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记者 马震坤

当前,一些培训机构使出浑身解数,打起了政策的擦边球,让真正的技能培训变成了攫取钱财的魔手……“校企合作”背后的高价收费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随着对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摸索,目前,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各类大中专院校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院校,逐渐探索出了“技能+学历”校企合作的教育新模式。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让人不齿的“两张皮”尴尬怪现象,那就是企业与职业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后,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任由企业打着职校的名义,肆意扩大宣传内容,在社会上招生,且高价收取学费,如此不但损坏降低了职校的声誉,也为入校学生挖下了层层陷阱。

小管是来自甘肃省某村贫困家庭的孩子,2018年6月初中毕业无事可做。有一天家长上网时,发现有一家名为北方汽修学校的招生广告很诱人,并且说三年毕业后,不但能拿到中专文凭,而且还能安排就业。看到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7月19日,家长立马领孩子来到省城兰州报了名,缴纳了5900元的学费和860元的保险、校服、书本、住宿、工具等费用后,成为北方汽修学校设在兰州校区的2018级汽车修理维修班的一名学生。8月2日,学校又通知小管缴纳了11240元的学费和2180元的其他费用。

2018年9月底,在兰州办学的北方汽修学校突然通知学生,学校将要搬到省城外的白银市,并且给学生承诺,三年后可以颁发白银市工业学校的中专毕业文凭。

就这样,北方汽修学校将招收的200多名学生摇身一变,全部成了白银市工业学校的学生。

“今年5月份,北方汽修学校又通知缴纳第二学年的学费,总共24000元,我们家是农村的,实在困难,我爸妈确实拿不出这些钱,我只能提出退学。”小管一脸的无奈……

据记者了解,白银市工业学校是一家由白银市教育局主管的公办普通中专。按理说,公办职业教育都是享受国家补贴办学,且对学生都是免学费的。既然北方汽修学校给学生承诺,毕业时颁发白银工业学校的毕业证,那么如此高昂的学费是如何形成的呢?培训机构与学校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为此,记者到白银市进行了采访。

白银市工业学校校长陈仙贤告诉记者,这几年职业教育举步维艰,出现了很多实际困难。为了拓展职教事业,根据国务院出台的校企合作办法,他们经过考察,与北方教育集团达成了校企合作协议。工业学校提供实训场地、理论和文化课教学,并指导学生的就业,北方提供技术教学。至于有些学生反映收费高的问题,根据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财政厅《关于我省高等中职院校收费问题的通知》[甘发改收费(2016)1133号]文件的规定,技能培训费的收取,根据双方自愿的原则协商解决,是市场行为。

而负责北方汽修培训学校的朱宏宇校长告诉记者,目前在校100多名学生,都是从兰州转过来的。他们刚到兰州时是和兰州城市学院合作的,随后与它下面的甘肃省实验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甘肃实验中专)合作。由于一些其他原因,他们与白银市工业学校达成了校企合作。“我们北京公司与全国的多家机构都进行校企合作。”朱宏宇向记者解释:“实际上与全国合作的50多家机构都可以算是北京总公司的实体。”招生好似“雾里看花”

据许多学生家长反映,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学习,都是看了那些高大上的广告以后才进入这些学校的。

当记者提及广告宣传里出现的“甘肃北方汽修学校”“兰州北方汽车学院”“兰州北方汽车专修学校”“北方汽车教育集团兰州分校”“兰州北方汽修学校”“北方国际职业教育·甘肃校区”“北方国际职业教育集团”等名称时,朱宏宇说,他们与学校之间开展的培训都是校企合作,没有上述名称的相关登记批准资料。随后,他给记者提供了“中职北方智扬(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职北方智扬北京公司)、“兰州北方智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州北方智杨公司)和“白银市北方智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并言称他们不是民办非企业机构,是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备案的营利性企业,与学校之间是校企合作关系。

既然是企业,对外发布广告宣传必须要到工商部门备案审查登记,提到广告宣传中出现的许多带有“学校”“学院”“教育集团”等名称的内容,朱宏宇是这样解释的:“我们各地的机构都隶属于集团总部,所有广告的制作和内容发布都是由总部来做的。因为集团在网上购买了很多关键词,所以在网上一搜索,都会出现这些名称。”记者在朱宏宇提供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的经营范围内,也没有找到带有“培训”二字的相关内容。

