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直是很多考生申論備考過程中的難點,很多同學在寫作過程中都會覺得自己語言匱乏,感到沒話說,沒有東西可寫,使得最後自己寫出來的文章內容乾癟、不充實。誠然,想要能夠寫出一篇好文章,必要的基礎和儲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倘若真的對於文章主題自身的積累較少,那麼這時不妨換個思路,利用好手中的材料,通過對於材料素材的轉換與加工,寫出一篇完整且充實的文章。下面中公菸草就重點與大家分享一下,可以如何對於材料中的素材進行轉換,使之成爲能夠爲咱們所用的素材。

一、案例型材料

衆所周知,例證法是分論點論證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那麼在寫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是經常要使用到案例這一素材的,那麼這個時候就可以多關注一下材料中的案例型材料,使之成爲我們例證法的素材。如何做呢?首先是要找到與分論點相契合的材料,也就是分論點是從那幾則材料中總結出來的,那麼就回到這幾則材料中去捕捉案例,重點抓住材料中案例的主體、背景、做法、結果四個部分,之後爲了避免有抄襲材料的嫌疑,我們就可以暫時放下材料,用自己的語言對於案例進行加工了。

如果我們只找到了一個案例能夠爲我們所用,那麼這個時候要儘量將案例描述詳細一些,主要可以在背景、做法和結果這三個部分去進行語言填充,材料所描述的內容,以及分論點內容進行合理添加,比如我們需要描述廖俊波的事蹟體現他不怕喫苦的精神,那麼在描述背景的時候,就可以適當的去描述一下他所去到的扶貧地區,交通閉塞,經濟落後,基礎設施方面更是陳舊不堪等,這些內容也許在材料中沒有明確體現,但是添加進去是合理的,並且更能突顯其品質,也能夠讓我們對於案例描述更充分。

如果我們在材料中找到了比較多的案例,那麼我們這個時候就要注意,每個案例簡略呈現即可,還是從主體、背景、做法、結果幾個方面去呈現,但是每個部分都可以描寫的簡單一些,甚至背景部分也可以考慮省略。同時,也可以積累一些排比句式,可以把這些例子寫在排比句式中,是會看起來更加工整。

二、數據型材料

對於數據型材料,我們不建議大家直接把數字原封不動的呈現在自己的作文中,會讓人覺得有大段抄襲材料之嫌。那麼對於數字型材料,我們更多的是要做到提煉數字背後的觀點,換一種更爲簡單的說法,即是將數字換成語言表達的形式。比如,“如今我國城鎮高中、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歷人口的比例分別是鄉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這樣一個數據型材料出現的時候,其本身想要證明的問題就是我國城鄉之間教育水平差距較大這樣的一個問題,那麼我們在實際書寫的時候就去書寫,如今我國城鄉之間教育水平差距較大就可以了,沒必要將這一串數字都抄上去。

三、觀點型材料

對於一些權威人士的講話,即使是材料中的,我們也不建議大家隨意改動,按照材料呈現在作文中就可以了,但是如果這個觀點比較長,那麼我們只去截取能夠證明我們論點的那一部分即可,同時我們建議大家在呈現了權威人士觀點之後,再用自己的語言對於這一觀點進行分析和闡釋。比如說材料中呈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可以直接引用,但是後面最好圍繞這句話進行分析,指出這句話強調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強調了文化是推動社會發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精神支撐。

同時,如果引用材料中的名言警句,我們不建議放在文章的一開頭,在開頭的部分如果想要使用名言警句,最好還是來自於自己的積累,否則就會讓閱卷人有一種這個考生的儲備非常不足的感覺。

微信公衆號:hldoffcn。公考資訊及時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