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春日,李隆基和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急召翰林待诏李白作诗助兴,李白随手写了《清平调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二: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的诗才虽然是院子里吹喇叭,名声在外,但是进宫之后鲜有表现机会,所以一直不温不火,唐玄宗也是把他以“俳优畜之”,没有高看一眼。《清平乐三调》一鸣惊人,“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他)学士”,从此进入李隆基核心秘书圈,其中很显然是杨贵妃替他说了话。大唐翰林分两种,一种是写公文(帮忙)的,一种是写消遣文(帮闲)的。翰林们刚入翰林院都是写消遣文的,写好了,入了李隆基法眼,才能写公文。有人说李白一直写的都是消遣文,得不到重用,因此挂冠回家,其实不确。明人世情小说《李待诏醉草吓蛮书》,写的就是公文。如果他是专写《清平调》这种消遣文的,那么《吓蛮书》就不会轮到他来写。

李隆基曾经跟李白说起用人之道,问李白,你说我用人跟天后(武则天)比起来,谁更胜一筹?李白说,她不能跟您比。天后用人,就如瓜地挑瓜,专捡大个儿的拿,也不管熟了没有。您却只挑熟瓜,不挑生瓜。这是当面拍李隆基马屁,意思武则天以貌取人,不论真才实学,但是李隆基以才择贤,不看皮囊。这顶高帽扣得李隆基也有点不敢承受其重,笑着婉拒了,李翰林这话太玄乎了,我没有你说的那么好。

因此毋庸讳言,李白能得到李隆基赏识,肯定是得到了杨贵妃帮助。要是没有《清平乐三首》把杨贵妃马屁拍舒服了,他根本没有跟李隆基共论国事的机会。

至于李白为啥不干了,也不是前人揣度的把杨贵妃比作赵飞燕,犯了忌讳,被杨贵妃进了谗言。事实上杨贵妃本人也把自己跟赵飞燕比较,并不忌讳。有一次李隆基跟杨贵妃歇凉吃瓜,李隆基看着杨贵妃一身肉说,这要是赵飞燕坐在这个凉亭里,恐怕早就被风吹走了吧。杨贵妃说,让她跟我跳一首《霓裳羽衣曲》,甩她十条街。

李白被炒鱿鱼的主要原因其实是泄露了宫廷机密。范传正给李白写墓志铭,其中有“(李白)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之语。汉朝人孔光谨慎周密,从不跟家人谈论宫廷之事。有一天回家吃饭,老婆问他:“长乐宫中温室殿院子里都种着什么树?”孔光默然不答,把话题岔开了。后人遂以“温室树”代指宫廷秘密。李白很显然是个大嘴巴,口无遮拦,下班了跑到长安闹市的酒楼里,跟一帮市井闲人信口吹牛逼,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侦缉人员把收集到的资料汇报给李隆基,李隆基就给了李白一大笔钱,把他打发回老家了。你还是适合回家跟人吹牛逼,我这儿庙小,养不起大神。

李白被赐金放还第二年,娶了老婆宗氏,宗氏是武后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两人有共同的志向和兴趣,就是求仙访道。有一次上庐山结伴拜访了李林甫的女儿,李腾空。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李林甫有女六人,各有姿色,雨露之家,求之不允。林甫厅事壁间有一小窗, 饰以杂宝,幔以绛妙。常日使六女坐于窗中,每有贵家子弟入谒,林甫即使女于窗中自选可意者事之。就是说李林甫六个女儿都长得很漂亮,大户人家无不求之,但是李林甫为人开明,他居然不替女儿做主,而是在议事的地方开个窗户,挂上纱幔,让女儿们偷窥来往的贵族子弟,看上心动的,就自己选择。

当然了,李林甫并不仅有六个女儿,他有二十五个女儿,二十五个儿子,李腾空就是其中之一。

李腾空原名不可考,腾空是她出家当道士之后的法号“腾空子”,就是驾云腾空,飞升成仙的意思。她虽然出身富贵,但是不慕荣华,同礼部蔡侍郎之女蔡寻真(也是道号,非本名。)一起,结伴到庐山修道。蔡寻真在屏风叠南面缥缈峰下,李腾空在屏风叠北面凌云峰下。两人“学三洞法,以丹药符箓救人疾苦。”

李白跟宗氏上庐山拜访李腾空时作《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内即内人,也就是老婆,两首诗都是写给老婆的。

其一: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其二: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

有人说后一首是两人见到李腾空后当面夸赞李腾空的,小编觉得不像。因为诗名《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很显然是送给老婆的,不是送给李腾空的。事实上两首诗都是对李腾空的侧面夸赞,李白跟老婆说,李腾空就住在屏风叠凌云峰下,等我们找到她了,就跟她结个道伴,一起修道炼丹,普救世人。学成了乘坐青鸾,飞升上天。

李白夸赞李腾空当然跟夸赞杨贵妃目的不同。夸赞杨贵妃是希望得到李隆基赏识,用一身本领报国安邦。夸赞李腾空却是发自肺腑的仰慕其人,抛下富贵荣华,出家普救众生,这种修为也就释迦牟尼可以比拟了吧。而且李白夸赞杨贵妃是夸赞她好看的皮囊,夸赞李腾空却是夸赞她高贵的灵魂。两相对照,高下立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