那么,作为工业学校的主管单位,白银市教育局对于发布招生广告内容的审批和收费许可有何规定呢?白银市教育局职成科蒋科长告诉记者,北方汽修与工业学校之间是校企合作关系,对于工业学校的招生,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教育局都要下达招生指标,教育局只负责工业学校对外发布的招生广告内容,至于北方汽修面向社会发布的一些广告内容,教育局不知情。至于收费的依据,建议记者到发改委去了解。虚假注册的培训学校

据记者了解,2015年6月6日,甘肃实验中专与中职北方智扬北京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8年的《校企合作办学协议》,2015年,甘肃实验中专与北方联合招了40名学生,三年毕业后,甘肃实验中专就再没有招过学生,也终止了与北方的合作。采访中,甘肃实验中专陈百泉校长一语道出了终止合作的真正内幕:“我们发现北方对他们自己招来的学生额外收取高昂学费,于是曾对其提出过警告。实验中专是公办学校,根据国家政策不但免收学生学费,而且在校期间还享受国家助学金。我们不想因为他们这些乱收费而毁了实验中专的声誉。”

在这期间,中职北方智扬北京公司兰州片区负责人宋某,2014年9月24日成立了一家兰州北方智杨公司,并于2016年10月28日,在兰州市安宁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了注册登记。

2017年9月,兰州市城市学院收到兰州市安宁区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文件通知,告知其所属甘肃实验中专地段涉及S595城市规划路,需对其进行征收。2018年1月17日,甘肃实验中专致函中职北方智扬北京公司,提出了于2018年2月1日起终止双方的合作办学的函件。2018年1月25日,中职北方智扬北京公司复函同意,并提出“因搬迁涉及需要寻求新的校址来安置学生、安放设备并装修等大量工作,希望甘肃实验中专协调有关单位给予公司5个月期限”的要求。

2018年4月,兰州北方智杨公司在寻找场地的同时,却又拿着已经终止的无效合同作为场地证明,向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在马上要拆除的实验中专的校址上,申请办理了“兰州市北方汽车修理职业培训学校”名称的办学资质,同年6月1日,在兰州市民政局办理了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

就这样,一家没有根基虚假注册的培训学校,通过这种“曲径通幽”的办法诞生了。

对于北方的这种做法,甘肃实验中专陈校长忧心忡忡:“终止联合办学后,我只是听说他们还在社会上继续招生,但真没想到他们是利用实验中专校址注册培训学校的这种办法!”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2019年7月8日,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文,注销了兰州市北方汽车修理职业培训学校的办学许可证。职业能力建设科张科长告诉记者,该培训学校在社会上做宣传时,都是使用“甘肃北方汽修学校”“兰州北方汽车学院”“兰州北方汽车专修学校”“北方汽车教育集团兰州分校”“兰州北方汽修学校”“北方国际职业教育·甘肃校区”“北方国际职业教育集团”等名称,没有使用他们核准的名称,所以导致他们在执法时也感到比较纠结。

2019年7月10日,甘肃实验中专向兰州市民政局提交了一份“关于兰州市北方汽车修理职业培训学校私自冒用我校已拆除的校址注册培训学校的说明”,严厉指出:“为避免这种用提供不存在的校址而办的办学资质给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不稳定因素等危害,我校建议民政部门给予核查落实,注销所有以甘肃省实验中等专业学校已拆除的地址登记注册的各类学校、公司和机构。”学籍变成了“唐僧肉”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甘肃北方汽修培训的做法如此错综复杂,一开始他们都是找一家公办高职或中职学校,然后以北京教育集团的面孔出现,凭借“校企合作”这一时髦方式登场。随后,他们就会在当地再注册成立一家教育公司,以教育公司为依托再注册一家民办非企业培训机构。在接下来的运作中,他们开始对外发布与“校企合作”公办高职和中职及培训机构联合招生的信息,在社会上大规模招生,而新成立的公司则承担所招学生高昂学费的收取。当然,参与校企合作公办高职和中职的校史和荣誉,自然就成了北方华丽的外衣,如此一来,他们大肆渲染,并且承诺“学历+技能”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得许多孩子趋之若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兰州市北方汽车修理职业培训学校招生时向学生和家长承诺了中专学历,而自己又不具备招收学历教育的资历,便出现了把招来的学生倒给其他具有学历教育的中职学校注册学籍的现象,从而演变成了这些中职学校涉嫌套取国家助学金的闹剧。自兰州市北方汽车修理职业培训学校终止与甘肃实验中专的合作后,他们又采取移花接木的做法,将2016年面向社会招收的250多名学生的学籍,分流注册在兰州的几家中专学校。

