,对于自己,看到的只是一个为了女儿可以主动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爸爸,不觉得国人担心所谓的强制教育和电影中的爸爸有什么关系。)

这是一部情感剧。娓娓道来的父女情深,从女儿听话到叛逆,到后悔却无脸见爸爸,到致电爸爸只有悔恨的哭泣……据说,很多人都在其中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影子。

这是一部家庭剧。看看作为兼妻子、母亲于一身的女性如何处理好家里、邻里的关系。

这是一部喜剧。从前地方冠军败给前国家冠军,到表哥的各种搞笑话语,都让人忍俊不禁。

这部剧容纳了太多的东西,每一样拿出来都能让人津津乐道谈上半天。169分钟的影片没有任何多余的镜头,反而是国内公映的删除版(少30分钟)让人看得有些困惑。

电影中的爸爸用行动告诉我们,面对困难,逃避是没用的,能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动用一切可用的资源:比如没摔跤场,爸爸就自己在田里割草填土做;没钱买鸡肉,爸爸就说服老板低价出售鸡肉;没钱买摔跤垫,用棉垫代;体院要开除大女儿,爸爸动情的演讲打动了领导,给了女儿最后一次机会,哪怕自此爸爸不能见女儿;没电脑看比赛的录像视频,就去包下录像厅,视频一段一段分析,再一段一段标记……

电影中的爸爸告诉我们,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呢?会有那么一刻,“所有的鄙视变成了掌声。”

电影中的爸爸让女儿吉塔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爸爸更是用行动告诉世人:爱你最好的方式,是给你力量,让你在艰难人世独立前行,让祂的话语成为你脚前的灯,路上的光。

罗列电影中的感人瞬间,让自己的眼泪再飙一会儿:母亲担心女儿练习摔跤没人敢娶,而且还可能会伤残影响生活,因着父亲坚定的信,打消了母亲的顾虑。

2个女儿被训练到腰酸腿疼,晚上睡觉时很希望有人能揉揉一下脚。一个晚上,爸爸偷偷来给女儿们按摩,和母亲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不配作父亲。当身份是教练的时候,父亲的身份就只能放在后面。”慈爱的父亲形象立刻高大上起来。

爸爸对女儿们放弃训练参加婚礼非常气愤,但是爸爸还是舍不得打自己的女儿,狠狠的扇了侄子一耳光。不由联想到一句话,“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在理解了爸爸让自己学习摔跤,是为了改变传统的女孩被动服从的世俗观念,要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目的。2个女儿开始奋发学习摔跤。让人看到,做同样的事情,不同的目的可以带来不同的执行力。

爸爸在月光下沉思,大女儿吉塔走过来,问,下一次比赛是什么时候。不得不为吉塔点赞,这才是不屈服的表现!

为了梦想,爸爸辞去了工作,回家务农。为了买场地垫,爸爸不得不忍受官员的讥讽,虽然最后无功而返。

看着吉塔一次次漂亮地将对手摔在地上,慢慢从初级成长为高级选手,距离梦想越来越近时,谁还能忍住不为她的成就喜极而泣吗?

可是,当吉塔进国家队,爸爸担心女儿得不到正确的训练方式,去请求教练时,看着教练不耐烦的神情,傲慢的态度、奚落以及当着爸爸的面怒斥吉塔,爸爸无声离去,带着一份无奈和心酸。我的心不觉也沉重起来。

没有爸爸管教的吉塔,开始在电影、美食、情感中慢慢被诱惑,留起长发,开始逛街,生活似乎充满了欢乐,却让人隐隐感觉出其中一点点的不对劲。

爸爸想知道骄傲的大女儿在学校到底学会了什么,于是与她较量一场,结果爸爸输了。他遗憾的是大女儿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到今天的,看着大女儿开始远离梦想,爸爸的沉默和父女的感情分裂让人揪心。

当大女儿吉塔忘记爸爸的教育,仅凭技巧参加国际比赛,并一次次失利,失去自信时,感觉无脸面对父亲。在打给父亲的电话中一句话没说,放声大哭。此时此景,和那个“浪子的故事”何曾相似。(在挥霍完父亲给浪子的财产后,浪子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

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而父亲对待错了的孩子,又是何等一样。因着那份爱,父亲包容、原谅了浪子吉塔。

在决定命运的决赛中,吉塔在比赛将近结束时的比分还是1比5,由于父亲被关,吉塔无法得到任何指导,此时她想起父亲曾说的话:“我不可能陪你一辈子,你得自己应对”。于是她奋力拼搏,抓住机会把对手从高空中抛起,摔出一个漂亮的五分,扭转了死局,以6比5的成绩成功拿下了冠军。

当慢镜头展示这个五分摔时,我的泪水盈框而出,这一刻,我感觉到吉塔所有的委屈、失败、喜悦、希望混在一起,从这一刻起,真正实现了自立!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刻真正开始了!

还有让女儿们开始理解爸爸的苦心,同学新娘的话:“我倒是很想有一个这样的父亲,这样我的父亲会为我的未来考虑。从一个女孩出生开始,她们的命运就是做饭打扫卫生,全身心地做家务,然后等她们成年,就会嫁出去,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并把自己交给一个男人,而且跟这个男人完全不熟,然后为他们生孩子,抚养孩子…这就是一个女生一生的命运。

再看看你和你的父亲,他在和全世界对抗,他承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嘲讽。为什么?为了你们有个好的未来。他做错了什么?”

不得不提一下电影里的母亲,虽然搞不懂爸爸在做什么,可是,她顺服:给老公一年的时间来训练女儿们摔跤。本不可以在厨房做鸡肉,老公在院子里为女儿们炖鸡肉。继续顺服,母亲面对着女儿们的哭求,不要剪去美丽的长发,虽然心痛,可是看着父亲的严肃表情,母亲还是啥也没说。再一次表示顺服。在夫妻关系中,特别是在共同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多少妻子能做到顺服丈夫?

细数这部片子,喜欢片中异域风格的歌曲、励志的精神、正确的人生观;喜欢电影传递出的朴实的气息;喜欢片子揭露的社会问题,以及对待这些问题的个人解决之道;喜欢阿米尔汗的敬业精神……

貌似,这部片子还没找到我不喜欢的地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