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这句诗上题自己的名,这个人痛下杀手!被害人居然是亲外甥

唐朝是一个诗人遍地飞的朝代,用个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说,就是你走在大街上,随便踹了一个人的屁股,这个人都很有可能是诗人,但是诗人虽多,能够千古留名的却寥寥无几,有些人能够凭借一首诗就名声大噪也是常事,于是就会发生一些诸如版权纠纷的问题,在这个纠纷中,居然有一个舅舅看中了亲外甥的一首诗中的一句,想要强行更改版权,遇到阻拦,直接就动了谋杀的心思。

在唐朝记录下来的四万两千八百三十二首诗中,有一句古诗至今被我们传颂,那就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读起这句诗来,我们都是耳熟能详,但是这一句诗居然在两首诗中同时出现了,分别刘希夷的《带悲白头翁》和宋之问的《有所思》,这肯定存在着有人抄袭的成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两首诗作者的关系还非同寻常,他们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更加蹊跷的是,这首诗的著作权居然酿成了一场惨绝人寰的谋杀案。

宋之问(约公元656-约公元712),在武则天时期,他的诗情才气抑制不住,曾经两次夺得皇家诗歌比赛的第一名,在朝廷的文人圈里面可以说是独领风骚,在风头最大的时候,还被武则天召进了宫中,专门让他钻研诗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拉长,宋之问久久没有新的作品问世,他的才气也都沉寂了,相应的宋之问的权利也就消失殆了,在江山待有才人出的时代,宋之问很快就被人忘记了。

当武则天在一次征召天下名士,入宫参问朝廷政事的时候,宋之问找遍了整个名单,都没有发现他的名字,万分沮丧的他,曾经还写下了一首诗向武则天表达自己的敬慕之情,但是武则天居然以他口臭为原因,将他拒之千里之外,宋之问意识到自己江郎才尽,所换来的必定是仕途的终结,他多么的希望自己还能像以前那样,时不时作出一首让人称绝的诗,从而证明自己曾经皇家冠军的实力。

有一天,外甥拿着一首诗过来给他欣赏,他看见里面有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场拍案叫绝,赞叹不已,他认为外甥的名声不大,没有多少人认识他,于是动了窃诗的念头,他满怀信心的相信,这首诗一定可以让他重新回到皇家诗坛的巅峰,谁知道刘希夷自己就难得有这么好的作品,根本就没有让给舅舅的意思,宋之问恼羞成怒,于是就起了杀心,他设了一个圈套,将外甥骗到一个房间,用黄沙填满他的口鼻,用麻袋压住他的胸口,一直到他窒息而死。宋之问对权利和名声的渴望转化为他对好诗的窥探,进一步转化成为他杀人的动机,

没有想到这一局耳熟能详的诗句背后居然还有这么一桩谋杀案,刘希夷妙手偶得的佳句变成了他被人杀害的元凶,行凶之人居然还是他的亲舅舅,这让宋之问的名声更加的臭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