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鳥瞰圖

青島新聞網12月18日訊(記者 陳志偉)今天,青島新聞網記者從西海岸新區建築工務中心獲悉,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教創新園區(西海岸校區)一期工程順利完成招投標工作並開工建設。

該項目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古鎮口融合創新示範區內,裏島路以南、宅科路以北、山川路以東,校區總佔地2800餘畝。其中一期工程建設投資約19億元,佔地面積約826畝,建築面積約34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學習綜合體、食工樓、材科樓、工程樓、學生宿舍、食堂、海洋生物資源開發中心等單體,以及體育場、校園道路、廣場、綠化、亮化、室外管網、變配電等室外基礎設施工程。

一期項目採用PPP模式建設,新區建築工務中心作爲實施主體,城發集團瑞城知行(青島)教育投資有限公司作爲政府出資方代表,計劃2022年完工並投入使用,完工後在校生規模將達到7000人,其中,本科生3900人、碩士生1900人、博士生200人、留學生1000人。

材科樓效果圖

據瞭解,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教創新園區(西海岸校區)堅持中國海洋大學的總體發展策略和學科發展思路,瞄準國家海洋強國、“一帶一路”、“中國製造 2025”、“互聯網+”等重大戰略需求,緊密結合青島市“三中心一基地”建設和西海岸新區產業發展佈局,堅持目標導向、任務導向和能力提升導向,圍繞學校發展目標和工程技術等學科未來發展趨勢,充分借鑑國際一流海洋科教機構和國內新校區建設的經驗。項目建成投入使用以後,將匯聚國內外海洋領域科教創新要素資源,探索海洋科教耦合互動發展的體制機制,聚力推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支撐服務青島實現藍色跨越發展,爲中國海洋大學躋身特色顯著的世界一流大學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學習綜合體效果圖

根據“百年校園、總體規劃、分步推進、注重實效”和與現有校區統籌協調的原則,將西海岸校區打造成爲開放性、生態化、現代化、國際化的辦學新校區,形成與特色顯著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相協調適應的總體佈局,同時建成西海岸新區國家海洋工程技術中心,與東部藍色硅谷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爲代表的海洋科學與技術中心呼應,形成青島國家海洋科技創新中心的兩翼。

東區生活區效果圖

校園規劃尊重上層次規劃的整體用地佈局、空間結構和交通路網,做到合理銜接。校園的空間佈局與整體區域的空間結構協調一致;在交通上結合開放型大學管理需要,與城市主次幹道直接對接;在生活功能上結合整體區域的公共配套設施規劃的服務能力與距離,校園設置相對獨立的體育設施和方便於師生的日常生活配套。校園共分爲九大功能區:公共教學實驗區、學院區、學生生活區、文體區、生態綠地區、行政服務區、教工公寓區、雙創中心區、科研平臺區。

東區食堂效果圖

校區東西方向設置校園主軸線,從東側禮儀入口開始,串聯國際學院及交叉學科、學習綜合體、電子計算機組團、公共教學實驗組團、理工科組團及教工俱樂部,是校園主要的公共開放空間。沿襲上位規劃,構築兩條山海通廊,空間疏密有致。貫穿東西的兩條寬闊綠帶將山與海聯繫起來,使各組團都能夠享受到開闊視野和濱海景觀。組團作爲空間組織基本單元,強化組團中心的空間集聚和服務功能,形成多層級中心。

西區生活區效果圖

南北形成三條建築密集帶:中心佈局教學科研帶,南北分別爲學生生活帶及城市共享帶。內核佈置基本辦學區,控制用地範圍、便於交通聯繫;南北佈置學生生活帶,中心佈局教學科研帶;外圈佈置城市共享區,融入城市脈絡、資源開放共享。城市共享區及學生生活區均向城市開放、進行社會化管理,僅保留教學科研區相對完整,避免城市道路穿越。採用“易到達、難穿越”的原則進行規劃設計和交通管理,設置多校門保持可達性,減小過境車流乾擾。

西區食堂效果圖

校區分爲“古典、近代、現代”三個建築風貌帶,展現海洋大學從1924-2024年的百年風情,完美詮釋歷史傳承與創新的主題,同時各區特色鮮明、區間層級過渡的設計手法豐富了校園環境,避免採用過度統一手法可能帶來的單調感受。近山坡區域建築尺度宜人,古典風貌完美融合地形,與遠山相得益彰;中部緩坡區域融合經典比例與現代手法,空間收放有序;濱海區域採用現代風貌,強調舒展流動,與開闊的海面相協調。建築單體設計遵循規劃的三個建築風貌區:古典區、近代區和現代區。一期單體主要集中在近代區(包含:機械自動化土木組團、綜合實驗樓和食品生物材料化工組團)和現代區(包含:學習綜合體、電子計算機組團、體育教學中心、國際教育 B組團、學生生活組團和教工公寓)。近代區建築傳承青島市黃牆紅頂的建築特色,以經典的比例爲基礎,結合現代手法和材料,既與周邊建築有所區分,又體現對歷史的傳承與延續,營造一種沉穩、大氣、莊重的文化氛圍。現代區則注重與時代相結合,打造恢弘大氣的教學空間,展現中國海洋大學現代化、國際化的風貌。

校園建設遵循“統一規劃、分期建設、分步實施、邊建邊教”的原則,充分考慮近期和遠期建設的相互銜接和過渡。一期建成將形成東西主軸線的基本格局,學習綜合體爲校園標誌性建築,形體方正簡潔,設計理念爲“承山納海,遠矚未來”,立面採用豎向線條,兩側體量通過明快和節奏感來象徵排列整齊的書本。中間體量採用漸變的豎線條,彷彿一本徐徐打開的書卷,象徵開卷有益。建築在頂部、東部、南北兩側做天窗幕牆處理,引入自然光線的同時將自然景觀也融入進建築。中心圖書館內側設置2-8層高的中庭空間,中庭層層退臺,形成Y字形中庭空間,並利用頂部天窗的採光,形成海底峽谷的觀感。兩翼裙房設置跌落的立體觀景平臺,形成多層次趣味空間,將海景引入建築內部。

相關文章