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位于庐阳区董铺水库的科学岛,“磁聚”着众多创新因子,也将庐阳区与同创新中国的澎湃浪潮紧紧相连!

经过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庐阳区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科技成果转化率逐年提升,推动首善庐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科学岛岛上“修炼”,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走进科学岛,一条创新大道串连起岛上的等离子体所、固体物理研究所、安徽光机所和智能机械所4个研究所,和陆续建立起来的强磁场科学中心、技术以及农业工程研究所等6个研究单位,2000余名科技人员在这里从事高精尖的科研工作。

岛上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在安徽设立的一个综合性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这里拥有1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以及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牵头建立了合肥战略能源和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分中心。目前,在磁约束核聚变、大气环境监测、强磁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方向,合肥研究院已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部分方向已处在国际领先方阵。

科学岛上的“人造小太阳”——EAST装置

这里还有先进的热核聚变技术,帮助我国加入由欧盟等多方参与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共同致力于将受控核聚变研究从成果转向应用,造福全人类。其中,我国承担该计划10%的科研任务,科学岛承担我国科研任务的73%。

在岛的东南端,由旧楼“一号别墅”改造而成的合肥现代科技馆,一到周末便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各种科学现象、机器人模型以及岛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展示,打开了孩子们心中的那扇梦想之门,让孩子们心中的科技之梦从这里起航。

生态之乡三十岗岛外延伸,生态之乡插上“科学之翼”

其实,庐阳区的科技创新基地,还不仅仅只有科学岛。

合肥西北望,庐阳三十岗,春花夏草盛,秋云冬雪茫;阡陌纵横野,四季好风光,秉承绿色发展,坚守绿水青山,最终迎来了发展红利——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落户三十岗。

2017年,继上海之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其中,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项目的核心板块,选址庐阳区三十岗乡,规划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等大科学装置。

这一重大项目的开建对促进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加快创新转型升级、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意义重大,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影响深远。未来,生态之乡三十岗的“科学之翼”必将全速“起飞”,并继续坚持生态优先、创新崛起的科学发展路径,坚实地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成为“全球最美科研圣地”!

“共创未来”2019庐阳区院企科技成果对接会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019年12月11日,“共创未来”2019庐阳区院企科技成果对接会举行。该对接会由合肥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合肥市庐阳区科学技术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同举办。本次活动是响应合肥市打造国际化科创新城的战略号召,在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落户的良好契机下,加速推进优秀项目的精准对接和落户,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对接和转化。

“我们不光要有知识创新,也要鼓励产学研结合,让科研成果得到更好的应用。”安徽大学校长、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光力委员如是说。同样,庐阳区坚持把推动科技平台建设作为主要抓手,已初步形成了由众创空间、产(创)业服务中心、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组成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突出。庐阳区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加大。庐阳区沿着“引进一个人才,聚集一个团队,孵化一个平台,催生一个产业”思路,千方百计吸纳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能量,努力打造发展增长极,提高发展含金量,走出一条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新路子。

相信,随着庐阳区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这一强大引擎必将输出源源不竭的动力,推动首善庐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