2017年10月17日,中职北方智扬北京公司与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签订了一份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将许多学生的学籍注册成了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2017级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据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之间虽然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但最终由于其他原因没有合作成功。当记者问及兰州北方转移过来注册的这些学生学习是否正常,该负责人坦然地说:他们只注册了这些学生的学籍,实际并没有见到这些学生本人。

按理说,这些注册三年制学籍的学生应该还在校学习,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学生已经被兰州市北方汽车修理职业培训学校以“毕业”或种种理由推向了社会。

采访中,来自甘肃省天水市的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他们是农村的,家里经济状况不好。为了能让孩子继续上学,经由当初招生人员的甜言蜜语和培训学校天花乱坠的广告诱惑,他们咬紧牙关缴纳了38000元的学费,把孩子送入北方汽修就读,入学时签订了就业协议。当时感觉这样三年下来,不但让孩子学到了一门技术,还能够保证以后的就业。谁知一年半时间就将孩子推出了校门。

兰州市西固区某村的学生家长颜某告诉记者,2016年,他看到“中国北方国际职业教育·兰州北方汽车学院”的招生简章说得天花乱坠,于是东借西凑了38000元,一次性交给了北方汽车修理职业培训学校。待他们家娃娃上了一年半,学校说已经毕业,给娃在兰州雁滩联系了一家修理厂,后来娃娃觉得这家修理厂不好就辞职了,目前他家娃娃又在兰州市皋兰县联系了一家高铁学校就读。

张某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某乡镇的农家子弟,他告诉记者,当初到省城这家学校学习,是因为学校的招生人员承诺毕业后能安排就业。38000元对于他们家来说是天文数字,但为了自己的前途,父母亲还是支持了他。除了这些钱外,学校还收了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费用,加起来都4万多元了。然而不到两年,学校就告知他们毕业了。提起这些经历,张某一脸无奈。记者提及他的学籍目前在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一事,他说自己一概不知。

……规范校企合作刻不容缓

7月17日,兰州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执法监察科陈科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人社部门审批的一般都是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兰州北方智杨利用公司注册了培训学校,再以学校为幌子,在社会上大量招生。社会组织和企业有着严格的区别,他们在执法中发现,北方没有理清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把二者混为一体,且在招收学生时承诺“学历+技能”教育,对于这些宣传,学生和家长不能全面了解学校的性质,盲目报名入学。实际上,兰州市北方汽车修理职业培训学校不具备招收学历教育的资格,他们的这种做法,形成了许多社会风险点。目前,由于该培训学校已不具备办学场地等要件,人社部门已经注销了他们的办学资质,但缺少资产清算报告,作为民政登记机关已于7月19日下达了注销审计派遣单,督促完成资产清算后,按程序依法注销该培训学校的法人登记。截至记者发稿,注销工作还在进行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学校擅自改变学校名称、层次、类别或发布虚假招生或广告,骗取钱财等行为的处理,都作了明确规定,可为何一家在甘肃虚假注册的培训机构,却能在社会上长期频频亮相,随心所欲夸大宣传内容,制造社会风险点?

建立校企合作新机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要以校企两方面“双赢”为目标,是做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但设立一些必要的准入原则和红线,防止畸形发展也很有必要,否则,这种合作模式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让校企合作变了味儿。

2017年9月,贵州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有关工作的通知》,可以说给校企合作上了一道“紧箍”。

这道“紧箍”要求各高校在确定合作企业前,要考察企业的诚信、社会责任、管理水平等条件,根据考察结果由学校集体研究决定合作,并签订合作协议。在合作过程中,学校要承担招生就业管理、教学管理、实习管理、安全管理、师资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主体责任;要督促企业按协议内容履行职责,履责不到位的要建立退出机制。学校不得将学生全程委托给合作企业或其他机构进行培养和管理,也不得以收取管理费或按比例分成等形式将学生培养任务变相转包、分包给合作企业。各高校不得以校企合作办学名义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不得向学生收取实习费、实训费、技能培训费、校企合作费、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培训费等费用。确需向合作企业支付成本费用的,应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由学校承担相关费用,不得向学生另行收费。贵州省的这种做法,在规范校企合作方面值得借鉴!

记者穷尽各种方式,试图寻找“甘肃北方汽修学校”“甘肃省北方汽修培训学院”“兰州北方汽修学校”等名称注册的登记机构均一无所获。如今将“大本营”转移到甘肃白银市的这家机构,仍在打着高大上的旗号,继续做着虚假宣传和招生。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家机构在甘肃招生的这几年,收取的学费就达上千万元,且使用的收费票据都是他们自制的内部收据,这种行为是否涉嫌偷税漏税?这样的行为到底由谁来监管和规范?本社将继续予以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