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河南人幾次冒死戲耍日本人,嚇出冷汗,竟然是爲了這一件國寶

我們對古代的歷史瞭解,除了依靠保存下來的文獻之外,埋藏在地下的文物也起了巨大的作用,應爲這些文獻在時間的洗滌和戰火的蔓延下,所剩下來的實在不多,而一件出土的文物往往可以填補一段時期的歷史空白。這也是爲什麼有些文物的價值這麼高的原因了,除了它們自身的考古價值之外,小型的文物還具有了非常不錯的收藏價值。

在我國國家博物館。有這麼一件鎮館之寶,重大八百多斤的青銅大方鼎後母戊鼎,這件國寶的經歷可以說是一路坎坷,很多人都知道才知道,這件國寶是一位河南農民,冒着生命危險從日本軍隊的手中將這件國寶挽救了出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年?二十世紀出,在發現河南安陽是殷商故都後,許多人都來到這裏挖寶,但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人派軍隊佔領了這裏,他們也來湊了這個挖寶的熱鬧,千方百計的在當地搜刮出土的和還沒有出土的文物,然後經過自己的手中運回到日本,裕仁天皇的弟弟領導成立了一個名叫金百合的組織,他們的任務就是爲日本皇室掠奪當地文物,然後作爲自己的戰利品進貢給天皇。

1939年,河南安陽武官村村民吳培文,他在自家的墳地裏發現了一件大寶貝,爲了防止日軍的發現,他帶領40個村民晝伏夜出,一連挖了三個夜晚,將這口重達八百多斤的大方鼎後母戊鼎挖了出來,在一干人的幫助下,連夜搬回了自己村莊,埋在了自家西屋馬棚之下,但是挖寶的消息還是被可惡的漢奸透露給了日軍,日本人馬上動用了鐵道警備隊、日本憲兵隊數百人,將整個武官村圍了個水泄不通。

日軍按照手中掌握的情報,直接闖進了吳培文的家,後母戊鼎的位置已經暴露給了日軍,眼看着日軍就得逞了,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前去報信的漢奸居然將西屋馬棚誤會成了西園馬棚,於是一小隊日軍拿着工具就在西園埋頭開挖了,整個西園都被他們掘土三尺,還是沒有任何發現,便撤離了,吳培文知道日軍不會輕易放棄,於是他和村民湊錢,從古董販子的手裏買了幾個廉價的仿製的大鼎,藏在了自己家中的炕洞下面,並將消息散出去,很快日軍就再次趕來,直接來到吳培文的後院,挖走了這幾個仿製的贗品。

因爲擔心日軍繼續的搜查,吳培文偷偷離開村莊,開始了十年的逃亡生活,而後母戊鼎就一直埋在武官村地下,一直到了戰爭勝利,後母戊鼎才重新回到了我們的手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