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或許一些芬蘭當地評論家說得對,只有到了出任總統、總理和部長的人選不再刻意被強調是否女性的一天,男女真正的政治平權纔算得上實現。事實上本屆芬蘭議會當選女議員人數和比例都創下歷史紀錄(93席,佔總議席比例46%,此前最多爲2011年的85席),其中活躍議員許多都是女性。

(原標題:最年輕女總理背後:這個國家規定女性參政必須超過40%)

最年輕女總理背後:這個國家規定女性參政必須超過40%▲34歲的馬林將成爲芬蘭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總理,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年輕的總理。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12月10日,芬蘭年僅34歲的總理馬林宣誓就職,這位有個一歲半女兒的年輕媽媽,就此成爲全球最年輕的現任政府首腦。

“半邊天”的天下

馬林是左翼社民黨人,原本是前任內閣的交通部長,突然“上位”的確有點意外。

12月3日芬蘭執政聯盟內部發生爭執,前任總理林內怒而掛冠,由社民黨、中間黨等五個政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在一週多時間內匆匆達成妥協,推舉這位女部長就任總理。

儘管馬林是以99票對70票的微弱優勢,在總共200席的議會中脫穎而出,算得上一場險勝,但正如許多分析家所言,芬蘭出現一位女總理的概率卻可能高達80%。

林內所屬的社民黨,40名當選議員中女性多達22人,許多黨內高層坦言“即便不是林內,新黨領多半也是一名女性”。執政聯盟五黨的黨魁全部是女性,其中綠黨當選議員20人,竟有17名爲女性。

事實上本屆芬蘭議會當選女議員人數和比例都創下歷史紀錄(93席,佔總議席比例46%,此前最多爲2011年的85席),其中活躍議員許多都是女性。

馬林當選首相後,公認重要的財政部長由中間黨黨魁、前經濟部長庫爾穆尼出任,而庫爾穆尼的經濟部長空缺,則同樣由女性官員替補。此外,教育部長安德森、外交部長哈維斯托、司法部長亨利克松等也都是女性。

馬林除了是女性外,另一個醒目特點是年輕,但這在同樣年輕的議會同僚的襯托下,也說不上太過醒目。

今年4月14日剛剛結束的芬蘭議會選舉中,200名當選議員中有48%不到45歲,其中8名不到30歲,最年輕的僅24歲——而她還不是芬蘭歷史上最年輕的當選議員:現任教育部長安德森年僅31歲,她首次當選議員時年僅23歲。

法律規定的平等

芬蘭是世界上貫徹男女政治生活平等最徹底的國家之一。

早在1987年,芬蘭實施《男女平等法》,明文規定了“政府委員會、顧問理事會、市政機構和其他相關團體,女性比例不得少於40%,並鼓勵超過這一比例”。

芬蘭在法律上明確“男女享有同等選舉和被選舉權”的歷史,則更可追溯到1906年——那是芬蘭議會誕生的年份,當時芬蘭還是沙俄的領地。別小看這個“男女平權”,在當時的歐洲乃至世界,都是非常進步的規定。

最年輕女總理背後:這個國家規定女性參政必須超過40%▲馬林出席會議。資料圖

北歐國家是全球女性政治權利最高、享受政治平權最早的地區。瑞典、挪威分別於1919年、1913年,丹麥、冰島於1915年規定了女性選舉前,而芬蘭則比上述四國更早普及了女性的選舉和被選舉權。

而“女性在政府和議會高級職務中佔比不得低於40%”的“最低比例制”,最先在北歐各國得到了到全面落實。

如果說,19世紀末、20世紀初,北歐國家率先從法理和“檯面”上規定“男女政治平權”,是因爲“民主社會主義”在北歐社會深入人心的話,那今天“最低比例制”在北歐五國如此徹底和實質性地全面貫徹,則是北歐“大福利社會”的結果。

由於北歐實行“高稅收、高福利”政策,女性很少會因爲結婚、生育等因素分散精力和增加負擔。她們可以在生兒育女後,將絕大多數照顧孩子的繁瑣事務交給社會福利體系,自己則把更多精力投入政治生活。

正因如此,芬蘭等北歐國家的女性政治家中家庭、婚育狀況正常者頗多(當然組建“另類家庭”的也不少,馬林本人的“父母”就是同性),而“女強人”型則反倒不多。

何謂“真正的平權”

但這種用法律規定的“最低比例制”,在北歐社會也從來不乏爭議。

一些社會活動家(包括不少女性社會活動家)認爲,任何公共職位的遴選,都應本着“德才是唯一標準”的原則來進行。

排斥女性、不讓女性享受平等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固然是一種性別歧視的表現,但不論其是否勝任或合適,只因其爲女性就“保送”當選,難道就是真正的“男女平權”嗎?

真正的男女平等,應該是“誰最合適誰當選”,而不應加一個“男或女”的備註。

或許一些芬蘭當地評論家說得對,只有到了出任總統、總理和部長的人選不再刻意被強調是否女性的一天,男女真正的政治平權纔算得上實現。

netease 本文來源:新京報 作者:陶短房 責任編輯:肖琦_NN67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